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韵流年 > 第42章 为他们做些什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什么?” 陆子扬闻言,猛地一惊,陈乔亦是脸色一变,眼中寒芒闪动,重重地冷哼了一声。

走过去一看,只见那几人面色青紫,手脚不住地抽搐,七窍之中不断涌出黑血,显然是中了剧毒。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陈乔衣袖一甩,面色阴沉似水,厉声问道。

“回禀陈大人,这几人口中藏有毒包,卑职一时疏忽,未能察觉,请大人治罪。” 一名领头的士兵单膝跪地,抱拳请罪,脸上满是懊悔之色。其余士兵见状,也纷纷单膝下跪,显然都认识眼前这名国主身边的大红人。

陆子扬心中亦是懊恼不已,没料到这些人竟是死士,陈乔见他这般模样,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道:“你不必太过自责,此事老夫定会给你一个交代。宋军刚一南下,朝中便有些人坐不住了,哼!” 说着,嘴角泛起一抹冷笑,似是知道些什么。

“陈大人,我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为何有人处心积虑地想要对付我?” 陆子扬与陈乔并肩,缓缓朝着城门走去,他压低声音,满脸困惑地问道。

“他们针对的并非是你,不过是借你投石问路罢了,他们真正针对的是鼎臣。”

“徐大人?” 陆子扬心中猛地一震,这才惊觉自己竟无意间卷入了朝廷中的派系争斗。

“没错,上次你在户部的事情,便是他们的首次试探。至于这次他们为何急于除掉你,你可知道缘由?” 陈乔眯起眼睛,望向远处,缓缓开口问道。

“什么原因?”陆子扬感觉喉咙有些发紧。心道,原来这就是政治斗争,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自己还是太幼稚了,恐怕自己和徐铉刚来到金陵,估计那时就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了。

“这事不急,先进城再说。”

陆子扬刚要应允,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跪在地上的人群,都看着自己,眼神满是殷切。

微微犹豫了一下,拱手说道:“陈大人,既然您来了,那我暂且先不进城了。我曾答应过这些百姓,让他们先吃饱饭。”

“还请您跟徐大人通禀一声,调些粮食过来。我在此处组织一下人群,再把大锅架起来。”

“那好,你先把百姓安顿好,再与你细说其中缘由。你还不错,有勇有谋,且心怀担当,心系百姓,鼎臣果然没有看错人。或许假以时日,你会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 陈乔满脸赞赏地朝陆子扬点了点头,旋即又似想起了什么,重重地叹了口气。

“陈大人,您觉得此战我唐国有胜算吗?” 陆子扬见陈乔神色落寞,忍不住开口问道。

“尽人事,听天命。”陈乔淡淡的回了一句,又拱手面朝金陵城方向正色道:“国主待我不薄,我对唐国,对国主,虽九死其犹未悔。”

望着陈乔渐行渐远的背影,陆子扬心中除了对他生出一股敬仰之情外,还很想对他说,忠君与爱国,其实是可以分开的。真正的爱国,应当是关爱这个国家的百姓,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生活富足。而这些,显然李煜是做不到的,那又究竟爱的是什么国呢?

当一个人的意志与百姓的意愿背道而驰时,又该站在哪一边呢?陆子扬想到此处,不禁哑然失笑,暗自摇了摇头,心想自己怎么无端地胡思乱想起来了。

……

在距离金陵城大约两公里处的一个小山坡上,难民们被安置了下来。

没过多久,十几口大锅便架了起来,袅袅炊烟缓缓升起,这久违的烟火气息,让这些漂泊无依的人们心中不由自主地安定了些许。陈乔那边办事效率极高,没过多久,粮食便运送了过来。

看着难民们脸上带着满足的神情,狼吞虎咽地吃着饭,陆子扬心中莫名地涌起一阵酸涩,眼眶也微微泛红。

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不过是能有一口饱饭吃罢了。可这场战争对于他们而言,实在是太过残酷。

陆子扬见难民们搭建的帐篷极为简陋,风大一些,恐怕瞬间就会被刮倒。凭借着自己所知晓的一些现代知识,他手把手地教众人如何固定帐篷框架,才能使其更加稳固,怎样合理布局,才能尽量扩大内部空间等等。

众人见他身为一名官员,却毫无架子,而且自己能吃上这顿饱饭,全仰仗他的帮助,都打从心底里尊敬他。因此,只要是他说的话,众人都一一照做,一时间,整个营地秩序井然起来。

陆子扬环顾着眼前的营地,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眼下,众人暂时在此处安定了下来,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如今这里已经聚集了将近一万人,而且后续恐怕还会有源源不断的难民赶来。此次这些粮食能够如此迅速地运到,想必多亏了陈乔从中周旋。

可如今战事已然爆发,粮食已然成为战略物资,往后恐怕再难有这样的好事了。到那时,又该如何是好呢?况且,不久之后此地便会沦为战场,继续待在这里绝非明智之举,看来只能考虑南下了。

可究竟要前往何处呢?此事还是交由徐铉来定夺吧,他应该心中有数。陆子扬在心中暗自思忖道。

“大人。” 突然,不远处传来一声饱含感激之情的呼喊,陆子扬转头望去,正是那位当日在城门外跪地磕头的老者。

“大叔,是您啊!您怎么还没休息?” 陆子扬面带微笑,朝着老者走去。

“小老儿搭的棚子就在不远处,瞧见您在这儿,特意过来向您道谢。要不是您,我们……” 老头眼中噙着热泪,作势便要下跪。

“大叔,这可使不得,您这是要折煞我啊!” 陆子扬急忙伸手将他扶起。见他仍情绪激动,陆子扬笑着转移话题道:“您那两个孙子还好吧?没饿着吧?”

“好着呢!刚喝了一大碗粥,这会儿正欢实着呢!” 老头赶忙擦了擦眼泪,一提到两个孙子,脸上满是舒心的笑容。

“那就好,他们的父母呢?”

只见老头的脸色瞬间变得哀伤起来,陆子扬心中一沉。

果然,老头声音低沉地说道:“都没了。小老儿是和州人,靠造船为生。半个月前,那时宋军还没打过来,可到处都是盗匪。儿子儿媳有一次出门,就被那些盗匪活活害死了。”

“小老儿去报官,县令却说管不了,没说几句就把我赶了出来。”

“眼见匪患越来越严重,乡亲们实在活不下去了,便过了江,一路走到了这里。哪知道……” 说着,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陆子扬听完,眼眶也红了起来。回想起老者跪在城门前时那绝望的模样,他只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

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