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我和扁鹊重生1970当医生 > 第95章 毛书记再开现场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不凡继续说道:“如果是两个单位合伙,水泥厂在群众眼里就是“自己的”,自己都是主人了,还会去刁难吗?

就算有个别不开眼的,还不等水泥厂开口,就会被乡亲们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这话引起了姚厂长的重视,反复权衡了一阵,虽然让黄家湾“合伙”进来,确实要分走一部分利益,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啊。

姚厂长试探性地问道:“那怎么个合伙法呢?”

黄不凡呵呵笑了笑:“很简单,地区水泥厂出设备先把厂子开起来,技术方面就以现在的技术水平为标准好了。

其余的生产管理,我们黄家湾大队全权处理,您姚厂长就坐着等分红好了,多省心啊。”

还不等姚厂长说话,黄不凡又说了一句:

“不过,终究是地区水泥二厂,这个厂长,名义上还得请您出马。有了功劳,当然少不了你姚厂长领导有方的份。”

这才算把姚厂长的顾虑彻底打消!老实说,产出高质量的水泥,让自己“一雪前耻”,同时也遵循了地委领导的指示,这是姚厂长首先要考虑的。

但人都有私心,就算是这个年代,如果水泥厂开起来之后,除了分点红就再和自己没关系了,姚厂长也会不甘心的。

他是体制内的人,更想获得组织上的关注,挣不挣钱的倒还在其次。

地区水泥厂投产两三年来半死不活,也没影响他继续当厂长嘛。

既然黄不凡说厂长的名字还是自己,只要这水泥厂有任何成绩,上级领导眼里,自己这份功劳是少不了的。

于是,八字还没一撇,地区水泥厂和黄家湾大队的蛋糕就已经分好了……

接下来就是“一家人”了,商讨起来更加顺利。

黄家湾山下这一块谷地比较平坦,大概有两百来米宽,沿着山谷有五百米左右的长度。

得到姚厂长的“适合建厂”评定后,黄玉明慷慨地大手一挥:

“那就发个通知告诉所有社员,这里今后就是水泥厂的地盘了。

大队将来还要写个文书,让全部社员都摁上手印,今后就不会有任何麻烦。”

这条小溪从来没有断过流,溪水的流量应该够用,但黄不凡还是建议在靠着片岩山体这一边的上游建个小水塘,既能更好地保障用水,同时又便于管理。

还要提前做好准备,将来水泥厂所有的废水都要处理后才能往外面流。

原料区和生产区的废水要分开,搞几个沉淀池,反正就一个原则,流出去的水不能是浑的。

这年代根本没有什么环保的说法,黄不凡也做不到过分严格。

但就地取材搞几个砂滤池过滤一下总可以吧?等将来条件和技术成熟了,再搞专业的污水处理也少点压力。

也就几个小时,一个粗糙的方案就总结出来了,大概分了修路、通电、建厂、蓄水以及石料开采五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要有专人负责,姚厂长答应从地区水泥厂暂调技术人员过来,但同时也要求,黄家湾大队自己要组织人员跟着学习。

黄玉明还在心里考虑,哪里去找那么多脑子好使的人,黄不凡却一口就答应了。

回到黄玉明家,整个富桥区的所有大队,几乎都没有专门的大队部,谁当支书,他家就是大队部。

晚些时候,地区毛书记要来开现场会,家里肯定坐不下。

黄玉明安排高晓辉准备饭菜,自己又跑出去和几个生产队长商量,最后决定在五队放粮食的队屋里开会。

五点多,黄德志把美兵美芳兄妹送回来。

黄不凡告诉他,自己明天可能要出趟差,院里的事你和刘伟方看着处理。

六点多一点,好几辆小车开到了黄家湾大队,黄玉明一马当先迎接来的领导们。

黄不凡却只是在旁看着,准备哪个领导看到了自己,他才过去打个招呼,可不能抢了弟弟的风头。

没想到来的都是熟人,地委除了毛书记,还有好几个部门领导。之外还有华安县的领导,陶书记和闫主任都来了。

之后又是富桥区的陈书记,沂溪公社的朱书记,甚至富华机械厂的朱总工也来了。后来才知道,他是毛书记专门请过来的。

十二月的天气已经有点冷了,队屋里早就烧起了几堆炭火,毛书记一行都吃过饭来的,喝了一杯茶就正式开会。

首先是姚厂长做了情况介绍,确认黄家湾的石料是最好的水泥原料。同时也实地查看过地形,符合开厂的要求。

最后介绍了面前的困难,首先就是修路,大约一点五公里的骡马山路不到一米宽,需要拓宽不说,个别地方还要削坡。

其次就是用电,水泥厂有大量的耗电机械,既要把高压电拉进去还要保证容量,最好在里面专设一个变压器。

听完姚厂长的介绍,毛书记马上点将了:“

建委的陈主任,人家难题已经提出来了,你有什么好的法子,又快又好把这点路给修通?”

陈主任站起来回答:“毛书记,我立即把地区的两台挖机一台铲机调过来,用最短的时间把毛路搞好。”

毛书记却不听这么笼统的话:“你说的最短时间是多久?”

陈主任这才思考了一下:“如果黄家湾大队配合好,不缺人手,三天内可以拉通。”

毛书记点点头:“好,老陈有魄力,水泥厂建好了,你是大功臣。”

陈主任脸上顿时一亮,才兴奋地坐下去。

毛书记继续问:“电力局的张局长,人家缺电呢,你有什么法子吗?”

张局长站了起来:“毛书记,不是我推诿,如果时间允许,我可以立即安排从梅山区那边拉一条线路过来。

可远水救不了近火,我建议还是向富华厂的同志请援。”

毛书记转头朝朱总工说:“朱总工,按理来说,你们是部队单位,我们地方要多支持你们才对。但今天情况特殊,不知道你们专线的电容还有没有富余?”

朱总工没有站起来,但还是轻松地笑着回答:

“毛书记,一个水泥厂的电容估计问题不大,但我可以答应从我们那里拉线过来,可富华厂后期扩容的事就麻烦了。”

毛书记赶紧说到:“多谢富华厂的大力支持,我们地区不能干等着。张局长,从梅山区那边拉线的事也要同时进行,将来富华厂需要用电时,可以及时分火嘛。”

朱总工没有了顾虑,当即就答应捐赠一台“闲置”的变压器。

大家都以为朱总工好说话,其实还是他后来和杨光明通了几次电话改变的结果。

他知道了黄不凡的事迹,人家也有新结交,这样的顺水人情,于公于私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

解决了交通不便和电力两个大问题,安排他们马上执行,争取明天就能动工之后,毛书记继续发问:

“下面就是基建的方面的问题,华安县能够胜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