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琴酒的零零后助理 > 第46章 本卷番外,感谢10月24日的打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章 本卷番外,感谢10月24日的打赏

父母登机回国后,组织总部那令人窒息的空气仿佛都轻盈了几分。送走至亲的复杂心绪——混合着谎言维持下的庆幸、无法坦诚的愧疚,以及深藏于心的思念——如同沉重的淤泥淤积在郑鹤岁心头。连续数日高强度的精神表演和情感压抑,让他急需一个出口。

这是一个难得的、未被安排任务的休息日。天空是罕见的、水洗过般的湛蓝。郑鹤岁鬼使神差地,没有像往常一样蜷缩在宿舍分析数据或学习,而是换上了一身最不起眼的深色运动服,戴上棒球帽和口罩,将存在感降到最低,漫无目的地走到了几个街区外的一个小型市民广场。

午后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身上,驱散了不少地下的阴冷。广场上不算热闹,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长椅上闲聊,孩子们追着泡泡奔跑,还有几只被主人牵着的、或拴在咖啡店外的狗狗。

他的目光被一只正在快乐地追逐着自己尾巴的萨摩耶吸引。那团雪白的、毛茸茸的生物,像个移动的巨型糯米糍,脸上洋溢着纯粹而愚蠢的快乐,与郑鹤岁世界中无处不在的算计和危险形成了荒谬又令人向往的对比。

他蹲下身,保持着一个安全距离,试探性地伸出手。萨摩耶立刻放弃了追逐尾巴的伟大事业,湿漉漉的鼻子凑过来嗅了嗅,然后热情地用脑袋蹭他的掌心,尾巴摇得像螺旋桨。那温暖、柔软、充满生命力的触感,透过掌心一路蔓延,奇异地安抚了他紧绷的神经。

接下来的一小时,郑鹤岁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维度的“工作”。他谨慎地、轮流地“宠幸”了广场上几只性情温顺的狗子。有一只温顺的金毛,把下巴搁在他膝盖上,用充满信赖的棕色眼睛望着他;还有一只短腿柯基,努力试图跳上长椅亲近他,屁股扭得格外卖力。

他甚至鼓起勇气,用随身携带的、原本用于补充能量的无盐小肉干,成功吸引了一只警惕的流浪猫。那是一只玳瑁色的猫咪,在谨慎地观察了他几分钟,并确认了肉干的美味后,允许他用指尖轻轻挠了挠它的下巴,喉咙里发出满足的、细微的呼噜声。

这一刻,没有琴酒冰冷的审视,没有降谷零意味深长的试探,没有需要破解的加密数据,也没有需要维持的致命谎言。只有阳光、微风,和这些毛茸茸的小生命给予的无条件(或者说,仅需一点食物代价的)信任与温暖。他甚至在某一瞬间,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为何在此。

他拿出那部用于伪装的普通智能手机,避开任何可能暴露位置的背景,快速拍了几张狗狗和猫咪的照片,甚至有一张是他模糊的手指正在抚摸萨摩耶头顶的细节。他将这些照片加密存储在一个名为【心灵缓冲区】的隐藏相册里。这无关情报,只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记录,是他在这个崩坏世界里,为自己偷偷收集的、微小的“正常”碎片。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这份难得的宁静中时,一种熟悉的、被注视的微弱触感,再次从脊椎末端升起。不同于组织的监视,这是一种更……好奇的、探究的视线。

他保持着抚摸金毛的动作,借着调整帽檐的姿势,眼角的余光快速扫视。在心广场边缘的自动贩卖机旁,那个熟悉的小小身影再次映入眼帘——江户川柯南,正捧着一罐果汁,看似百无聊赖地晃着腿,但镜片后的目光,却分明锁定了自己。

郑鹤岁的心脏猛地一缩,但长期训练出的本能让他没有做出任何过激反应。他平静地收回手,对狗主人礼貌地点了点头,然后站起身,像任何一个享受完午后阳光的普通路人一样,步伐平稳地朝着与柯南相反的方向离开。

