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韵流年 > 第69章 亲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群臣站定,只听见一个略带阴柔的声音高喊道: “圣驾驾到。”众人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匡胤生的虎背熊腰,此时坐于龙椅之上,犹如虎踞龙盘,帝王之姿尽显无疑。他面方大耳,与赵光义十分相像,不过气质更加的沉稳,虽嘴角含笑,浓眉下的一双虎目,精光湛然,让人不敢直视。

他扫了匍匐跪地的群臣一眼,一摆手道:“众卿平身。”声音洪亮犹如惊雷。

“今日朝会朕与众卿家商讨两件事。一,皇长子德昭一直没有确立皇子妃,朕欲给他选一门亲事,赵宰相,此事你最清楚,你跟大家说说。”赵匡胤笑意盈盈的说道,像是对这门亲事甚是满意。

“老臣遵旨。”赵普出列来到殿中,也满脸喜色的说道:“前几日陛下跟老臣提了那么一嘴,老臣便上了心,便叫人留意下,哪知道还真有这么一个人与皇长子相配,老臣便进宫与皇后说了一下,皇后听后十分高兴,还催促老臣尽快把亲事定下来呢!”

“哈哈!赵宰相就不要卖关子了,不然朕可是要罚你了,快说说那人是谁?”赵匡胤带着一丝急切,抬起手来指着赵普笑骂道。

赵普急忙告罪,有意无意的瞥了一眼神色有些阴沉的赵光义一眼,脸上的笑意更深,抱拳说道:“此人便是荥阳王氏之女王姝屏。此女聪慧无双,容颜绝丽,气质端庄贤淑,与皇长子真乃是天作之合。”

群臣哗然,皆不由的看向一名身穿绯红色朝服儒雅俊逸的官员,此人正是来自荥阳王氏,如今任御史中丞的王祜。

御史中丞虽只是从三品,职位并不高,但没有任何人敢小觑此人,人家可是来自 “五姓七望”中的王氏。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王氏和太原郑氏,这七家豪门望族,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两汉时期,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在隋唐时期达到了巅峰。传闻在唐朝时期,皇族皆以迎娶这七个世家之女为荣,虽经历了黄巢之乱和五代十国的纷纷扰扰,到了现在影响力有所减弱,但其底蕴仍在。

赵匡胤抚须点头:“朕也看过了此女画像,对其也甚是满意,想不到竟然是王家之女。王卿家,你意下如何?”说着转头看向王祜。

王祜神色复杂难明,闻言出列拱手道:“陛下金口一开,臣自当遵命。只是臣侄女顽劣至极,这些年经常在外抛头露面,全无一点大家闺秀风范,臣担心会惹皇长子不喜。而且,臣侄女性子受不得一点约束,将来失了规矩,不仅辱没皇家,更连累王氏一族蒙羞。请陛下明鉴。”

王祜吞吞吐吐的说完,赵匡胤刚才的笑意慢慢收敛了起来,他竟然当着群臣的面委婉拒绝了,看来还真的有一些别的原因,顿时想起赵普的话,不由的看了脸色平静的赵光义一眼。

“呵呵!王大人,我当是什么事呢!令侄女喜欢走南闯北,这足以说明令侄女见识不凡,也能够更好的了解百姓之苦,这对我大宋可是一件大大的好事。至于你说的性格上面的问题,令侄女既然出自王家,自幼受经学熏陶,等成亲之后,肯定会恪守恪守妇道、谨守皇家规矩的。王大人,陛下的一番美意,你可不要辜负啊!”赵普笑了一声,眯着眼睛盯着王祜大有深意的说道。

王祜顿时骑虎难下,额头隐有汗渍,见赵匡胤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刚要开口,只见赵光义越众而出,抱拳说道:“陛下,臣弟有话要说。”

“哦,晋王有话尽管直说。”

“臣弟以为,赵相公和王大人都所言有理。不过我朝皇长子迎娶皇子妃这等大事绝对马虎不得,必须要选出一位容貌、才华、品行皆不俗的女子,才能配的上皇长子。不如,找个时间把王姝屏宣进宫来,由陛下和皇后娘娘考量一番,如果没问题再由陛下赐婚。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难得晋王想出如此稳妥之策,好,就这么办。”赵匡胤想了想,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如果真是性格顽劣的女子,那确实不是德昭的良配,这确实是稳妥之法,于是点头同意道。摆摆手,把刚想说什么的赵普硬生生的堵了回去,突然脸色一正说道:“第二件事,辽国使臣前日达到使馆,此番前来是要责问我大宋攻打唐国一事。而唐国使臣徐铉已经来到汴梁多日,此事众卿怎么看?”

薛居正当即大怒,踱至殿中抱拳道:“陛下,辽国好大的胆子,如今他们内部纷争不断,自己的事情还没有解决,竟然还敢管我大宋攻打唐国之事。陛下,臣建议将辽国使臣全部驱逐出境。”

“臣也复议,将其驱逐出境。”

“哼!辽国竟然敢派人责问我大宋,如不是我天国上朝礼仪之邦,绝对让其有去无回。”

群臣无不义愤填膺,说到激动处,一个个唾沫横飞,破口大骂。

赵匡胤重重咳了一声,乱哄哄的场面才安静了下来,他轻轻瞟了一眼赵普,赵普急忙出列道:“陛下,辽国此次确实无理。不过,既然辽国使臣已经来了,不如召上殿来,看其到底说了什么,如果太过分,那时再驱除也不迟。”

“不错,臣弟附议。还有唐国使臣也可以一并召上殿来,可在辽国使臣面前痛斥李煜拒不奉旨前来汴梁,让其无话可说。”赵光义也出列说道。

赵匡胤沉思了一下,才点头说道:“传辽国、唐国使臣上殿。”

“传辽国、唐国使臣上殿。”一个声音高声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