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六年,初夏。
西山,联邦执政官官邸的露台上,林枫凭栏远眺。脚下这座日益繁华的都市,已然成为整个联邦跳动不息的心脏。远处,铁轨如银线般延伸向四面八方,高耸的烟囱昭示着工业的活力,更远处,隐约可见正在铺设路基的通往北方的新铁路线。
陈文渊站在他身后,手中拿着一份厚厚的、由羊皮纸装订的《启明五年联邦发展汇总报告》。
“执政官,”陈文渊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过去一年,是我联邦开国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年。各项数据,均远超预期。”
他翻开报告,逐项汇报:
“疆域与人口:北疆正式纳入版图,设立‘镇北都护府’及‘漠北都护府’。全国完成新一轮人口普查,在册户籍已达两千一百万户,口约八千九百万人。大量流民得以安置,北疆移民计划已启动首批三万户。”
“工矿产业:全国生铁产量突破五十万吨,粗钢产量达到八万吨。西山、松江、武汉、广州四大工业区产值占全国七成以上。镇北城发现大型优质煤矿与金矿,已着手开采。石油勘探队在陕西延长、甘肃玉门取得突破性进展,已能小规模提炼煤油与柴油。”
“农业与交通:新式农具与选种技术推广卓有成效,粮食总产量同比增加一成五。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已达一万八千里,主要干线框架基本形成。‘猎犬’式运输车已生产超过八百辆,开始装备部队及重要工矿企业。内河航运网络持续拓展。”
“军事力量:陆军完成初步整编,形成以快反旅为拳头,常备步兵旅为主干,地方守备部队为补充的体系。海军拥有三艘铁甲舰、十八艘巡防舰及大量辅助舰艇,南洋分舰队有效维护了航路安全。空军……仍以侦察气球为主,但格物院飞艇项目已进入原型机制造阶段。”
“教育与科技:全国蒙学堂入学率提升至五成二。格物院在各主要行省设立分院,招生规模扩大。‘麒麟’系列柴油机功率提升至四十马力,可靠性大增。无线电通讯已覆盖所有行省首府及重要军事据点。‘知微’系统……运行稳定,算力仍在提升。”
林枫静静地听着,这些冷冰冰的数据背后,是一个古老文明正在经历脱胎换骨的剧烈蜕变。时代的车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滚滚向前。
“外部环境呢?”林枫问道。
陈文渊合上报告,神色转为严肃:“荷兰东印度公司已基本接受我方条件,贸易谈判进入细节磋商阶段。西班牙、葡萄牙在南洋态度收敛,但暗中小动作不断。英国人……最为活跃,其东印度公司代表多次求见,希望获得与荷兰同等的贸易条件,并对其在印度与南洋的利益表示‘关切’。此外,罗刹国的探险队与我在黑龙江流域的巡逻队发生过几次小规模对峙,均被我方逼退,但其东扩野心昭然若揭。”
林枫点了点头,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联邦的崛起,必然打破旧有的平衡,引来觊觎、嫉妒与遏制。
“内部呢?可有杂音?”
陈文渊微微蹙眉:“大部分地区新政推行顺利,民众得享太平与实惠,拥戴之情日增。然……江南部分士绅,旧念难除,私下非议新政‘重利轻义’,‘败坏人心’;西北个别归附军头,虽无作乱之胆,却尸位素餐,阳奉阴违;北疆新附,部落众多,彻底归心尚需时日。”
“树欲静而风不止。”林枫淡淡评价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既然时代的车轮已经启动,就不能因为几块绊脚石而放缓。我们要做的,是让这车轮更快,更稳,碾碎一切阻碍。”
他转身,目光灼灼地看着陈文渊:“下一步,我们的重心要有所调整。”
“第一,深化内部整合。启动‘吏治澄清’行动,由廉政公署与‘镜厅’联合,对那些阳奉阴违、贪腐无能的旧官僚和军头,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提拔任用真正认同联邦理念的干才。同时,加大对江南等地的舆论引导和思想革新力度。”
“第二,加速技术转化。内燃机技术要尽快从军用扩展到民用,发展货运卡车、农用机械。电力供应要尝试从城市照明向小型工厂动力延伸。飞艇项目要加快,我们需要掌控天空的眼睛。”
“第三,拓展外部空间。与荷兰人的贸易要敲定,这是模板。对英国人,可以接触,但原则是平等互利,绝不容许其享有特权。对罗刹人……态度要强硬,北疆界线必须清晰,必要时可进行一场有限的边界冲突,打断他们东扩的爪子。”
“第四,布局未来。”林枫的声音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深远,“命令海军和格物院,启动‘大洋探索计划’。我们需要更强大的远洋战舰,需要了解太平洋彼岸,也需要寻找更多、更稳定的资源产地。这个世界很大,联邦的目光,不能只局限于东亚一隅。”
陈文渊将林枫的指示一一记下,心中波澜起伏。他清晰地感受到,执政官的谋划,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治国平天下,而是在勾勒一个文明迈向星辰大海的宏伟蓝图。
“去吧。”林枫挥了挥手,“让时代的车轮,按照我们设定的轨道,继续加速前进。”
陈文渊躬身退下。
露台上,只剩下林枫一人。他再次将目光投向远方,那里,不仅是联邦的万里河山,更是通向未知与未来的广阔天地。他知道,最初的积累已经完成,接下来,联邦这艘巨轮,将驶向更加深不可测,也更加波澜壮阔的深水区。时代的车轮,无人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