他甚至没有回头确认柯南是否跟上。他知道,一定会的。

回到那间狭小但熟悉的宿舍,反锁上门,广场上的暖意瞬间被冰冷的现实取代。他靠在门板上,叹了口气。片刻的宁静,代价可能是更大的麻烦。

他打开《生存日志》,新增了一条记录:

事件:于市民广场接触犬猫进行心理减压。

策略:利用无害公共环境及动物进行非社交性放松。收集正向情绪素材。

结果:短期精神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副作用:再次引起江户川柯南的注意与尾随。

反思:

宁静的奢侈: 即使在休息日,完全放松警惕仍是一种奢望。任何“正常”行为在特定观察者眼中都可能成为分析样本。

痕迹管理: 个人化的情感记录(如照片)需绝对加密,并确保与环境信息剥离,以防成为心理分析的突破口。

应对预案: 需预设被红方关键人物在非任务场景下“偶遇”时的标准化反应模式,避免因情境突变而失措。

他关掉文档,看着窗外渐渐沉落的夕阳。广场上的毛茸茸慰藉如同短暂的美梦,而梦醒之后,他依然需要面对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

第34.6章 美食解压与不速之客的问候

果然,第二天傍晚,郑鹤岁宿舍的门铃响了。

通过猫眼,他看到柯南站在门外,脸上挂着属于小学生的、天真无邪的笑容,旁边还站着一脸无奈的毛利兰。

“郑哥哥!你好!昨天在广场看到你啦!我和小兰姐姐路过这边,想起来你好像住这栋楼,就上来打个招呼!”柯南的声音清脆响亮。

郑鹤岁深吸一口气,知道躲不过去。他调整了一下表情,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被打扰的、略带腼腆的普通留学生,打开了门。

“啊,是柯南君和毛利小姐,你们好。”他让开身,“请进,家里有点乱。”

宿舍确实简陋,但与他之前布置给父母看的“家”不同,这里更真实,也更冰冷。唯一的亮点是厨房区域,此刻正飘散着浓郁的、带着香料气息的香味。灶台上炖着一锅东西,旁边的料理台上还放着和好的面团和一些洗净的蔬菜。

“郑哥哥在做饭吗?好香啊!”柯南像只灵敏的小狗,一边看似好奇地打量着极其简洁的房间布局(几乎没有任何个人装饰品),一边自然地朝着厨房方向移动。

“嗯,算是……一种放松方式吧。”郑鹤岁笑了笑,引着他们在唯一的小餐桌旁坐下。他注意到柯南的目光飞快地扫过了他书桌上堆放的数控机床和信号处理方面的专业书籍,以及那台组织配发的、外观经过伪装但内核迥异的笔记本电脑。

“郑君很会做饭呢,”毛利兰试图缓和一下略微微妙的气氛,“是在做中华料理吗?”

“是的,在做一点简单的,红烧牛肉和手擀面。”郑鹤岁一边说,一边自然地回到厨房,掀开炖锅的盖子,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他用勺子搅动了一下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的、色泽红亮的牛肉块,“有时候觉得,专注于切菜、调味、火候,能让大脑放空一会儿。”

这是他真实的感受。在组织的技术工作中,精确是冷酷的要求,关乎生死;而在厨房里,精确是一种创造性的乐趣,只关乎味蕾。揉捏面团时感受到的筋力变化,调配酱料时各种味道的平衡,看着普通食材在手中蜕变成美味的过程……这些都是一种无声的、可控的治愈。

“看起来好好吃!”柯南凑到厨房门口,眼镜片上反射着灶台的光,“郑哥哥经常自己做饭吗?”

