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226章 南溟拓殖 望海堡初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6章 南溟拓殖 望海堡初立

赤道以南的海风,带着与北半球迥异的咸湿与燥热,吹拂着一片完全陌生的海岸。这里的天空似乎更高远,云朵更加硕大洁白,海浪拍打着金红色砂岩构成的岬角,溅起漫天雪白的飞沫。放眼望去,海岸线后方是广袤而低矮的丘陵,生长着一种叶片狭长、树干苍白脱皮、散发着奇特辛辣气味的树林(桉树林),与大唐乃至南洋的任何景致都截然不同。

这里,便是被杜丰命名为“南溟大岛”的澳洲大陆东北海岸,一处被勘探舰队认定为拥有优良深水港与淡水河流的所在。

由沈光率领的拓殖舰队,历经数月艰难航行,躲避过狂暴的南海洋流与突如其来的风暴,终于在此刻,将巨大的船锚抛入了这片未知海域的碧波之中。三艘经过加固的“乘风”级改装舰,如同疲惫却坚毅的巨鸟,静静停泊在即将被命名为“望海湾”的平静水域。

沈光身披轻甲,站在旗舰“破浪号”的船首,古铜色的脸庞被南半球的烈日晒得更加黝黑,眼神却如同鹰隼般锐利,扫视着眼前这片寂静而蛮荒的土地。他手中紧握着一份由杜丰亲自标注、但仍留有大片空白的地图,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沉重的责任感。

“放下舢板!斥候先行登陆,警戒周边!工匠、医官、先遣营,按预定序列,准备登陆!”沈光的声音沉稳有力,打破了海上的寂静。

命令迅速被传达下去。数十条小舢板被放下,满载着全身披挂、手持劲弩横刀的精锐斥候,小心翼翼地向着海岸划去。他们警惕地注视着寂静的海滩和那片奇异的森林,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意味着未知的危险。

舢板冲上沙滩,斥候们敏捷地跳下,迅速呈扇形散开,占领有利位置,弩箭上弦,刀锋出鞘,目光如电般扫视着每一处可能藏匿危险的阴影。时间在紧张的寂静中一点点流逝,除了海鸥的鸣叫与风吹桉树叶的沙沙声,并无异状。

“报!海滩周边半里内,未见大型野兽或土人踪迹!”斥候队正的声音通过旗语传回旗舰。

沈光微微松了口气,但并未放松警惕。“后续队伍,登陆!”

更多的舢板往返于大船与海岸之间。首先登岸的是五百名精心挑选的先遣营士兵,他们携带着营栅、拒马、工事工具,一下船便立刻开始在靠近淡水河流入海口附近的一处地势略高的台地上,圈定范围,砍伐周围那些奇特的树木,清理地面,着手建立最初的防御营地。

紧接着登陆的是数十名工匠及其学徒,他们携带着各种工具和少量预先加工好的建材。领头的是一位姓雷的老匠作,他看着眼前高大笔直、木质坚硬的桉树,眼中露出惊喜之色:“沈将军,此木材质极佳,虽纹理特异,但耐腐防虫,正是搭建营寨、制作器具的上好材料!”

“好!雷匠作,营地栅栏、了望塔、以及后续房舍的木材,就仰仗你们了!”沈光踏上坚实的土地,感受着脚下与中原、与南洋皆不同的土壤质感,沉声吩咐。

随后,医官带着药童和成箱的药材登岸,开始在临时搭建的医棚中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伤病。负责农事的司农官,则迫不及待地带着几个老农,抓起一把红褐色的土壤,仔细捻磨观察,又蹲下身查看附近的植被。

“土质尚可,略显贫瘠,需肥养。此地气候炎热,光照充足,或可试种占城稻、甘蔗,乃至棉花。”司农官向沈光汇报着初步判断。

登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汗水很快浸透了每个人的衣衫,南半球夏末(此时约为北半球二月)的阳光依旧毒辣,蚊虫也开始滋扰。但所有人都咬着牙,埋头苦干。因为他们知道,在这片完全陌生的大陆,一个坚固的立足点是生存下去的唯一保障。

