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成胤禛亲额娘 > 第193章 胤禛协调支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太监话音刚落,胤禛正在乾清宫西侧值房翻看军报的手一顿。他抬头看向门外,丙三站在廊下,脸色紧绷。

“鞋印往冷宫方向?”

“是。”丙三低声回,“脚印很新,像是刚踩上去的,往北去了。”

胤禛立刻站起身,把桌上的联络图谱摊开,手指迅速划过几条标记过的路线。他知道这不只是一个脚印的问题,而是有人还在试图传消息。内外一旦接上头,宫里就乱了。

他抓起笔,在纸上写下三行字:

“令张廷璐部改走皇城东侧小道,避主路;

徐晋私兵即刻启程,由护军营暗哨引路入西便门;

王家队伍暂缓前行,待信号确认后再动。”

写完他吹干墨迹,将纸条折好塞进铜管,递给候在一旁的小太监:“马上送去护军营前哨,必须一个时辰内送到。”

小太监领命而去。

胤禛坐回案前,盯着地图。外面天色已黑透,风刮得檐角铁马叮当响。他没空想别的,眼下最要紧的是人要进来,物资也不能断。

这时,尚药局掌事匆匆进来,手里捧着一份清单:“四阿哥,前线伤员又增了十二人,棉布和药材不够了。尚工局说库里只剩三成库存。”

胤禛接过清单看了一眼,直接提笔批了两个字:“调仓。”

“可……哪还有仓能调?”

“去找永安侯府和礼亲王府。”胤禛说,“这两家一直支持宫里,我写个条子,你拿着去他们府上私库,凡是清单上的东西,全数征用。”

掌事犹豫:“这……不合规矩吧?”

“现在没工夫讲规矩。”胤禛语气沉下来,“人要是死在半道上,你我都担不起这个责。去吧,就说是我下的令,出了事我顶着。”

掌事不敢再问,拿了条子快步走了。

胤禛揉了揉太阳穴。他知道这一招风险不小,但非常时期只能用非常法。清悦从前教过他,关键时刻宁可被人骂越权,也不能让事态失控。

他刚放下手,外头又有人进来,是负责押运火药的太监总管,满脸焦急:“四阿哥,御河桥那边出事了!车队停在路上,人都昏过去了,像是中了迷香。”

胤禛猛地站起来:“火药呢?”

“还在车上,但没人敢动,怕有毒。”

胤禛立刻明白这是冲着补给来的。敌方知道火药重要,专门在这儿设了局。

他转身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旧图纸——那是他早前让人整理的皇城地下通道图。其中一条废弃地道,从工部库房直通宫外三里处的驿站,多年不用,连守卫都撤了。

他提笔圈出这段路:“你现在就去工部找李主事,他是我信得过的人。让他带十名工匠,把地道清理出来,火药改走地下。”

太监总管愣住:“可那地道年久失修,万一塌了……”

“塌了也比卡在路上强。”胤禛打断他,“你带两队侍卫护送,每五步点一盏灯,人贴着墙走,慢也要走通。”

太监总管咬牙应下,转身就跑。

胤禛坐下,重新铺开联络名册。这时候,他必须确保每一支援军都能到位。可刚翻到徐家那页,一名暗卫进来禀报:“徐府长史突然称病,闭门不见客,我们的人联系不上。”

胤禛眼神一沉。

这位长史是他和徐家之间的中间人,若他倒了,徐晋那边就会断联。偏偏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不能出岔子。

他没声张,只淡淡说了句:“封锁他院子,不准任何人进出。”

然后他叫来心腹侍卫,低声交代:“你去徐府后巷,放出风声,就说‘张家已退,援军取消’,记住,只让几个下人听见就行。”

侍卫点头离去。

胤禛坐在灯下,静静等着。

半个时辰后,消息来了:果然有人从徐府后门溜出来,往南去了。没走多远就被埋伏的暗卫按住。

搜身时,在那人怀里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张家已撤,速断联络。”

胤禛看着纸条冷笑一声。敌人果然在盯这条路。现在人抓到了,线索也断了,但他反而有了机会。

他提笔写了封短笺,用暗语重编了接头方式,派亲信亲自送往徐府。这次不再通过长史,而是直接交给徐晋身边的贴身护卫。

他知道,只要对方还想着动手,就一定会派人来查真假。而他,已经布好了网。

夜越来越深,值房里的蜡烛换了三次。

前线陆续传来消息:张廷璐部已过护城河,正向皇城靠拢;徐晋私兵接到新令,开始移动;王家队伍也重新启程,预计一个半时辰内抵达接应点。

棉布和药材从两家王府调出,由暗卫护送入宫,尚药局那边已经开始分发。

火药车队经地道顺利送出,前锋已接到货,火铳队重新装弹。

胤禛一条条核对回报,每确认一项,就在名册上画一道勾。

桌上的军报堆得越来越高,他一条没漏。

这时,安蓉悄悄进来,递上一碗热汤:“您喝口暖暖身子,已经两个时辰没动了。”

胤禛摇摇头:“等最后一支援军到位再说。”

安蓉低声道:“主子那边刚传话,说冷宫方向再没发现新脚印,甲七队已经布控完毕。”

胤禛点头:“让她放心,外面这几路人,我一个都不会丢。”

他说完,又翻开最新一份战报。上面写着某防线因火药不足被迫后撤,但补充送达后已稳住阵脚。

他提笔在旁边批注:“火药调度改由工部直报,今后不再经太监中转。”

写完他合上本子,抬头看了眼窗外。天还是黑的,风也没停。

他站起身,走到门口看了看巡更的路线,发现西侧偏殿附近灯笼少了两盏。他叫来守卫,下令:“加灯,十步一盏,不能留死角。”

守卫应声去办。

胤禛回到案前,提起笔,在一张空白纸上写下八个字:

各路皆达,补给无缺。

他把纸折好,放进准备好的密匣里,打算天亮前亲自呈给康熙。

这时,门外脚步声响起,一名小太监捧着木匣进来:“护军营急报,徐晋私兵已进入西便门,正在与火铳队汇合。”

胤禛点点头,没有说话。

他坐在灯下,眼睛布满血丝,但目光一直没散。面前的文书堆得像山一样,他一条条看过,一条条处理,没漏掉任何一件小事。

他知道此刻清悦也在宫里守着,两人虽不见面,却做着同一件事——把所有漏洞堵死,把每一分力气用到刀刃上。

他拿起茶杯,发现水早已凉透。

刚放下杯子,外头又传来动静。一名暗卫疾步进来,声音压得很低:“四阿哥,东直门外发现一支未登记的队伍,打着巡逻旗号,但腰牌不对。”

胤禛缓缓抬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