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 第204章 陈县的新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魇犼的沉寂与“无神区”的确立,如同为陈县这片土地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洗礼。

不仅仅是驱散了邪祟,更仿佛涤荡了某种积压已久的沉疴,唤醒了这片土地本身蕴藏的生机与潜力。

变化最先体现在土地上。

春耕时节,农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本需要精心施肥、反复耕耘才能保持肥力的田亩,今年竟变得异常松软肥沃。

黝黑的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秧苗插下去,几乎不见缓苗期,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茁壮成长,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远比往年同期茂盛。

老农王卯(曾与李肆争田的那位)蹲在自家田埂上,捧起一把泥土,激动得手指都在颤抖:“神了!真是神了!这地……这地好像活过来了!多少年没闻到过这么正的土腥味儿了!张青天的法碑……这是真的得了天地认可,在反哺我们这些庄稼人啊!”他对着城中心方向连连作揖,眼眶湿润。

不仅是他,几乎所有农户都迎来了多年未有的好墒情、好长势。

田间地头,充满了对丰收的期盼和欢声笑语。

城内的工匠区域,变化同样惊人。

官营匠作工坊自然是核心,但就连那些私人开设的铁匠铺、木工作坊,也仿佛集体开了窍。

老师傅们发现自己打造器具时,手感前所未有的顺畅,思路也格外清晰,一些以往难以把握的火候、力道,如今竟能轻松掌握,打造出的成品质量普遍提升了一个档次。年轻学徒的学习速度也明显加快,仿佛悟性都提高了。

“奇了怪了,老子打了一辈子铁,这几天感觉像是头一回摸锤子似的,浑身是劲,脑子里还净冒新点子!”一个满脸络腮胡的铁匠举着自己刚打造出的一柄寒光闪闪的柴刀,啧啧称奇。

“我看啊,是咱们陈县的风水变了!没了那些乌烟瘴气的鬼东西,天地清明,咱们这心里也亮堂,手自然就巧了!”旁边一位老木匠捋着胡须笑道,他刚刚完成了一套榫卯结构极其精巧的家具。

商业也随之空前繁荣。

道路畅通,治安良好,加上官营工坊出产的质优价廉的布匹、农具带动,以及各地商贾对“无神区”的好奇与向往,使得陈县市集每日人声鼎沸,货物流转极快。

来自齐地的海盐、来自巴蜀的漆器、来自吴越的丝绸……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交易公平,罕有欺诈,市掾(管理市场的官吏)甚至发现自己清闲了许多,因为纠纷实在太少。

更令人称道的是民风。

随着噩梦、邪祟的彻底消失,以及生活实实在在的改善,百姓心中最后一丝不安也烟消云散。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竟在这乱世之中,渐渐成了陈县的常态。

邻里和睦,互助成风,整个县城弥漫着一种久违的、令人心安的祥和气息。

这一日,县衙外来了几位风尘仆仆的士人。

他们衣着不算光鲜,但眼神清正,气质不凡。

为首一人向着守门的衙役拱手道:

“这位差爷,我等乃来自泗水之滨的读书人,听闻陈县张县令以法治县,开创‘无神区’,百姓安居乐业,特来投奔,愿效犬马之劳,不知可否代为通传?”

衙役见他们气度不俗,不敢怠慢,连忙入内禀报。

类似的情景,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不断上演。

有来自魏地、饱受乡间淫祀之苦的落魄士子;有从楚地逃难而来、身怀绝技却不愿依附豪强的工匠;甚至还有一两位原本隐居山林、听闻“无神区”奇事,特意出山前来探访的方士……

他们或是被张苍的“法”治理念所吸引,或是惊叹于墨荆展现出的机关奇术,或是单纯向往这片没有神怪侵扰、秩序井然的土地。

张苍对此来者不拒,只要通过基本的考察,确认其心术正、有才干,便量才录用,或安排进县衙,或推荐至墨荆的工坊,或资助其进行研究。

陈县的人才储备,以惊人的速度充实起来。

墨荆的工坊更是成了技术交流的天堂。新来的工匠与原有的匠人互相切磋,灵感碰撞,又有墨荆这位机关术大师居中指点,一些改良的新式农具、更高效的织机设计图,甚至初步的水力传动系统改进方案,开始不断涌现。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

孩童们在洁净的街巷中追逐嬉戏,笑声清脆;

老人们在修缮一新的里坊门口悠闲对弈,闲话桑麻;

商铺陆续打烊,店主从容不迫地收拾着门面;

远处官营工坊的水轮还在缓缓转动,发出规律而安详的声响。

没有恐惧,没有压迫,没有莫名其妙的献祭与崇拜。

有的,只是按部就班的劳作,安居乐业的生活,以及对明天会更好的笃定期望。

过往的行商旅客,看着眼前这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景象,无不面露惊叹与向往之色。

陈县,这片曾经被混乱与恐惧笼罩的土地,在法与秩序的照耀下,已然脱胎换骨。

它成了这烽火连天、妖鬼渐起的乱世之中,一块令人难以置信、却又真实存在的——

“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