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逍遥游之烽火情歌 > 第380章 新芽初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帝赵琰的寝宫,虽经清理修缮,仍掩不住劫后余生的痕迹。几根新换的梁柱还散发着淡淡的木香,与空气中弥漫的、若有若无的安神香气息交织在一起,试图抚平这座宫殿曾经历的创伤。窗外,天色灰蒙,一如这百废待兴的王朝气象。

龙榻之上,赵琰倚靠在厚厚的锦被中,面色依旧苍白憔悴,眼窝深陷,往日里保养得宜的双手,此刻青筋毕露,微微颤抖着,捧着一卷刚刚由内侍呈上的、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奏报。

那奏报上,一行行、一列列,是触目惊心的数字:王都及周边郡县伤亡军民估算,焚毁房屋数目,流离失所人口,阵亡将士名单,以及亟待抚恤的忠烈家属……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条逝去的生命,一个个破碎的家庭。赵琰的目光死死盯着那些墨字,仿佛要将它们刻进心里。泪水,无声地从他浑浊的眼中涌出,顺着消瘦的脸颊滑落,一滴,两滴,晕开了奏报上未干的墨迹。他没有发出呜咽,只是肩膀难以抑制地轻轻耸动,那压抑的悲恸,比嚎啕大哭更令人心碎。这位曾经优柔寡断、甚至有些怯懦的帝王,在经历了神魂被蚀、家国几倾的剧痛后,眼中终于有了一种名为“责任”的沉重光芒。

良久,赵琰深吸一口气,用袖口用力擦去眼泪,将奏报轻轻放在榻边。他抬起眼,目光扫过侍立榻前的几位重臣,声音因久病和激动而异常沙哑,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传……传朕旨意……”

他一字一顿,仿佛每个字都重若千钧:

“一,即刻颁布‘罪己诏’,昭告天下!朕……德行有亏,致此大祸,上干天和,下累黎民……所有罪愆,朕一人担之!”

“二,即日起,全国减免赋税三年,受灾郡县,由国库拨付钱粮,全力赈济,助民重建。此乃‘轻徭薄赋’之始。”

“三,设‘登闻鼓’于宫门,广开言路!凡有建言献策,或陈诉冤情者,皆可直达天听!朕要……亲耳听听这天下的声音!”

“四,着礼部、兵部,详查此次国难中殉国的文武官员、将士及义民,从优追赠,厚恤其家!他们的忠烈,朕……不敢或忘!”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寝宫内回荡,虽然微弱,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沉痛的忏悔和切实的承诺。几位老臣闻言,无不动容,纷纷跪地,口称“陛下圣明”,声音哽咽。一股悲壮而充满希望的气息,在寝宫内悄然弥漫开来。

空气中,那缕淡淡的安神香,依旧在缓缓燃烧,散发出宁心静气的微香。但此刻,这香气似乎与皇帝方才话语中透露出的决心与担当融合在一起,驱散了连日来的压抑与绝望,带来一丝新的期盼。

待众臣领旨退下,寝宫内只剩下皇帝、侍立一旁的掌印老太监,以及被悄然引入的洛逍遥与李牧。气氛陡然变得凝重而隐秘。

赵琰示意老太监关闭殿门,并守在外面。他挣扎着,想坐直些,洛逍遥上前一步,轻轻扶住他。皇帝借力坐起,目光在洛逍遥和李牧脸上缓缓扫过,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感激、愧疚、托付,以及一丝深藏的恐惧。

“李爱卿,洛……洛少侠,” 赵琰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此番……能驱退邪魔,保全社稷一线生机,全赖二位与诸位义士舍生忘死……朕,感激不尽。”

李牧与洛逍遥躬身行礼,“此乃臣(晚辈)分内之事。”

赵琰摆了摆手,喘息了几下,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然,此事……恐怕尚未了结。” 他从枕边摸索出一本 颜色暗黄、边缘破损、用某种古老皮质制成的薄薄册子。

“此乃皇室秘藏,非亡国危局不得开启。” 赵琰抚摸着册子封面,指尖微颤,“朕醒来后,忆起被邪力侵蚀时的一些模糊片段,心中不安,便冒大不韪,查阅了此卷。”

他翻开册子,指向其中一页。那页上绘着扭曲的星辰图案,以及一些难以辨认的古老文字。

“据这秘典零散记载,” 赵琰的声音带着深深的忌惮,“上古之时,有域外邪魔‘惑星’之力降临,其性诡诈,极难彻底灭杀。即便形体溃散,其最本源的‘恶念’,亦可能借机遁走,藏匿于天地间某些至阴至邪、或与世隔绝的‘寂灭之地’,沉眠,以待复苏之机。”

他抬起头,死死盯着洛逍遥和李牧:“那星陨教主,所行之事,与记载中‘惑星’手段何其相似!朕怀疑……他当日,并非被彻底消灭!或许,或许有一丝本源,已借王都地脉紊乱或那邪阵崩溃之机,遁入了某处‘寂灭之地’!”

“此患不除,朕寝食难安!天下,永无宁日!” 皇帝紧紧抓住洛逍遥的手臂,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恳切与决绝,“二位,朕知你们伤势未愈,朝廷亦百废待兴……但此事关系千秋万代,朕……只能托付给你们了!务必……查明真相,若有可能,斩草除根!”

寝宫内,一片死寂。只有皇帝急促的喘息声,和那本古老秘典散发出的、陈腐而神秘的气息。

刚刚燃起的希望之光,骤然蒙上了一层深重的阴影。真正的危机,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