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流民新居
灵州东郊的空地上,新搭的草棚连了片,流民张阿婆正蹲在地上拾掇行李 —— 她带着孙子小石头从恒州逃来,路上怕遭乱兵,藏了半个月,如今踩着开春的暖光到灵州,总算能松口气。可草棚漏风,锅里只剩小半袋粟米,小石头还发着低烧,她揉着衣角,眼圈又红了。
“阿婆,这是义仓的粮!” 周满扛着布袋走来,身后跟着两个义仓的伙计,布袋里装着粟米、青稞,还有块腌肉,“摄政王说,流民来了都有粮,您先吃着,不够再去义仓要。”
张阿婆接过布袋,手都在抖:“俺…… 俺们能在这儿住多久?不会给官府添麻烦吧?”
“住到您想住!” 周满笑着指不远处的空地,“那边要盖土坯房,往后您就有正经家了。王老铁的农具坊还送了锄头、镰刀,开春就能种地,种出来的粮都是您自己的。”
正说着,小石头咳嗽起来,小脸通红。周满赶紧喊:“小桃姑娘!快来看看这娃!”
小桃提着药箱跑过来,是柳萱让她来流民点巡诊的。她摸了摸小石头的额头,又看了看舌苔:“是风寒,俺这有汤药,喝两天就好。阿婆,您要是缺柴火,跟俺说,蒙学的孩子能帮着拾。”
张阿婆刚要道谢,就见几个身影扛着木料走来 —— 论布带着吐蕃族的弟兄,手里还拿着新编的草绳:“周叔说您要盖房,俺们来搭把手!俺们草原上盖毡房快,土坯房也会弄,保准不漏风。”
王老铁也推着小车来,车上放着两把新磨的锄头,还有个小木凳:“阿婆,这锄头轻,您种庄稼省力;这凳子给娃坐,别总蹲在地上。往后有农具坏了,就去坊里找俺,不收钱!”
小石头靠在草棚边,看着论布和弟兄们垒土坯,王老铁帮着削木梁,忽然拉了拉张阿婆的衣角:“奶奶,那哥哥们的衣服上有花,好看。”
“那是吐蕃的弟兄,都是好人。” 张阿婆摸了摸孙子的头,心里暖烘烘的。
午后,蒙学的孩子们也来了。李小宝扛着木勺,论小远抱着布包,布包里是蒙学先生写的字卡。“阿婆,俺们来帮您烧火!” 李小宝蹲到灶台边,熟练地添柴,“俺娘说,做饭要烧干柴,才不呛人。”
论小远则把字卡递给小石头:“这是‘粮’,这是‘家’,俺教你念,往后去蒙学读书,先生还会教你写。”
小石头看着字卡上的红圈,小声跟着念:“家……”
张阿婆看着这景象,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 路上吃的苦、藏的怕,在这一刻都散了。草棚外,论布和弟兄们垒好了土坯墙,王老铁钉好了房梁;灶台边,李小宝烧好了热水,小桃给小石头喂了汤药;草棚里,论小远教小石头认字,周满在帮着补草棚的漏缝。
傍晚时,土坯房的框架立起来了。张阿婆煮了锅粟米粥,还切了块腌肉,分给帮忙的人。论布啃着肉,笑着说:“阿婆,等房盖好,俺教您种青稞,混着粟米煮,香得很!”
王老铁也道:“俺再给您打个小木桌,往后您和娃吃饭有地方放碗。”
小石头喝着热粥,烧退了些,靠在张阿婆身边,指着天上的晚霞:“奶奶,这儿的天比恒州好看。”
张阿婆摸了摸孙子的头,看着眼前的人 —— 汉族的周满、吐蕃的论布、工匠王老铁、医女小桃,还有两个叽叽喳喳的孩子,忽然觉得,这就是 “家” 了。不是草棚,不是土坯房,是这些凑过来帮忙的人,是这口热粥,是孩子眼里的晚霞。
夜色渐深,流民点的灯亮了起来。周满往每个草棚送了盏油灯,王老铁帮着检查灶台,小桃还在给其他流民诊脉。张阿婆抱着小石头坐在草棚里,油灯的光映着墙上的字卡,“家” 字的红圈,亮得像颗星。
(第二百六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