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166章 活着的人才配谈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风穿廊,吹得檐角铜铃轻响。

苏锦黎站在七王府的院中,仰头望着星河。

那第四十九声余音还在她心底回荡,低沉而清晰,像是命运终于开始倒数。

她没有动,也没有说话,只是将手按在胸口,仿佛这样就能压住那一阵阵翻涌的情绪。

宫里的消息来得很快——皇帝突患风疾,口不能言,右手僵直如枯枝,太医跪了一地,却无人敢断生死。

紫宸殿闭门谢客,只传出一道模糊旨意:暂停朝会三日。

但这三个字,谁信?

朝局如沸水,瞬间翻腾起来。

宗室连夜聚议,三皇子率先发难,以“国不可一日无主”为由,请立监国。

裴文昭残党暗中串联,推波助澜。

他们要的不是稳,是乱;乱中取势,才能保住那些早已千疮百孔的利益链条。

可就在这风雨欲来之际,一道青影踏雨入宫。

程砚秋,钦天监漏刻博士,年逾六十,白发如霜,手持一枚古旧铜符,直抵禁中观象台。

她未见帝,也未请安,只命人抬出三年前绘制的星图长卷,在太极殿外当众展开。

“紫微垣偏移三分,帝星虽黯,未陨。”她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辅星渐升,光压东宫,此乃更化之兆,非废立之机。”

满殿死寂。

钦天监掌天象、定历法,百年来从未错验一次。

就连最顽固的礼部尚书也闭了嘴。

天意难违,哪怕你权倾朝野,也不敢轻易挑战“天不说谎”四个字。

翌日清晨,钦天监大门紧闭。

檐下悬一铜牌,黄铜铸就,刻字刚劲:天不说谎。

观星台内,水运浑象已被拆解,核心机关封入木匣,附信一封:“器可毁,律不灭。后世若有明君,自会重造。”

没人知道程砚秋去了哪里。

但所有人都明白——她在赌,用一生清誉,为这场变革点下一盏灯。

而这一夜,安国公府也不太平。

苏锦黎生母留下的灵位被人砸碎,祠堂墙壁血书四字:“庶孽乱宗”。

府中上下慌作一团,说是盗匪所为,可谁都知道,这是一场羞辱,一次警告。

她接到消息时,正在翻阅《资治通鉴》。

手指顿了顿,纸页发出轻微脆响。

她合上书,换衣登车,一路沉默地回了那个曾让她窒息的家。

祠堂前冷风扑面。

香炉倾倒,灰烬散落一地。

残破的牌位躺在角落,上面的名字被利刃剜去大半。

而在那废墟之前,苏震霆竟跪着。

他穿着素袍,手中捧香,背影佝偻,像个突然老去的陌生人。

听见脚步声,他缓缓回头,目光复杂。

“你来了。”他说,“你娘……原也不是什么良善之人。”

苏锦黎没答话。

她走到香炉前,从侍女手中接过三支线香,轻轻点燃。

火光映着她的脸,平静得不像这个年纪该有的模样。

“可她至少没为了权势,逼死自己的女儿。”她将香插入炉中,动作缓慢而坚定。

然后转身就走。

留下一句话,轻得像风,却重重砸在苏震霆心上:

“明日,我将以王妃身份,请旨重修庶族女子入祠之例。”

苏震霆猛地抬头,嘴唇颤抖。

他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女人不再是那个任人拿捏、连名字都不配写进族谱的庶女。

她是七王妃,是新政背后真正的执笔人之一,是能撬动皇律的存在。

她已经可以决定整个家族的命运。

同一夜,七王府密室。

沈青梧背着药箱而来,取出一个冰蓝色瓷瓶,倒出一粒幽光流转的丹丸。

“冰蚕散。”她说,“可延命百日。再多,我也无能为力。”

萧澈倚在榻上,脸色苍白如纸,唇无血色。

他接过药丸,看了一眼,却没有立刻服下。

“药尽之时,便是我该退场之日。”他淡淡道。

沈青梧冷笑:“你以为这是慈悲?这是拖时间。你在等那份遗诏生效,对吧?”

萧澈不语。

房门忽开,苏锦黎走了进来。

她手里拿着一份泛黄纸页,边缘磨损,墨迹陈旧,赫然是模仿皇帝笔迹草拟的传位遗诏副本。

藏于《资治通鉴》夹层多年,从未示人。

“你不一定要活到最后。”她把纸递到他面前,“但必须活到它生效。”

萧澈抬眼看着她,许久,忽然笑了。

“你比我狠。”

“我不是狠。”她静静地看着他,“我只是不想再重生一次。上一世,我跪着求一口饭吃;这一世,我要亲手把规则踩碎。”

窗外雨停,月光斜照进来,落在那枚尚未吞下的药丸上,泛着冷光。

几日后,裴府门前铁骑围宅。

谢云归亲自带队,宣读缉拿令。

裴文昭立于阶上,披氅执笏,面色铁青。

“你们抓不到证据!”他怒吼,“我所做一切,皆为社稷清除蠹虫!我是为国除奸!”

