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灵州拓坊
洪武二年八月的灵州,灌渠边的玉米刚抽穗,周老栓就带着工匠们丈量土地 —— 这里要建灵州第一座民生坊,选址在灌渠下游,既方便农户取水,又能依托漕渠运粮,图纸是苏琬琬按宁波民生坊改的,却多了灵州特有的 “畜牧区”。
“周大人,您看这畜牧区要多大?俺们灵州农户多养牛羊,得留够晒草料的地方!” 老农张福全扛着锄头走来,他是当年跟着周老栓补灌渠的农户,如今成了民生坊筹备的 “百姓代表”,手里还攥着张阿婆托人送来的粥铺账本,“阿婆说,灵州粥铺要开在民生坊正门,往后农户来卖粮、卖牛羊,都能喝上热粥。”
周老栓接过账本,见上面记着 “灵州分号每日需青稞两石”,笑着点头:“就按你说的,畜牧区留两亩地,再建个‘牲畜集市’,让农户能当场称重、当场算钱,不用再被中间商压价。” 他指着灌渠边的空地:“这里还要建个‘农具修造棚’,让王老铁派来的工匠常驻,农户的犁、锄坏了,随时能修。”
正说着,柳萱带着陈三姑和医馆学徒赶来,药箱里装着治牛羊疫病的草药 —— 灵州农户最怕牲畜生病,去年就有几户因牛瘟赔了本。“周大人,惠民医馆分号就设在民生坊里,还加了‘畜牧医案’,专门给牛羊看病。” 柳萱蹲在田埂上,给张福全看新画的 “疫病防治图”,上面画着牛羊常见病症和草药模样,“农户要是见牛羊不吃草、流鼻涕,就按图找草药,或者来医馆找我们。”
张福全翻着图,忽然指着 “牛瘟防治” 那页:“去年俺家的牛差点得瘟,就是用这图上的‘狼毒草’熬水灌好的!往后有医馆在,俺们养牛羊也放心了!”
没几日,民生坊的框架就搭起来了。王老铁派来的工匠正给粥铺打柜台,柜台面用的是灌渠边的硬木,刻着 “灵州民生粥” 五个字;畜牧区的围栏也立好了,用的是旧灌渠的木柱,既结实又省料;农具修造棚里,新打的铡草刀、牛鼻环摆了一地,工匠们还在改 “马拉犁”—— 灵州地广,马拉犁比人拉犁快两倍。
八月底民生坊开业那天,灵州的农户几乎都来了。张福全牵着两头肥牛来集市,刚称重就被西域商队买走,价钱比从前高了三成;农户李二婶的锄坏了,送到修造棚,工匠半个时辰就修好,还没收钱;粥铺前排着长队,张阿婆的伙计正给老人和孩子盛粥,热雾裹着青稞香,飘满了整个民生坊。
周老栓站在民生坊的 “功绩碑” 前,看着百姓们的笑脸,忽然想起去年补灌渠的日子 —— 那时农户们还怕官府征徭役,如今却主动来帮民生坊搭棚、扫地。他摸着碑上 “灌渠润田,坊暖民生” 八个字,对身边的张福全道:“这碑不是给官府立的,是给咱们灵州百姓立的 —— 往后日子好了,咱们还得在碑上加字,记着这安稳日子是咋来的。”
夕阳落时,灌渠边的民生坊还亮着灯,农具修造棚里工匠还在给农户修犁,粥铺里伙计还在洗粥桶,畜牧区里农户还在给牛羊添草料 —— 这热闹的烟火气,比灌渠里的水还暖,成了灵州最踏实的 “民生底色”。
(第三百二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