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韵流年 > 第141章 盐引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日后,赵普府上。

一名管家模样的人领着个身穿便衣、身材魁梧的中年人,快步穿过雕梁画栋的回廊,径直往内堂走去。

中年人的步伐又急又沉,落在青石板上,敲出 “咚咚” 的闷响,在静谧的府邸中格外清晰。

此时他古铜色的脸上一片肃穆,眉间隐隐有些焦虑。两人来到一处清幽的小院,管家敲门禀报后,便传来了赵普略带疲惫的声音:“子丰来了,请进。”

王仁瞻急忙整理了一下衣冠,对管家颔首示意后才推门而入。进门后,只见赵普松散的坐在书桌后的椅子上,官服也没有换,脸上带着些忧虑,似乎又有些欣慰,复杂难明。

“门下见过恩相。”王仁瞻急忙行礼道。

由于当年王仁瞻尚在柴荣麾下做内殿直时,因性情刚直得罪了权臣,险些被构陷治罪,是时任归德军掌书记的赵普看出了他的才能,于是暗中为他周旋开脱,才保住了前程。

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赵普又力荐王仁瞻入太祖帐下。

可以说,王仁瞻如今身居枢密院副使这样的高位,赵普的提携与赏识是最关键的助力。因此他始终以 “学生” 自居,对赵普恭敬有加。

赵普见他行完礼,抬手摆了摆,道:“不必拘礼,坐下说话。”随即又叹了口气:“老夫找你来,是想和你商讨一下今日早朝的事。这个陆子扬还真是一个人才,竟然让他想到了如此绝妙的办法,老夫真不知事该是喜还是悲。”

“恩相说的是皇长子所奏请的盐引法吧?”

“呵呵!明眼人都知道是谁提出的,只是不点破而已。下朝后,官家又接见了我们几个,言语中满是兴奋,对皇长子也不吝赞赏之词,看来此法很快就要下旨推行了。”

王仁瞻是武将出身,虽然近年来一直担任文职,但骨子里仍带着几分直爽与果决,说话也直来直去:“恩相,依门下看,这盐引法看似精妙,实则狠辣。它名义上是‘官督商运’,让百姓持引贩盐,实则把天下盐利都攥在朝廷手里。”

“从前地方豪强还能分一口汤喝,如今呢?一刀切,全收归三司。陆子扬这一招,明是为国理财,暗是断人活路。和州那些人,还有江南几大盐商,哪个不是靠着私盐起家?如今让他们拿钱买引,规矩行事,他们哪肯甘心?”

赵普也点头道:“不错,老夫也这样认为。朝廷只负责产盐,而运输和售卖则包给商人,看似把利让了一部分出去,实则通过盐引把商路、价格全捏在了手里 ,商人想运盐,得先到三司领引,领引要交钱,运到指定地界才能卖,一分一毫都由朝廷说了算,这样做简直是断了那些贩卖私盐的人的活路。”

“不过,这件事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朝廷不仅能通过盐引把流失的盐税全收回来,充实国库,而且地方上私盐泛滥的乱象也能得到极大遏制,百姓不用再买掺了沙土的劣质私盐,物价也能稳一稳。阵痛嘛,只是暂时的,挺过去就好了。”

王仁瞻听出了赵普话里的意思,又想到李琦去和州的目的,顿时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忍不住问道:“恩相,你是不是早就预料到有这么一天?”

“老夫又不是住在华山上的那个老怪物,岂会预料将来发生的事情。是上次陆子扬准备要在和州建造船厂,才引起了老夫的警觉,于是让李琦去和州办点事。

“现在想起来,举荐他出任和州知州,真是一步臭棋,以为他也就辅佐一下皇长子攒些功劳而已,哪知道他这么能折腾,人算不如天算啊!”

看着满脸郁闷的恩师,王仁瞻赶忙安慰道:“恩相不必过虑,这半年来门下也只是和他们单独联系,这事绝对牵扯到恩相的。”

“再说盐引法推出后,我们可以力处刘张几家垄断和州甚至淮南路的官盐生意,虽然比现在赚的少,但毕竟是合法买卖,他们权衡利弊之下,会想的通的。”

赵普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从桌上拿起一封书信推了过去,道:“你先看看这个。”

王仁瞻看完后,脸色沉的能拧出水来,随即惊怒交加道:“他竟然把刘张这几家全都排除在外,现在已经把名额定了下来,而且全都是与这几家有过节的世家,难道他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