到了傍晚,一座初具雏形的木质营寨已经矗立在海湾旁的高台上。粗大的桉树木桩被深深打入地下,形成紧密的栅栏。四角建起了简易的了望塔,营门厚重,内侧开始搭建可供栖身的棚屋和存放物资的仓库。中央空地上,代表大唐的赤色王旗与“沈”字将旗一同升起,在晚风中猎猎飘扬,向这片亘古沉睡的土地宣告着新时代闯入者的到来。

沈光站在了望塔上,望着营寨内外点燃的篝火,如同黑暗中的星辰,照亮了这小小的人类据点。他下令:“今夜全员戒备,三班轮值,不可懈怠!明日开始,扩大搜索范围,寻找更多水源,勘探附近有无矿产,并尝试与可能存在的本地土人接触,切记,非到万不得已,不得动武!”

夜色渐深,营寨中除了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和篝火燃烧的噼啪声,一片寂静。远处黑暗的丛林深处,偶尔传来几声从未听过的、如同敲打空木般的动物叫声(笑翠鸟),或是一些窸窸窣窣的细微声响,提醒着人们这片大陆的神秘与未知。

第一夜,在紧张与期待中平安度过。

随后的日子里,望海堡的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展开。在雷匠作的指挥下,利用本地丰富的桉树木材,营寨被不断加固和扩建,出现了更坚固的营房、指挥所、工匠坊和仓库。一条从河流引水的简易沟渠被挖掘出来,解决了饮水和初步灌溉问题。

斥候队扩大了搜索范围,他们带回了更多关于这片土地的信息:发现了大群跳跃前进的“大袋鼠”(士兵们根据其腹部育儿袋起的名字),遇到了不会飞的大型鸟类“鸸鹋”,记录了更多奇特的植物。他们也确实发现了一些人类活动的痕迹——几处废弃的、简陋的营地,用过的石器,一些绘制在岩壁上的抽象图案。这些都证明,这片大陆并非无人之境,只是其主人似乎尚未与这些新来的“邻居”正式照面。

直到登陆后的第十天。

一队在外围勘探小型石炭(煤)矿脉的士兵,在返回途中,于一片桉树林边缘,与一群皮肤黝黑、身形瘦削、赤身裸体仅以少量兽皮或赭石装饰的土着居民不期而遇!

双方都愣住了。士兵们下意识地握紧了武器,结成防御阵型。而那些土着,约莫二三十人,男男女女皆有,手中拿着木质的长矛和一种奇怪的、可以投掷回旋的木制武器(回旋镖),他们脸上露出极度惊讶、警惕,甚至是一丝恐惧的神情,紧紧盯着这些身着奇怪甲胄、手持金属利器的外来者。

空气仿佛凝固。语言完全不通,彼此的眼神中都充满了陌生与试探。

为首的斥候队正深吸一口气,牢记沈光“不得主动攻击”的命令,他缓缓放下举起的弩,尝试着露出一个(自认为)友善的笑容,并从随身干粮袋里掏出一块压缩军粮,向前递了递。

土着们骚动起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却无人敢上前。最终,一个看似头领的壮年男子,小心翼翼地向前走了几步,目光在军粮和斥候队正的脸上来回移动,充满了疑惑与好奇……

第一次接触,就在这种极度谨慎、相互试探的氛围中开始了。消息迅速传回望海堡,沈光闻报,沉吟片刻,下令:“继续观察,保持距离,尝试用礼物和手势交流。记录他们的一切,生活习惯、语言、社会组织……但务必确保我军安全。此地,将是我大唐南溟之基,与土民相处之道,需如履薄冰,亦需坚定立场。”

他走出营帐,望着海湾外那无垠的蔚蓝,心中默念:“尚父,望海堡已立。这南溟大岛的未来,便从今日,从这第一块基石开始铺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