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韵流年 > 第194章 发行纸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陆子扬来到行宫,通报之后,便跟着内侍沿着青砖铺就的长阶往里走。行宫虽不如汴梁皇宫那般恢弘,却也殿阁错落,飞檐斗拱,朱墙金瓦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他一边走,一边感叹,怪不得赵匡胤想迁都于此,这里确实透着几分帝王气象。

走了约莫半柱香的功夫,内侍在一间暖阁外停下脚步,轻声道:“陆大人,官家正在里面批阅奏折,您在此稍候,容某进去通报。”

陆子扬点头应下,站在廊下等候,没过多久,就听见一声唱喏:“宣,陆子扬觐见。”

陆子扬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朝服的衣领,迈步走进暖阁。屋内温暖如春,空气中还萦绕着淡淡的龙涎香。赵匡胤正坐在案前,他一夜未睡,看起来有些憔悴,双眼也布满血丝,但精神奕奕,丝毫不见困意。

这段时间以来,他感觉自己精神越来越好,整日神清气爽,思维敏捷,通宵批阅奏折也不觉疲乏。虽然偶尔感觉胸口有些憋闷,但这种感觉很快消失,也就没有太多在意,还以为这是上天在护佑大宋,让自己身体越来越硬朗。

此时他手里拿着奏折,见他进来,抬眼淡淡瞥了一眼,道:“陆卿家,你怎么提前回京了?”

陆子扬早已想好了说辞,行完礼后,恭声道:“回禀官家,臣奉命治理江南,总算不负官家所托,已初见成效。只是臣在江南时,时常感念官家如天之德,接到回京圣旨后,臣再也坐不住了,恨不得立刻飞到官家面前复命,于是马不停蹄赶了回来了。”

他这又表功劳又表忠心的说辞,顿时让赵匡胤哭笑不得,原本还想借着这件事敲打敲打他,到让自己无从下口了。

这小子去了一趟南方,确实立了不少功绩,但也惹出了不少麻烦,听说最近很多御史正联名弹劾他,这让自己有点难办了。

看来提拔重用他的事,还得再等等,不然以他现在都敢跟赵普对着干的胆子,将来指不定还会惹出多大的事呢!锋芒毕露对他不是一件好事。赵匡胤默默地思索道。

见他低眉顺眼的站在那里,赵匡胤冷哼了一声,道:“罢了,看在你还有些功绩的份上, 你私自离开回京队伍的事,朕就不跟你计较了,不过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你可记得?”

陆子扬心中大喜,知道这事就此揭过了,连忙躬身伏地,语气带着几分激动:“臣谢官家宽宥,臣以后绝不再犯。”

“还有没事?没事就退下吧!”

陆子扬恭声道:“官家,臣有两件事要禀报。”

“讲。”

“第一件事,是臣建议朝廷发行纸币。” 陆子扬眼中闪过几分兴奋,先把发行纸币的好处细细说了一遍,又将自己与李师傅研究油墨、琢磨防伪办法的经过一一道来,尤其强调了特制油墨 “难仿制、易核验” 的特点。

赵匡胤听完有些惊讶,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无意识地叩着案面:“陆卿家,你说的那种用纸做出来的东西真的可以代替银子?且不说纸薄易损,寻常百姓世代用惯了铜钱、银子,怎会轻易信一张纸呢?”

陆子扬早料到官家会有此顾虑,躬身回道:“官家顾虑极是,不过只需抓住两点,即可稳步推行:一是‘朝廷背书’,纸币上可印三司与户部印记,明发诏令告知天下,此币等同于铜钱、银子,可用于赋税缴纳、商旅交易,官府与民间不得拒收。”

“二是百姓信任之事,臣以为可分两步推行:先在汴梁、江南等富庶之地试点,官府率先用纸币发放俸禄、收购粮草,让百姓见官府认可。再让商户相互担保,凡使用纸币交易,可减免部分商税,引导民间习惯。待试点成功,再逐步推广至全国,百姓见纸币便利、无仿造之忧,自会愿意使用。”

赵匡胤沉默片刻,指尖摩挲着案上奏折,若有所思道:“你说的‘便利’,可是指漕运、商旅携带?从前商户往来,携带大量银子既不便又易遭劫,若纸币真能解决此事,倒也算是一桩创举。”

“正是!” 陆子扬连忙应声,“江南漕运商户曾向臣诉苦,每次运货需带数十斤银子,不仅雇人看守花费甚多,还时常遭遇盗匪。若用纸币,一张纸便可抵百两银子,既轻便又安全,商户定然大为欢迎。且纸币由朝廷统一印制,可按需调控发行量,避免铜钱不足、银子短缺的困境,对稳定物价、充盈国库也大有裨益。”

赵匡胤眼中闪过一丝动心,却仍有顾虑:“此事关乎国本,不可贸然行事。你先将纸币样式、防伪之法、推行步骤写成详细折本,朕让三司与户部共同商议。若商议可行,再择日试点,但有一点,你需记好,若中途出任何差错,朕唯你是问。”

陆子扬心中大喜,知道官家已认可此事的可行性,现在就只等李师傅的消息了,连忙躬身领命:“臣遵旨,臣定当尽快整理折本,不敢有半分疏漏。”

赵匡胤见他信誓旦旦的样子,想起以前他主张的改革,特别是设立市舶司一事,当时自己就有些顾虑,现在不过设立一年,创造的税收就占据了全国赋税的三成,而且还在逐步上升,当初那些反对声早已烟消云散。

这人好像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好像什么事情在他眼里,都不是什么不能解决的,自己可是清清楚楚的记得去年朝廷的财政是如何的紧张,可他一出现,很快就让朝廷富裕了起来。

赵匡胤想到这里,神情变得兴奋起来,如果纸币真的能如他所说的那样发行,那好处可就太多了,铜钱笨重,运输耗力,一担钱不及一袋银值钱,更别说白银切割不便,小额交易常生纠纷。若真能用纸币代替,到那时,商旅可日行千里,税赋可朝发夕至,国库周转如流水,何愁军饷不济?何忧赈灾迟缓?

他越想越激动,差点就要当场拍板同意,可心中最后一丝理智还是让他按捺住了冲动。这事关江山社稷,不能仅凭一腔热血, 得先看看那种特制油墨是否真有那么神奇,还有推行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也需仔细斟酌。越是利国利民的事,越要步步稳妥,绝不能出半分差错。

可是赵匡胤不知道,正是因为他这次的犹豫,以及后来发生的事,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再也没有流通起来。

赵匡胤的脸上满是喜色,一双虎目中的血丝也越加的醒目,他和颜悦色的问道:“陆爱卿,第二件事呢?”

陆子扬深吸了口气,知道重头戏来了,他跪倒在地,正色道:“官家,臣斗胆进言,为了我大宋的江山社稷,恳请您即刻启程返归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