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带着DeepSeek闯大明 > 第143章 风雪北征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启明五年,三月。

关内已是草长莺飞,春意盎然,但关外辽泽以北,依旧是一片冰封雪覆的苦寒景象。寒风如同刀子般刮过荒原,卷起地上的雪沫,打在脸上生疼。

在精心修建的辽北前进基地(位于长春附近),联邦“北征兵团”已然完成了最后的集结。这是一支前所未有的混合力量,代表着联邦军事改革的初步成果。

营地中央,最为醒目的是十二辆涂着白底雪地迷彩的“启明式”突击炮。它们低矮的车身覆盖着倾斜装甲,75毫米炮管指向天空,柴油发动机在低温下预热,发出沉闷而有力的轰鸣,排气管喷出股股白烟。这是它们首次参与实战,所有的车组人员都既紧张又兴奋。

alongside them,是超过五十辆“猎犬”式通用运输车,它们将承担起运送步兵、弹药和补给的重任,让步兵们得以从漫长的徒步行军中解放出来。更多的部队则依旧依靠骡马和雪橇,但即便是这些传统运输方式,也配备了标准的防寒帐篷、雪地伪装服和高热量的压缩口粮。

兵团司令赵胜,裹着厚厚的将校呢大衣,站在一辆“启明式”的炮塔上,用望远镜观察着北方白茫茫的天地。他身边站着兵团参谋长,以及几位主力旅的旅长。

“各部队状态如何?”赵胜放下望远镜,哈出的白气瞬间被风吹散。

“报告司令!快反旅已完成装备适应性训练,状态良好!”

“第一步兵旅集结完毕!”

“骑兵侦察团已派出前出小队,探查路线及敌情!”

“后勤辎重旅已按计划完成物资分发!”

赵胜满意地点点头。为了这次北征,联邦动员了巨大的资源。从西山日夜不停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从江南调集来的粮食布匹、从各地征调的驮马民夫,都汇聚于此。卢象升在北路对喀尔喀蒙古的威慑与外交也取得了成效,至少保证了大军侧翼暂无大规模威胁,并能通过蒙古部落获得一些向导和本地补给。

“传令下去!”赵胜的声音在寒风中清晰有力,“明日卯时,全军开拔!按预定作战计划,兵分两路:东路由我亲率,以快反旅为核心,沿混同江(松花江)支流呼兰河北上,直扑皇太极老巢‘新京’!西路由第一步兵旅负责,扫荡西侧草原,清剿可能存在的建虏游骑和敌对部落,保障主力侧翼,并最终向‘新京’方向合围!”

“是!”

次日清晨,嘹亮的军号声划破了寒寂的黎明。庞大的北征兵团如同一条苏醒的钢铁与血肉组成的巨龙,缓缓离开了前进基地,一头扎进了无垠的雪原。

东路主力军团的行进堪称这个时代的奇观。柴油引擎的轰鸣声取代了往日的马嘶人喊,“启明式”突击炮和“猎犬”运输车在压实的雪道上艰难却坚定地前行,履带和车轮碾过冰雪,留下深深的辙印。步兵们大多坐在运输车上,只有轮换警戒和遇到复杂地形时才下车步行,极大地保存了体力。

然而,北地的严酷依旧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尽管做了充分准备,极端低温仍然导致了一些非战斗减员,车辆在深夜也时常因油路冻结而无法启动,需要生火烘烤。广袤的雪原上缺乏明显参照物,即便有熟悉路径的蒙古向导和格物院配发的原始罗盘,部队仍要小心翼翼,避免迷路。

皇太极显然也并非毫无准备。小股的建虏哨骑和依附他们的索伦部射手,如同雪原上的幽灵,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不断袭扰联邦军队的后勤线和侧翼。他们行动迅捷,打了就跑,给行军造成了不少麻烦。

一次,一支运输车队在夜间宿营时,遭到了上百名索伦射手的突袭。这些生活在山林中的猎手箭法精准,借着夜色掩护,给外围警戒的步兵造成了一些伤亡。关键时刻,附近的一辆“启明式”突击炮被惊醒,车长果断下令,用同轴机枪对着箭矢射来的方向进行了一轮猛烈扫射。炽热的火舌在黑夜中格外醒目,狂暴的弹雨瞬间压制了袭击者,将其击退。这是“启明式”在实战中的第一次开火,虽然战果不大,但其在夜间的快速反应和强大火力,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震慑了潜在的袭击者。

消息通过随军的无线电电台传回赵胜那里,他只是冷冷一笑:“跳梁小丑,螳臂当车!命令前锋加快速度,遇到小股敌人,不必纠缠,以驱散为主!我们的目标是皇太极的主力!”

大军顶着风雪,一路向北。沿途遇到的一些小型女真或蒙古部落,在见到这支装备精良、气势磅礴的军队后,大多选择了臣服或避让。赵胜严格执行林枫的命令,对这些部落以安抚为主,用携带的盐、茶、布匹交换一些新鲜肉食和向导服务,同时严令部队不得骚扰,以争取民心,减少阻力。

经过近一个月的艰难跋涉,前锋侦察骑兵终于传回了至关重要的消息:前方不足百里,就是混同江(松花江)主干道,江边一座依山傍水、初具规模的土木混合城堡,赫然在望——那就是皇太极的“新京”!

风雪北征路,即将走到终点。而一场决定北疆最终归属的决战,也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