谢云归不语,只从袖中取出一只红绸包裹的木匣,轻轻放在案上。

“您放心,”他低声说,“十七人都已签押画押。明日开审,他们会一个个站出来,告诉天下人,你是怎么让他们家破人亡的。”

裴文昭瞳孔骤缩。

而就在这一刻,远处巷口,一名素衣妇人默默伫立,怀抱骨灰坛,目光如刀。

裴文昭被押入刑部大堂那日,天光惨白。

他一身朝服未换,冠缨端正,背脊挺直如松。

阶下百姓围聚,唾骂声如潮水涌来,他却只是冷笑,目光扫过人群,最后落在主审官谢云归脸上:“你不过一介寒门出身,也配审我?”

谢云归不答,只轻轻拍了三下手。

第一名声起时,柳氏缓步走入。

她穿一件洗得发白的素裙,发间无饰,手捧一卷残帛。

走到堂前,她没有跪,也没有哭,只是将那血书缓缓展开。

字迹斑驳,墨中混着褐红——是干涸的血。

“裴贼卖官鬻爵,致边军缺饷,吾儿战死无人收骨。”

她的声音很轻,像风吹过荒原上的枯草,可每一个字都砸进人心底。

她抬头看向裴文昭:“我夫君在翰林修史十年,只为一句‘公正’二字。而你,用一张名单换了三千两银子,就让北境八百将士断粮三月。”

满堂寂静。连旁听的御史们都低下了头。

第二人、第三人……十七名证人依次出列。

有被贬谪至岭南的老吏,有家破人亡后沦为乞丐的商贾之妻,还有一个少年,抱着父亲的官帽,颤声道:“我爹说清廉难活,贪腐难安,最后跳了护城河。您烧了他的账本,也烧了他的命。”

裴文昭起初冷笑,继而皱眉,再后来,手指开始微微发抖。

直到周元柏上堂。

他曾是裴府幕僚,如今鬓角斑白,衣衫简朴。

他站在光里,望着旧主,眼眶泛红:“大人,我曾以为跟着您,就能改命。我以为攀附权贵才是出路……可后来我才明白,您烧掉的不只是账本。”他声音哽咽,“还有几十个孩子的活路。南渠工程停了三年,那些等着工钱买药的孩子,一个接一个死了。”

他说完,从怀中掏出一本薄册:“这是当年未及销毁的用工名册。每个名字后面,都有籍贯、家人、病因。他们不是数字,大人,他们是人。”

裴文昭终于低头。

他嘴唇动了动,喃喃道:“我以为……我只是在做事。”

没有人笑。也没有人怒。

这一刻,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宰辅重臣,只是一个被自己信念反噬的老人。

他曾以“肃清朝纲”为名铲除异己,以“整顿吏治”为由排除政敌,甚至将新政派系称为“乱国妖风”。

可如今,真相如刀,剖开他所谓忠义的皮囊,露出底下腐烂的利益骨架。

三日后,诏狱之中,他提笔写下认罪书。

最后一行字歪斜颤抖:权柄之下,无无辜者。

而此时,皇宫钟楼之上,晨雾未散。

萧澈独自登临,手中握着一枚新铸的铜符。

他动作缓慢,指尖微颤,却坚持将它嵌入水运浑象的核心机关。

铜符刻字清晰——“人定亦可胜天”。

身后脚步轻响,苏锦黎走来。

她见他倚栏而立,唇色几近透明,便问:“疼吗?”

他点头:“很疼。”

风拂过他宽大的袖袍,仿佛随时会将他吹离这人间高处。

可他的眼神清明,望向广场方向:“可你看——”

那里,新科进士方阵正列队集结。

陆知微手持玉笏,赵九龄昂首挺胸,谢云归立于队首,黑甲映日。

更多面孔陌生而年轻,目光坚定,毫无畏惧。

这些人,不会再被人当成棋子了。

第四十九声钟响似乎再度回荡在城楼上空。

这一次,不再是命运倒数的警音,而是旧时代落幕的终章。

苏锦黎握住他的手,冰凉却有力。

她轻声道:“赎罪的人不该笑,可我们也笑了——因为我们,还活着。”

远处宫墙内,礼部正在核对登基仪程。

六部案牍堆叠如山,其中一份春汛河工奏报静静躺在工部卷宗最上层,朱批尚未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