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不凡很严肃地说道:“《黄帝内经》说‘惊者平之’,它说的‘平‘’,就是平常的意思,让你去习惯它而已,自然就不怕了。

这个病人受了大惊吓,刚好就需要‘平’来恢复。

我用逐渐加重的方式,让她的潜意识里明白,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发出的声响?

看上去很普通的事情,其实半点危险也没有。意识中平定了,病自然就不药而愈。”

黄不凡最后叹了口气说:“德志,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学,我姑且称之为‘暴露疗法’吧。

大致就和青霉素的脱敏差不多,让她的身体去适应外界的变化而已。

如果只是依靠镇静安神,或者直接用西药的镇静剂,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当然不能根除病根。

当然,这也有个前提,因为病妇知道这是在医院里,是个绝对安全的地方。

在安全的环境下反复接触刺激源,才能让她从“惊”变为“平”,从“不习惯”变为“习惯”。”

黄不凡一口气说了很多,也不知道黄德志等人能不能理解。

但相信他们这样耳闻目染下去,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思想,必将能在沂溪医院保持下去,这就够了。

其实,黄不凡也不是一个排外的人,心里也从不来没有贬低、或者看不起西医的念头。

只是如今的现状,现代医学的发展还是那么快。至少在华夏内地农村,仅靠西医来救危扶困,完全就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的窘况。

相对来说,中医简单便捷的诊断方式,只要能用好了,确实能起到‘如汤泼雪’的效果。

双山县的大嫂在沂溪医院只住了两天,第三天就气定神闲地出院回家了。

自从重生以来,一转眼将近七年时间过去,如今的黄不凡,已经没有太多的事能惹来他的悲喜。

至于治好这个病人,在其他人眼里确实是神来之笔,但在他自己认为,没有太多值得骄傲的。

毕竟,精彩的人生,即将就要到来,未来波澜壮阔的年代,才是他最期待的。

七月份,黄家湾水泥厂第四车间正式竣工,孙建国做了大量的技术验证。

近期目标虽然还是以特种水泥为主产品,却能够随时更换生产其他类型的水泥。

据孙建国透露,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800标号的水泥技术,只等有时间就可以试产。

牛角塘水电站的进展很顺利,黄家湾水泥厂的压力却并不是太明显。

毕竟一切都有黄不凡在暗中掌舵,这个开了外挂的人,知道未来发展的趋势,更清楚牛角塘电站的进展,完全就是守株待兔了。

今年以来,沂溪公社的茶厂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实际上,有高小鹰做好的铺垫,前面的销售渠道依旧稳固如山。从三月份到入秋,茶厂的生产一直稳定,直到国庆节前后才会慢慢收拢。

新来的曹书记萧规曹随,完全守着黄玉明定下来的基本方针,茶厂的生产涉及多个大队,需要公社出面牵头组织。

但其他企业不需要他多操心,只需要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环境即可。

熟悉了沂溪公社的人事之后,曹书记就有更多的时间,继续搞那个没有结束的扫盲夜校。

不过,他也喜欢有意无意地来和黄不凡聊天,交流一些夜校的情况。

这样一来,黄不凡对全公社的扫盲盒文化进展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据曹书记介绍,每个大队担任老师的年轻人里,有七八个确实平时就在复习文化功课,但绝大部分人都是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来的。

转眼到了国庆节,恢复高考的消息马上就要来了。

黄不凡心里一动,特意去水泥厂找了赵国庆和孙建国,让他们把上学时的那些学习资料找出来整理一下。

同时也找了罗德江和刘伟方这些大学生,还让罗德江特意去了一趟潭州,请黎老搞几套运动前的高中复习资料。

拿到东西时已经是十月五号了,黄不凡特意去县里找了黄玉明,把自己拿到的所有资料交给他:

“二弟,不管你信不信,我说的这件事你最好能安排去做。”

黄不凡的意思,就是让黄玉明出面牵头,组织县教育局的印刷厂,立即印刷这些复习资料。

黄玉明很不理解,虽然今年下半年以来,社会环境在逐步松动。

一些以前不敢做的事,也有人开始私底下进行了。就算有人看到,多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

但印刷学习资料的事,目前还真的用不上啊?

黄不凡知道自己的二弟会有所怀疑,但实在是时不我待,只好‘’装神弄鬼’地说道:

“我前段时间和雷老通电话,他漏了一些口风,估计明年初就有大政策出来,学生们的前途要改变了……”

黄玉明知道大哥和雷老的关系,这才半信半疑地接过了这个任务。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带着黄不凡一起去见了姚书记。

姚书记和黄不凡也是老熟人了,只不过他上任之后,黄不凡特意低调,来县委的机会就少了很多。

但今天见了面,姚书记还是一如既往地热情:

“不凡老弟,你可真是稀客啊,我可要批评你,现在没有了搞水泥厂时的干劲了……”

黄不凡赶紧自我批评地解释了一番,无非就是知道书记你工作忙,不敢过来打扰而已。

反正花花轿子大家抬,虽然自己和姚书记关系好,但也不能不维护人家领导的面子。

得知是黄不凡的建议,姚书记虽然也有点不解,但还是很爽快地支持:

“玉明同志,这件事就请你全权负责,让教育印刷厂立即开机印刷。”

现在的教育印刷厂,基本就是一个半停产状态。一年到头除了印刷一些文件之外,就只有少得可怜的一些作业簿之类的印刷作业。

从姚书记办公室出来,黄不凡特意叮嘱黄玉明:

“这件事既然要做就做好点,如果你相信大哥,那就安排印刷厂马上开足马力印刷,每天白班夜班两班倒,至少印刷一个月。”

黄不凡还安慰黄玉明,反正教育局的印刷厂也是闲着没事干,让他们做点事,还能让你们当领导的少操心。

时间来到77年10月21日,上午九点,电视、广播里同步发布了京城的决定:一个月后,全国恢复高考,30岁以下的人都可以报名。

这个消息顿时传遍大江南北,沂溪公社这样的偏远农村,因为有了十几台电视机,知道消息的时间比外面慢不了多少。

这个消息一出来,最吃惊的人你猜是谁?

黄不凡身边,被这个消息惊呆了的人不少。

首先当然是赵国庆这些知青,其次就是黄小华和罗德江两个,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我就说嘛,凡叔当时就说过的,‘用不了几年’不会太长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最后还有县里的两个人,那就是姚书记和黄玉明。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月前,黄不凡提出要印刷复习资料的时候,他们都只是不好意思扫他的兴而已。

如今恢复高考的通知一下来,他们马上就明白,这件事还真大有可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