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韵流年 > 第85章 三司来了个年轻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朝的官员上班的时间是卯时,就是早上的五点,俗称“点卯”。下班的时间就不太固定了,如果没事下午三点左右就可以回去了,如果有事,那就留下来义务加班,什么时候下班,待定。

因为在古代夜生活很少,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大家早睡早起,生活健康,睡眠质量也棒,基本上天还没亮就起来了,所以对官员来说,卯时上班真的不算早。

这一天,陆子扬早早的起了床,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官服,对着铜镜摆了几个很帅的姿势,满意的点点头,便昂首阔步的出了门。

三司的办公地点是在城北,离着陆子扬住的地方不是太远,但现在的汴梁已初具规模,路上人流如织,他坐着牛车花了半个时辰才来到办公的地方。

来到三司大门处,递上了自己的鱼袋和任命文书,侍卫核查无误后陆子扬便走了进去,穿过仪门进入中院,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穿着各色颜色官服的官员熙熙攘攘的聚集在了一起,陆子扬暗道,这里应该就是点卯的地方了。

众人见他如此年轻却穿着一件绿色的官服,窸窸窣窣的谈话声逐渐小了下去,皆惊疑不定的看着他,一位同样穿着绿色官服,须发皆白的官员拱拱手问道:“本官户部郎中崔韫,这位大人面生的很,不知如何称呼?”

“崔大人客气了,在下陆子扬,今天第一天报道,如今忝为度支判官一职。”

“哦,陆大人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不知是哪年登科的?本官为何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呢!”崔韫见他如此年轻竟然已经是正六品,而且还是权力极大的度支司,心中顿时忿忿不平起来。自己兢兢业业二十年,才混到户部郎中的职位,他一个黄口小儿凭什么?

难道是走了别人的后门?

三司分别是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盐铁司,掌管朝廷的盐、铁以及茶等这些重要的经济资源,朝廷独断专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最重要部分,在三司中权力最大。

度支司,掌控朝廷财赋之数,每年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保障朝廷财政正常运转。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资源的调度与分配,权力次之。

户部司,负责全国人口、税赋、衣储等方面的统计,权力最小。所以崔韫一听竟然是度支判官,虽然大家都是正六品,但自己却经常要向他汇报各项的钱粮数据,心中顿时不悦起来。

陆子扬见不少官员脸色难看的盯着自己,好像欠了他们不少银子一样,第一天上班的兴奋感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心中腹诽道,我也没吃你们家大米,有必要看我不爽吗?还真是不被嫉妒的人都是庸才。

看这情况如果不亮出一些底牌是不行了,不然他们联合起来把自己当软柿子捏,还真没法在三司混了。

“在下没有参加过科举。”见众人露出鄙夷的神色时,接着带着一丝得意拱手道:“不过,在下出任度支判官一职,是晋王殿下举荐的。”

“什么?晋王殿下?”众人大吃一惊,崔韫更是脸色一白,神色有些惶恐起来。

一时间大家相处的极为融洽,崔韫更是频频示好,谄媚阿谀至极。

点卯正式开始,陆子扬的位置比较靠前,当点到自己名字时,前方台阶上方坐着的三人中,中间的那人突然站了起来朗声道:“谁是陆子扬?请上前面来。”

见此人一身紫色官袍,至少是三品以上的官员,见众人齐刷刷的看着自己,陆子扬心中有些奇怪,来到其面前拱手行礼道:“见过大人,下官正是陆子扬。”

“果然仪表堂堂,才学上也出类拔萃,倒是一个可塑之才。本官三司使薛居正,你今天第一天当值,也应恪尽职守,不能有丝毫懈怠,知道吗?”

陆子扬急忙点头称是,见薛居正满脸和善的看着自己,没有一点上位者的官位。心中有些疑惑起来,难道叫自己上来是夸自己一番又勉励自己一下?就是不知道别的官员是不是也这样。

回到人群中,周围的官员看他的脸色都变了,羡慕中更是带着一丝畏惧,这让陆子扬更加迷惑起来。

就这样新的一天工作开始了,由于到了年底,各地方的收支账目陆陆续续送到了京城,光审核这一块便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作量,陆子扬作为度支判官,下面还有推官、目官等五十余名官吏,大家各司其职,倒也应付的过来,一直到了黄昏时分才各自散去。

……

一间雅致的书房中,赵普正在伏案疾书,不远处站着一位身穿墨绿色长袍神色阴鸷中年人,见此人说完后,消瘦的脸颊带着一丝沉吟之色问道:“暮云,你是说今天三司来了一个年轻人,还是晋王推荐的?”

“不错,赵相公,这是那个陆子扬亲口说的,今天点卯的时候我就坐在薛居正身边,薛居正还把此人叫到面前勉励了几句,这还是他第一次这么做,下官觉得有些奇怪,才特意前来禀报。”

此人正是三司副使罗琰,字暮云。

“哦,这倒是有趣了,前些日子晋王突然向管家提出财政预算审核书,官家听后龙颜大悦,准备讨论后就立即实行。晋王几斤几两老夫还是知道的,他是绝对想不出这么绝妙的方法来的,你说,这两件事会不会有什么关联?”赵普眼中精光一闪,不急不缓的问道。

罗琰明白了他的意思,脸色带着不可置信说道:“这,这不可能吧?这人很是年轻,大概也就二十五六,他怎么会有如此的才智?”

“那你说说晋王推荐此人的理由是什么?”

罗琰顿时无言以对,细细想来,这里面还真可能有某种联系。

“此人的来历你查了没有?”赵普脸色一正,急忙问道。

“下官觉得奇怪之后,已经调过他的卷宗查验了一番,上面写的很简单,此人不是我宋国人士,而是来自唐国临川府,其余的便没有什么了。本来他的身份是不可能在我朝为官的,但因为是晋王的举荐,别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竟然是唐国人,这倒是有趣了,以老夫看,这人的身份肯定大有文章,暮云,你不用管了,老夫会仔细调查的。”赵普闻言轻轻的笑了起来,摇曳的烛火将那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拉得愈发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