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 第236章 墨家工坊的威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白石村等样板村庄的成功,如同在浑浊的泥潭中投入了几颗璀璨的明珠,其光芒虽然暂时还被周围的污浊所遮掩,但已然指明了方向,吸引着越来越多渴望改变的目光。

然而,张苍和陈平都清楚,仅靠几个村子的示范,还不足以彻底扭转整个三郡的舆论和局面。

新政需要更强大的物质基础,需要能够普惠更多人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于是,陈县及周边几处战略要地设立的官营工坊,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马力开动起来。

在陈县郊外最大的官营工坊区,昔日相对冷清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

如今,这里人声鼎沸,炉火日夜不熄,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木料切割声、齿轮转动声交织成一曲蓬勃的工业交响乐。

工坊被划分为数个区域。

农具区,高大的水力锤在河流的驱动下,规律地起落,将烧红的熟铁锻造成统一的犁铧、锄头、镰刀胚子。

流水线的作业方式使得效率远超个体铁匠铺。

经过标准化设计和墨荆改良后的曲辕犁、轻便锄等农具,不仅质量上乘,而且因为规模化生产,成本被压得极低。

一名负责销售的吏员正对着前来采购的各地小商贩和村老大声报价:“曲辕犁,租用每月仅需粟米半斗!购买也只需三百钱!比你们自己找铁匠打制便宜三成不止!先到先得!”

价格上的优势,加上白石村等地的示范效应,使得官营农具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纺织区,墨荆引入了多锭纺车和改良织机,虽然还未达到真正工业革命的水平,但效率已远超传统手摇纺车和腰机。

招募来的女工其中有不少是流民家属经过简单培训后,便能熟练操作。

洁白的麻布、粗糙但结实的葛布,如同流水般从织机上产出。

“一天就能织出这么多布?还这么匀实!”一位被允许参观的乡间老妇摸着刚下线的布匹,啧啧称奇。

官营布匹的价格同样低于市价,迅速冲击着原本由地方豪强和商人把控的布料市场。

盐铁专营区更是重中之重。

由章邯派兵保护的运输队,将从沿海盐场和官方矿洞运来的粗盐、生铁,在这里进行精加工和分销。

雪白的精盐价格稳定,杜绝了私盐贩子的囤积居奇;质量统一的铁料则保障了农具区和兵器区的原料供应。

而这些工坊的运转,不仅提供了廉价的商品,更吸纳了大量的流民和贫苦百姓。

张苍大力推行“以工代赈”,凡是愿意来工坊做工的,无论男女,皆管三餐,并按日发放工钱。

一个刚刚领到几日工钱的年轻流民,攥着那几枚沉甸甸的半两钱,激动地对同伴说:“有了这钱,就能给娃扯尺布做新衣,还能买点官盐!这日子,有奔头了!”

工钱流入民间,又反过来促进了消费,一个小小的、围绕官营工坊的良性经济循环开始初步形成。

然而,最让陈平和张苍感到惊喜的,还是墨荆在 “文具区” 取得的突破。

一直以来,新政推行面临的一个巨大障碍就是信息传递的成本和效率。

律法条文、安民告示、培训教材,都需要书写。

竹简笨重且昂贵,帛书更是只有贵族才用得起,严重制约了新政思想的传播和基层官吏的培养。

墨荆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她结合所有的知识和这个时代能找到的材料如树皮、麻头、破布等,带着一群精心挑选的工匠,反复试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这一日,她兴冲冲地拿着一叠微黄却柔韧的物事,闯进了张苍和陈平办公的房间。

“成了!你们看!”墨荆将手中的东西拍在案几上,脸上洋溢着混合着疲惫与兴奋的红晕。

张苍和陈平好奇地拿起。

触手是一种奇特的柔软与坚韧,比帛粗糙,却远比竹简轻便。

上面还能看到细微的纤维纹理。

“这是……纸?”张苍迟疑地问道,他想起了墨荆之前提过的构想。

“对!就是纸!我管它叫‘秦纸’!”

墨荆语气中充满自豪,“用料便宜,主要是树皮、破麻布,经过沤、煮、捣、抄、晒这几道工序就能成!虽然还不够白,不够光滑,但书写完全没问题,而且成本……不到同等面积竹简的十分之一!要是大规模生产,还能更低!”

陈平立刻拿起一支笔,蘸墨在上面试了试。

墨迹虽然有些晕染,但字迹清晰,远比在竹简上书写流畅快速!

“妙!妙啊!”

陈平眼中精光爆射,“此物一出,竹简帛书可休矣!政令传达、文书往来、学子读书,成本将大大降低!这对于推行教化、传播新政思想,无异于神兵利器!”

张苍抚摸着这粗糙却意义非凡的“秦纸”,心中激荡。

他仿佛看到了无数刻印着新政条文的告示贴遍乡里,看到了廉价的启蒙教材发到蒙童手中,看到了律法典籍不再被少数人垄断……知识和技术传播的门槛,将被这东西狠狠拉低!

“立刻扩大生产!优先保障新政推行司和各郡县官署的用纸需求!同时,着手准备印制一批《新政十二条》详解和基础识字教材,价格要定到最低,甚至可以向学堂和贫困学子免费发放!”张苍当即下令。

很快,一车车廉价耐用的“秦纸”从工坊运出,随之而来的是一摞摞印刷清晰、用语通俗的告示和简易读本。

新政的声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覆盖面,传播开来。

官营工坊生产的廉价农具、布匹、食盐,如同无形的利刃,开始切割旧贵族和豪商通过垄断这些生活必需品而建立的利益网络。

“以工代赈”发放的工钱,如同新鲜的血液,注入了原本死气沉沉的底层经济。

而“秦纸”带来的信息革命,则开始撼动旧贵族在知识和舆论上的统治地位。

旧贵族们惊恐地发现,他们赖以控制地方的根基——经济垄断和知识壁垒,正在被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力量,从底部一点点撬动、瓦解。

昭闾在庄园里收到下面汇报的官营货物价格和“秦纸”的消息时,又一次砸碎了心爱的玉如意。

“工械……工械!又是那墨家贱婢的工械!”

他气得浑身发抖,“还有那什么鬼‘纸’!他们是想让那些泥腿子都读懂律法吗?!荒谬!该死!”

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张苍和墨荆,不仅仅是在推行几条新律法,他们是在用另一种方式,重塑整个世界的运行规则!

经济基础,这最根本、也最稳固的统治基石,开始发出了令人不安的松动声。

墨家工坊的威力,在这一刻,才真正显露出其足以颠覆时代的峥嵘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