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967章 民生调研察实情,对症下药解民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67章 民生调研察实情,对症下药解民忧

苏婉在宫门前上了马车,车轮碾过青石路时发出沉闷的响声。她手里攥着一份册子,是李瑶连夜整理的财政调配方案,上面标出了西南几个州县的粮医支出异常点。昨夜李震在偏殿说的话她还记得:“钱要花出去,但每一笔都要留下记录。”

这趟出行是他亲自定的。

马车一路向南,穿过城门后速度加快。随行的只有两名女官和一队便装护卫。为避免惊动地方,队伍没有打旗号,只在车辕上挂了一面小铜牌,刻着“医政司巡检”四字。

三阳县外十里,道路开始坑洼。路边田地大多荒着,泥土干裂,几株枯草贴地趴伏。远处有孩子蹲在沟边喝水,动作迟缓,脸上看不出神色。苏婉放下帘子,对身边人说:“绕开县衙,先去陈家屯。”

她们换乘小车,由村民引路进了村。几间土屋歪斜地立在坡上,屋顶茅草被风掀去一半。有人靠墙坐着,眼窝深陷,呼吸急促。一个老妇抱着婴儿坐在门槛上,孩子脸色发灰,嘴唇干裂。

苏婉蹲下查看,伸手探了探孩子的额头。温度不高,但脉搏细弱。她问:“最近吃什么?”

老妇摇头:“米汤都断了三天。前些日子乡绅放粮,每人半升,后来就不给了。”

“为什么不种地?”

“没种子。去年旱,收成不到两成,官仓说要留作备荒,不许动。”

苏婉起身,从随身布包里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几粒黑色药丸,递给老妇:“一天三次,温水送服。明天我再来看。”

当天下午,她在村口搭起棚子,挂牌“义诊”。消息传开,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来了。有人拉肚子拉到脱水,有人伤口溃烂流脓,还有几个孕妇临近生产却无人接生。苏婉带着女官轮流施针、敷药、灌汤剂。到了夜里,灯笼还亮着,病人排到屋后。

第三日清晨,县令终于带人赶来。他穿着官服,身后跟着两名差役,脸色不太好看。

“这位大夫,你可知擅自施药是犯律的?”

苏婉正在给一个男孩包扎脚底割伤,头也没抬:“他是昨天踩到碎瓦片的。你们来之前,村里连个郎中都没有。”

“本县自有医馆登记制度,外来行医需报备。”

“那你现在就给我报备。”苏婉直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块玉牌,“大晟医政司特使,奉旨巡查民生疾苦。你是三阳县令周文远?”

县令愣住,盯着玉牌看了几秒,低头拱手:“下官不知夫人身份,多有冒犯。”

“我不在乎你冒犯谁。我只问你,为何上报春耕已完成七成,而实际播种不足三成?为何疫病流行却不报灾情?”

“这……实因年初雨水不足,百姓确实懒惰误农……”

“懒惰?”苏婉转身指向棚子里躺着的一个女人,“她丈夫去年修渠摔死了,家里三个孩子,最小的才五岁。她不是不想种地,是没人帮她翻土。你去看看,全村能下地的壮劳力不到二十人。你说她懒?”

县令说不出话。

苏婉从布袋里取出一包麦种,放在桌上:“这是抗旱种,亩产比本地高出三成。我现在就发放给各村,每户五斤,凭印领取。净水药剂也已运到,每日烧水时加一勺,可防痢疾。”

“可这……动用物资需经上级批准……”

“我已经批了。”苏婉看着他,“如果你不肯配合,我可以当场写奏章,报锦衣卫备案。你愿意试试吗?”

县令脸色变了。他知道锦衣卫最近在查三井巷案,牵连了好几个官员。若被记上一笔,轻则罢官,重则入狱。

他低头:“下官愿全力协助。”

当天中午,苏婉召集全县里正、稳婆、老郎中,在县学大堂开会。她让人把这几天诊治的病例一一列出,写在纸上张贴出来。三十多个孩子因腹泻死亡,二十多人高烧不退,七个产妇难产致死。

“这些不是天灾。”她说,“是人祸。是你们隐瞒病情,是官府不作为,是乡绅囤粮抬价。”

台下一片寂静。

“从今天起,每个村子设诊疗点,配一名驻点医助。药材由中央统一配送。每月初,县衙必须向医政司上报疫情、粮价、耕种面积。若有虚报,一经查实,立刻追责。”

她顿了顿:“凡阻碍救灾者,无论官民,一律记录在案。我不怕得罪人。”

会后,她调出空间储备,运来五名 trained 医助,每人背一个铁皮箱,装着消毒钳、纱布、药粉和注射器。这些人都是王芳亲手培训过的,能在野外条件下做基础手术。

同时启动“一师带三徒”计划。从各村选出识字青年,集中培训四十天,内容包括止血、接生、防疫常识、药品管理。结业后发证,纳入朝廷医疗体系,每月由工部发放补贴。

第一批十八人报名。大多是年轻妇女,也有几个读过私塾的少年。他们坐在县学讲堂前,拿着新发的课本,一页页翻看。书页厚实,纸面平整,上面画着人体穴位图和草药标本。

苏婉站在台阶上看着。一个女孩抬起头,冲她笑了笑。那笑容很轻,但眼里有光。

傍晚,工部派来的驿道监工到了。苏婉当面下令:原定两年修通西南驿道的工程,必须八个月内完成。沿途设补给站,确保药材、粮食运输畅通。

“如果地方阻挠,直接上报中枢。”她说。

那人领命而去。

夜里,她在灯下写巡视报告。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写完后盖上印信,交给随行女官明日送往都城。

门外传来脚步声,女官低声说:“夫人,陈家屯那个孩子醒了,烧退了。”

苏婉点头:“明早我去看看。”

“可您已经连续三天没睡好了。”

“等这边稳定下来再说。”

她吹灭蜡烛,躺下闭眼。窗外风声刮过屋檐,远处狗叫了几声。

第二天一早,她换了身粗布衣裳,带上药箱又进了村。孩子躺在炕上,呼吸平稳,睁着眼看人。母亲跪在地上磕头,被她一把扶住。

“别这样。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她摸了摸孩子的额头,确认无碍,起身走向隔壁家。那里有个老人摔伤了腿,还没处理。

刚走到门口,一名护卫快步走来:“夫人,县令送来一份文书,说是邻县求援,说榆树沟爆发热病,已有十余人死亡,请您过去看看。”

苏婉没说话,转身回屋取了新的药箱。

箱子打开时,金属夹层反射出一道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