“有时间就会。”郑鹤岁熟练地将面团擀开,折叠,切成均匀的面条,“比外面吃的划算,也更合自己口味。”他刻意将行为动机归结于“经济”和“个人偏好”,这是最普通也最不易被深究的理由。

他手脚麻利地煮好面条,浇上炖得软烂入味的牛肉和汤汁,给柯南和毛利兰也各盛了一小碗。

“哇!谢谢郑哥哥!”柯南接过碗,吃了一口,眼睛亮了起来,“真的超好吃!比波洛咖啡厅的三明治还好吃!”

毛利兰也尝了尝,真诚地称赞:“味道非常棒,郑君的手艺真好。”

看着两人品尝食物时满足的表情,郑鹤岁心中闪过一丝微妙的情绪。这是一种与组织任务完成后截然不同的感觉,更平凡,也更……温暖。

然而,柯南显然不会仅仅为了蹭一碗面而来。在吃面的间隙,他状似无意地开口:“郑哥哥好像很喜欢小动物呢,昨天在广场看到你和好多狗狗玩。”

来了。郑鹤岁内心警铃微作,但脸上依旧是温和的笑容:“嗯,它们很可爱,能让人心情变好。”

“是啊是啊,”柯南用力点头,“不过郑哥哥工作那么忙,还有时间养宠物吗?我看你家里好像没有呢。”

“公司不允许在宿舍养宠物。”郑鹤岁用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回答,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遗憾,“所以只能偶尔去广场上解解馋。”

“诶——好可惜哦。”柯南拖长了语调,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那郑哥哥平时休息日,除了去广场和小动物玩,自己做饭,还会做什么呀?会不会像安室先生一样,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比如……研究一些很有趣的东西?”他提到了安室透,语气自然,但试探的意味明显。

郑鹤岁心里一凛。他知道柯南在试图将他与“安室透”(降谷零)进行更深的关联,或者是在试探他是否也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比如黑客技术、武器改装等)。

“我比较闷的,”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将话题引回安全区,“休息日大多看看书,看看电影,或者就像今天这样研究一下菜谱。安室先生那样全能的人,我可比不了。”他坦然承认自己的“普通”,并将降谷零捧高,巧妙地划清界限。

他又拿出自己烤的、原本准备当作几天早餐的杏仁饼干招待他们,成功用食物转移了柯南的部分注意力。

这场短暂的、充满试探的“问候”终于结束。送走柯南和毛利兰后,郑鹤岁关上门,脸上的笑容瞬间褪去。

他回到厨房,看着那锅还剩下一半的红烧牛肉,默默地将它分装、冷却。刚才的温馨氛围如同假象,此刻只剩下被审视后的疲惫。

他打开《生存日志》,更新了记录:

事件:于宿舍内以烹饪减压,遭遇江户川柯南与毛利兰上门“问候”。

策略:以“美食爱好者”人设应对,主动展示无害的私人生活(烹饪),利用食物营造轻松氛围,转移注意力。对试探性问题,以“普通”、“沉闷”自谦,规避深入讨论,并巧妙与安室透(波本)进行对比性切割。

结果:成功招待,暂时打消其部分疑虑?但柯南的探究心未被完全满足,其将“广场动物”与“宿舍烹饪”等行为纳入对我的持续性观察档案。

反思:

人设的丰满: “热爱烹饪的普通技术员”比“毫无嗜好的孤僻者”更真实可信,可作为长期维护的伪装身份之一。

环境管理: 需定期检查宿舍,确保无任何可能关联组织或特殊技能的物品遗漏。个人爱好需严格限定在“普通”范畴。

社交边界: 与红方相关人员(尤其是柯南)的任何非计划接触都蕴含风险。需保持友善但疏离的态度,不主动提供信息,不深入任何话题。

解压方式: 确认烹饪是有效且相对安全的心理调节手段。未来可继续探索此类“低风险高治愈”的室内活动,减少不可控的外出。

他放下手机,拿起一块自己烤的杏仁饼干,咬了一口。酥脆香甜,带着黄油的温暖气息。至少,在充满谎言和危险的世界里,美食带来的慰藉是真实不虚的。这或许是他能为自己守住的,最后一方小小的、确定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