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竹林后,他踏入临州境内,一路游山玩水,慢悠悠地朝着大海的方向前进。
与日月神教的圣姑任盈盈告别后,接下来的路途上,再也没有遇到阻拦他的人。
似乎武林中的那些妖女魔女们,看到赵敏、任盈盈接连遭遇挫折,
败在师妃暄这位仙子手中,都自觉不是这位慈航静斋精心培养的“仙子”的对手,
一个个选择蛰伏起来,不再轻易露面,静静等待合适的时机。
同时,她们似乎也清楚,自己学不会师妃暄这种“陪伴”的本事。
原因很简单,陈星实在太过清闲,整天游山玩水、无所事事、四处闲逛,他从来不修炼,
根本不像个世间天骄该有的样子。
尽管陈星天骄的名声传遍天下,但这依旧让每一个暗中观察他的人都感到匪夷所思,
开始怀疑人生,完全跟不上他的节奏——根本跟不上啊!
就算是妖女魔女,那也是需要修炼的好不好?要是不修炼,只是陪着陈星这般吃喝玩乐、游山玩水……
数百年后,谁又不是一抔黄土?
光是想想那景象,就让人浑身发寒,打心底里生出畏惧。
放眼整个武林,没有任何一位声名在外的妖女或魔女,能做到师妃暄仙子这般境地。
她们无不对这位仙子发自内心地钦佩。
师妃暄从未主动出手,只是静静陪伴在陈星身边,就让所有心怀异念之人,都自觉望尘莫及,默默退避三舍。
陈星自己也有些纳闷,为何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妖女魔女前来靠近。
他很快有了个猜测,或许是自己平日里清闲度日、无所事事的模样,让人觉得难以接近。
他轻轻摇了摇头,万万没想到,自己不过喜欢游山玩水、闲散度日,竟成了武林中那些妖女魔女不敢轻易靠近的原因。
心里虽有几分小小的遗憾,但他很快便将此事抛到了脑后。
有师妃暄这样的仙子相伴,一同遍历名山大川、欣赏世间美景,对他而言,已然足够满足。
时光悄然流逝,一转眼,陈星这般游山玩水的日子已过了十年。
自从他的剑势彻底大成,这样“闲散”的时光,已持续了十几年。
他觉得这些年积累的剑道感悟已然足够,心中的躁动再也按捺不住,摩拳擦掌地准备寻找合适的“试剑”对象。
这十几年来,他表面上终日流连山水、无所作为,实则一直在暗中蛰伏蓄力,静静等待一个一触即发、大展身手的契机。
这一日,他刚踏入宁州境内,正打算往海边行进,一则在武林中流传的传闻,毫无预兆地传入了他的耳中。
“什么?倭寇竟敢如此大胆,进犯大明东南沿海?!”
陈星听到消息,脸上立刻布满惊愕,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在这个世界里,大明王朝正值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到无人能及,区区倭寇,怎敢有如此胆量挑衅大明海疆?
但没过多久,他便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自己并没有听错,倭寇真的打过来了!
而这一切的幕后主谋,正是大清王朝。
大清王朝在倭岛召集了大批倭人武士,又在己方奸细与魔门邪教徒的带路指引下,
在大明海疆肆意作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们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搅乱大明疆域,动摇大明的统治根基。
此事发生在衡山圣军组建完成、开拔前往辽州前线之后。
这是大清王朝在战局陷入劣势、被逼至绝境时,做出的疯狂举动。
他们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力量,想要通过这种方式骚扰大明后方。
“可恶的倭寇,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挑衅我大明威严,理应将他们的岛屿夷为平地,让他们全族覆灭!”
“实在始料未及,这些倭奴海盗,竟如此胆大包天!”
“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狂妄到了极点!”
“小小的倭奴,也敢打到我们宁州来?真是罪该万死,死不足惜!”
“咳咳,虽说倭寇狂妄至极,但不得不承认,这伙倭寇确实十分狡猾,想要对付他们并不容易。”
“他们一上岸就四处抢夺财物,抢完便立刻登船躲进广阔的东海,根本无从知晓逃窜方向,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溜走!”
“但这些倭寇死有余辜,不值得半分同情!”
倭寇不过是被人利用的炮灰,真正的幕后黑手是大清朝的满清鞑子。
那些鞑子被我大明军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败局早已注定,才会这般狗急跳墙!
“鞑子的奸细实在可恨,人人得而诛之!”
“鞑子奸细固然可恨,但那些魔教邪徒祸乱我大明江山,心肠歹毒至极,同样罪该万死!”
“除此之外,我还听说东海一带的武林势力也掺和其中,他们伪装成倭寇趁火打劫,真是让人厌恶到了极点!”
……
一进入宁州城,陈星便听到城里所有武者都在怒气冲冲地咒骂。
显然,大家都被倭寇侵犯大明海疆的行径气得怒火中烧。
这些倭寇给大明造成的实际损失虽不算特别大,但带来的羞辱感却极强。
如此奇耻大辱,大明上下军民怎能忍受?
大明在辽州前线部署了大量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斩杀了一批又一批鞑子八旗兵。
尤其是衡山圣军加入战场后,前线捷报更是接连不断,
把同为王朝的大清朝打得节节败退、毫无招架之力,最终被逼得走投无路。
这般强大的军威,在整个神州大地,唯有大明能够拥有。
至于大秦、大唐两个王朝,虽实力也颇为强大,但取得的战绩根本无法与大明相提并论。
大明先是把大元王朝打得狼狈逃窜,逼迫他们远遁漠北草原,之后又接连击败大清王朝,
让他们步步败退,最终被逼得狗急跳墙,做出这般疯狂之举。
这两个由异族建立的王朝,都被大明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连连哀嚎。
这样辉煌的战绩,让大明的武者们深感自豪,心中满是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