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成胤禛亲额娘 > 第186章 战场局势变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胤禛站在营地高处,炮声刚停,远处城墙上的火把还在晃动。他没回帐篷,直接对身边亲卫说:“传令下去,火铳队保持待命,北线岗哨加双人轮值。”

亲卫领命跑去。胤禛从腰间解下水囊喝了一口,水凉得刺喉。他眯眼盯着东直门方向,那里原本该有信号灯亮起,可已经过了约定时间,一点动静没有。

他转身走进临时军报房,桌上铺着布防图,油灯照着上面的红笔标记。他拿起炭条,在北护营和东直门交界处画了个圈,又在旁边写了个“三”。这是他们之前定的暗号——三道光,代表敌情逼近。

外面马蹄声急。一名斥候冲进来,单膝跪地:“四爷!北线急报,有骑兵从河滩绕上来,人数不清,已接近防线外五百步。”

胤禛没说话,手指敲了两下桌子。他知道这时候不能乱调兵。对方要是诱敌,一动就中计。

他提起笔,飞快写了两封密信。一封交给亲信:“送去护军营,务必亲手交到张参将手里,内容只有一句——暂缓总攻,请示圣意。”另一封递给另一个随从:“送到兵部值守太监手上,一样的话。”

两人立刻出发。胤禛走出军报房,抬头看天。云层压得很低,月亮被遮住了。他下令:“按原计划,火铳队再试射一次,三轮连发。”

命令传下去不久,枪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比刚才更久,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胤禛站在空地上,看着远处城墙上那些影子开始移动。他知道里面有人在看,也知道有些人正在犹豫要不要动手。

---

清悦在西暖阁接到第一份战报时,已经是戌时三刻。

安蓉快步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折好的纸条:“北线来信,说贼骑逼近,但未接战。”

清悦接过打开,字迹潦草,只写了“敌近”二字,没有署名。她放下纸条,又接过第二张,这回是东直门守将送来的,写着“局势稳定,无需增援”。

两张内容不一样。她立刻叫来丙三,问最近几路消息是怎么送进来的。丙三答:“北线的是快马,东直门是宫墙内转递,走的是西夹道。”

清悦点头。她走到墙边的地图前,拿起朱笔,在北线位置标了个红点,时间写上戌时二刻。然后在东直门标了个蓝点,时间是戌时三刻。

差了一刻钟。一个说敌近,一个说没事。

她马上明白过来。最早报“捷”的那个单位根本没接敌。消息是假的。

她转身对安蓉说:“设军情角,所有战报先到这里汇总,你亲自记录,每一份都要标出发地、时间和传递方式。”

安蓉立刻搬来小桌,在案侧摆好笔墨纸砚。清悦提笔写了一份摘要,只有两行字:“北线受压属实,火力未尽,敌似欲诱我主力离防。建议暂守不追,明晨再定进止。”

她把纸折好,放进油纸包,交给心腹太监:“送去乾清宫西耳房,必须亲手交到皇上手里。”

太监走后,她坐回案前,翻开日志本,在首页写下:“戌时四刻,首波反扑确认,中枢未动。”

---

康熙在乾清宫偏殿看完战报,眉头一直没松。

桌上堆着三四份文书,内容各不相同。有说前线大胜的,有说东直门吃紧的。他等了一会儿,清悦的摘要才送到。

他打开一看,立刻让人把军机处老臣召来。几人进来后主张立刻反击,说这是乘胜追击的好机会。

康熙没表态,只把清悦那张纸递过去。老臣看完,迟疑道:“娘娘所言……也有道理。可若不出击,万一让贼众逃了呢?”

康熙摇头:“现在出城,等于把脖子伸出去让人砍。她看得清楚,敌人是在等我们动。”

他站起身,走到屏风前,拿起朱笔写下一道旨意:“各部坚守原防,只守不攻。凡擅自出击者,以违令论处。”

写完盖印,他又口谕一道:“传话给四阿哥,稳住补给,勿轻动。”

太监领命而去。康熙坐回椅上,对身边总管说:“以后前线急报,不必经军机处,直接送西耳房。乌雅主子那边也要随时通气。”

总管应下。康熙靠在椅背上,闭了会儿眼。但他没睡,手里还捏着清悦那张纸。

---

胤禛收到康熙口谕时,已是亥时初。

亲信带回话,一字不差。他听完点点头,把口谕记在布防图背面。然后叫来各队头领,重新分配任务。

“张府的人守北线左翼,徐府守右翼,王家队伍补中间空缺。李家火铳队分成两组,一组盯河道,一组备支援。”

众人领命。胤禛又下令:“粮草押运不停,今夜至少送三趟。热水灶全天开着,换岗的人必须能喝上热汤。”

安排完,他亲自去查库房。门锁得好好的,钥匙由兵部当值官员保管。他核对了账目,确认今日入库箭矢、火药数量无误,才离开。

回到帐篷,他发现桌上多了个木匣。打开一看,是清悦写的摘要复件。她用细笔在旁边加了一句批注:“寅时若有新动,必是主攻。”

他把纸收进怀里,走出帐篷。夜风冷了,巡逻的火把还在来回移动。

他沿着营地走了一圈,检查每一处岗哨。火铳队的弹药箱都封着,领头的校尉正在清点人数。他点头示意,没多说话。

最后一班岗交接时,他站在高处看着。北线方向安静下来,但河滩那边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清。

他转身回帐,拿起笔准备写今日记录。刚写下“亥时末,七路归建如常”,外面忽然传来脚步声。

亲卫进来报告:“四爷,北线又来消息,说河面有浮影,像是木筏。”

胤禛放下笔,站起身。他知道,真正的进攻要来了。

他下令:“通知各队,二级戒备升级为一级。火铳队前置三十步,弓手点火矢,等我下一步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