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凤翔府的东边天际还染着一抹淡红,十万金兵的营帐便已沸腾起来。营内的号角声 “呜呜” 吹响,兵士们从帐篷里鱼贯而出,甲胄碰撞的 “叮叮当当” 声、战马的嘶鸣声、将领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嘈杂却又井然有序的行军序曲。

八千铁浮屠将士是全军的焦点。他们身披双层铁甲,外层甲片厚重如盾,内层甲胄柔韧贴身,甲片边缘打磨得光滑却锋利,在晨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连脖颈处都有护颈甲片包裹,只露出一双双透着狠厉的眼睛。

战马更是武装到了牙齿,头部裹着弧形铁皮,只留口鼻呼吸,马身两侧的护板能挡住箭矢,马蹄踏在青石板铺就的官道上,发出 “咚咚” 的闷响,每一步都似踩在人心上,如同一阵阵惊雷从大地深处滚过。

兀术头一回身着鎏金重铠,铠甲上雕刻着繁复的云纹,腰间悬挂着一柄镶嵌宝石的弯刀,他勒马立于军前的高台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下方密密麻麻的队伍,手中马鞭朝着和尚原的方向狠狠一指,声如惊雷,穿透了所有嘈杂:“全军开拔!拿下和尚原,直捣川蜀,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拿下和尚原!直捣川蜀!” 十万金兵齐声高呼,声浪汹涌如潮,震得远处渭水的水面都泛起细密的涟漪,连空中的飞鸟都被惊得四散而逃。队伍如一条黑色长龙般蜿蜒前行,铁浮屠作为先锋部队居前,将士们排成整齐的方阵,每一排之间相隔五步,步伐稳健而沉重;步兵紧随其后,手中的长枪、弯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盾牌手将圆盾竖在身前,组成一道移动的盾墙;辎重队则绵延在队伍后方,骡马驮着帐篷、粮草、兵器、弓弩等等,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旌旗蔽日,甲胄反射的光芒将沿途的山道都染成了一片暗沉的铁色。

撒离喝与完颜没立分领左右两军,各自骑着高头大马,在队伍两侧巡视。撒离喝时不时勒住马,对着懈怠的兵士厉声呵斥,手中的马鞭偶尔会抽打在落后的兵卒身上,逼得对方加快脚步;完颜没立则显得沉稳些,他目光锐利,仔细观察着沿途的地形,时不时与身边的副将低声交谈,上次在和尚原的惨败让他心有余悸,这次虽有十万大军与铁浮屠加持,却依旧不敢有半分松懈。两人心中都憋着一股劲,誓要在此次战役中洗刷前耻,拿下和尚原这个硬骨头。

而此时的和尚原,早已不是数月前那般仅有基础防御的模样。自金兵上次溃败退去后,吴玠便没敢有半分松懈,他深知金兵绝不会善罢甘休,借着这三四个月的平静期,率领宋军将士与百姓,将箭筈关与神岔关的防御筑得如铜墙铁壁一般。

箭筈关的窄道本就狭窄难行,如今两侧又新砌了高达丈余的石墙,石墙采用当地坚硬的青石垒砌,缝隙间灌满了糯米汁与石灰混合,坚硬如铁。石墙上每隔三尺便有一个箭孔,箭孔呈倾斜角度,既能让宋军弓手顺利射击,又能最大程度避免被金兵箭矢反击。窄道地面被刻意凿出深浅不一的沟壑,沟壑中暗藏尖木桩,木桩顶端被打磨得锋利无比,还涂抹了毒药,一旦战马踏入,便会被木桩刺穿马蹄,失去行动能力。

神岔关的城楼上,新增的垛口密密麻麻,每个垛口后都架着一架神臂弓,弓手们身着轻便皮甲,手指搭在弓弦上,眼神专注地盯着远方。城墙下方挖掘了数道深达丈余的壕沟,壕沟内填满了尖刺与碎石,壕沟外侧还设置了数排拒马,拒马的横木上缠绕着带刺的铁丝网,进一步阻挡金兵冲锋的脚步。

更关键的是,和尚原两侧的山崖被彻底改造。宋军将士用绳索吊着身体,在陡峭的崖壁上开辟出层层台阶,台阶仅容一人通过,却能让弓手快速在崖上移动。上百架赶造的神臂弓分三层排布在崖上,第一层靠近崖底,针对金兵的步兵;第二层位于崖腰,瞄准金兵的骑兵;第三层在崖顶,负责远距离狙击金兵将领。每架神臂弓旁都堆放着数十支箭矢,箭矢的箭头被磨得锋利,部分箭头还裹着麻布,浸过油脂,可点燃后射出,形成火矢。弓手们日夜操练,从拉弓、瞄准到射击,动作行云流水,不少人手臂上的肌肉因长期拉弓而显得格外结实,虎口处更是布满了厚厚的老茧。

吴玠站在关墙上,身着一身赤棕软甲,腰间悬挂着一柄长剑,剑鞘上的铜饰已经变得淡蓝。杨政急匆匆跑过来说道:“已经来了,行进速度不快,今晚能到渭水,应该是要在岸边扎营。”

吴玠缓缓点头,目光依旧带着几分凝重:“弓弩手准备的怎么样了,铁浮屠甲厚马壮,外层铁甲能挡住普通箭矢,神臂弓虽利,未必能一击穿透。传令下去,弓手分三队轮射,一队专门射马 —— 战马的护具虽厚,却在腹部与腿部有缝隙,瞄准这些地方射击;二队射甲缝,专挑铁浮屠将士甲胄的连接处、头盔与护颈的缝隙攻击;三队补射漏网之鱼,一旦有金兵突破前两拨箭雨,便立刻将其射杀。务必不让铁浮屠冲过关口!”

“得令!” 杨政抱拳躬身,大步离去,将吴玠的命令传达给各个部队。关墙上的宋军将士纷纷应声,声音虽不如金兵那般浩荡,却透着一股死战到底的决绝。不少将士伸手摸了摸腰间的兵器,眼神坚定,他们中有人是陕地百姓,家人被金兵所害;有人是蜀地子弟,深知和尚原若破,蜀地便会暴露在金兵铁蹄之下,家园将毁于一旦。所有人都明白,这场仗,不仅是为了大宋,更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与家园。

可这份决绝的背后,却藏着一个致命的难题 —— 粮草。自陕地大部分区域被金兵控制后,宋军原本依靠陕地百姓供给的粮草补给便彻底断绝。刚开始的一个月,吴玠看着粮囤里日渐减少的粮食,夜夜难以入眠,甚至一度想过派部队去陕地抢粮,却又担心兵力分散,被金兵趁机进攻。就

在他焦头烂额之际,赵开从蜀地送来的书信,如同一场及时雨,让他悬着的心稍稍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