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七零:开局就喜当爹? > 第142章 香江收购风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91年的香港启德机场,一架湾流V私人飞机在细雨中平稳降落。张九烨走出舱门,湿润的海风扑面而来。跟在他身后的,是弟弟张九斤的五个儿子——张浩然、张锦富等五兄弟,这些半大的小伙子第一次来到香港,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繁华的国际都市。

大伯,这里的高楼真多啊!十八岁的张浩然兴奋地说。

张九烨看着侄儿们稚嫩的脸庞,微微一笑:以后你们要在这里学习、生活,慢慢就习惯了。

车队驶出机场,张九烨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三年未归,香港依然繁华,但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微妙的不安。

刚到浅水湾别墅,张继宗就迎了出来。他身后还跟着两个弟妹——十五岁的张明慧和十三岁的张嘉豪。

两个孩子扑上来,张九烨笑着接住他们,明慧的钢琴学得怎么样了?嘉豪,上次数学考试及格了吗?

我上周通过了英皇钢琴八级!明慧骄傲地说。

数学...这次考了七十分。嘉豪不好意思地低头。

张九烨摸摸儿子的头:有进步就好。继宗,他们的成绩单我都看过了,明慧的音乐要继续保持,嘉豪的数学要请个更好的家教。

晚饭时,别墅餐厅格外热闹。张九烨对张继宗说:明天你带浩然他们去置办行头,全部定制西装。然后联系最好的英语补习老师。

他转头对明慧和嘉豪说:你们也要跟着堂哥们一起学英语,明年送你们去美国读私立学校。

明慧惊喜地问:真的吗?我可以去茱莉亚音乐学院进修吗?

只要你通过入学考试。张九烨温和地说。

第二天,张九烨在中环的办公室会见了汇丰大班沈弼。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沈弼坚持要价80亿港币。

张先生,这个价格很公道。沈弼说。

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恐怕难找第二个买家。张九烨从容回应。

就在这时,秘书通报:老板,长江实业的李先生来了。

张九烨微微一笑:快请。

李嘉诚笑着走进来:听说九烨你在和汇丰谈收购?这可是大手笔啊!

李生消息真灵通。张九烨起身相迎,正好,给我些建议。

李嘉诚看了眼沈弼,意味深长地说:香江电灯是个好资产,不过现在这个时局...六十五亿应该很合理了。

沈弼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

当晚,张九烨在半岛酒店宴请香港商界名流。除了李嘉诚,还有新鸿基的郭炳湘、恒基兆业的李兆基等人。

九烨这次回来,是要在香港大展拳脚啊!李兆基举杯笑道。

各位前辈说笑了,我只是想为香港做点实事。张九烨谦逊回应。

郭炳湘压低声音:听说你要收购香江电灯?现在市面不太平,很多英资都在撤离,你这个时机很微妙啊。

正因为不太平,才更需要有人站出来稳定局面。张九烨正色道。

这些大人物的会谈内容,很快在香港传开。第二天一早,张九烨送子女上学时,在校门口被记者围住。

张先生,听说您要收购香江电灯,这是否意味着您看好香港前景?

您对九七后的香港有什么看法?

张九烨从容应答:香港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我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收购香江电灯,正是为了确保香港的民生稳定。

这番话第二天就见诸报端,在香港市民中引起热议。

与此同时,在香港的茶餐厅、写字楼里,市民们也在议论纷纷:

这个张九烨什么来头?居然敢接手英资的公用事业?

听说是在内地发家的,现在要回来报效香港。

希望他真的能稳住电价,别像以前那样年年加价。

这些议论自然也传到了张九烨耳中。晚饭时,他对子女们说:听到了吗?我们做企业不仅要赚钱,更要承担社会责任。收购香江电灯不是为了垄断,而是为了服务香港市民。

张继宗若有所思:爸,我明白了。企业越大,责任越大。

三天后,张九烨与汇丰达成了收购协议。消息传出,立即登上各大报纸头版:

《内地富豪张九烨收购香江电灯,创香港最大宗收购案》

《张九烨:收购旨在保障香港民生》

签约仪式上,张九烨特意带上了张继宗和张浩然。面对闪光灯,他郑重承诺:我保证,收购完成后,香江电灯将继续为香港市民提供优质服务,三年内不调整电价。

这个承诺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当晚,张九烨把子女和侄儿们都叫到书房。墙上挂着世界地图,他指着香港的位置说: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收购?因为越是动荡的时刻,越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

他转向张继宗:你留在香港,要尽快熟悉这两家公司的运营。

又对张浩然等侄儿说:你们去美国,要学好本事,将来回来报效香港。

最后,他对明慧和嘉豪说:你们也要努力,张家的未来需要你们各展所长。

临睡前,张九烨特意检查了每个孩子的作业。在嘉豪的日记本上,他看到一行稚嫩的字:爸爸说要让香港的灯永远亮着,我很骄傲。

张九烨轻轻合上日记本,望向窗外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火。资本可以积累,产业可以收购,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传承给下一代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