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雪月大明 > 第380章 织坊换新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八十章 织坊换新颜

江南的春雨刚过,李记织坊的青砖墙上还挂着水帘,三台通体乌黑的蒸汽织机已立在织坊中央。灵州熟铁打造的机架泛着冷光,六棱柱形锅炉上的铜质压力表微微震颤,铸铁传动轴在晨光中泛着油润的光泽。几个胆大的织户踮脚抚摸机器,指尖传来机括咬合的凉意。

这西洋铁兽真能吐丝成布?张阿婆攥着纺锤的手微微发抖,她身后跟着十几个眼神惶惑的织户。自打七年前倭寇焚毁镇上的织坊,江南的织户们便再没睡过整觉——倭寇的铁炮轰塌了织机,也轰碎了江南三成织户的生计。

李大姐撩起粗布围裙擦了擦额角,青布包头下露出几缕银丝。这位四十五岁的寡妇将织坊从倭寇屠刀下救回来时,左手食指还缠着三道渗血的纱布。春桃,把锅炉风门再开两指。她转身对徒弟喊道,声音里带着七分笃定三分疲惫。去年腊月户部来人,说圣上要给江南织户配蒸汽织机,她连夜跑了三趟苏州府衙,才领到这三台样机。

杏花蹲在织机旁,手指轻轻摩挲着飞梭。这巴掌长的铁梭子比她惯用的竹梭沉了三倍,梭尖还带着淬火的青烟。李大姐,这机器真能一个人看两台?她仰起脸,杏眼里映着锅炉腾起的热气。前日她还守着老式投梭织机,一天织半匹布就累得胳膊发麻,如今看着铁梭子自动穿梭,连换线都无需停手,实在叫人难以置信。

你且看好了。春桃将铜制压力表调到三斤刻度,锅炉里突然传来闷雷般的轰鸣。蒸汽从蜂窝状的炉膛喷涌而出,在铸铁管道里化作白龙。随着压力表指针颤动,飞梭突然地窜出,带着金丝般的纬线在经线间游走。几个老织户惊得后退半步,撞翻了角落的线轴。

杏花突然抓住春桃的胳膊:等等!纬线断了!只见铁梭子卡在筘齿间,断裂的棉线垂落地面。春桃却不慌不忙,伸手按下机架侧面的铜制急停钮,蒸汽立时从泄压阀喷出。她利落地抽出断线,将新梭子嵌入梭箱:这机器比不得手梭,纬线张力要调到七成。看好了——她旋动筘座旁的铜轮,纬线突然绷得笔直,铁梭子再次穿梭时竟分毫不差。

织坊里渐渐热闹起来。王木匠带着徒弟们调试传动轴,他们用桐油浸泡过的麻绳捆扎齿轮,又用磁石吸出铁屑。几个年轻织户围着锅炉研究压力表,有个机灵的竟用芦苇杆做了个简易水位计。李大姐看着这群眼睛发亮的年轻人,想起七年前那个雨夜——倭寇的火把照亮织坊时,她也是这般死死攥着梭子,直到把最后半匹云锦藏进地窖。

李大姐!苏琬琬带着户部主事闯进来时,杏花正织出第五匹布。账册哗啦啦翻动,露出月产匹数栏里刺眼的对比:手工织机日均0.4匹,蒸汽织机已达2.8匹。按这个速度,江南三十六坊今年能多出十万匹细布。主事用朱笔在算盘上划过,户部已奏请圣上,明年在松江、苏州设四所织机工坊,专门培养机械匠人。

李大姐的指尖抚过账册上的墨迹,忽然想起去岁冬日。那时她带着织户们跪在县衙前,求知县上达织机被毁的惨状。知县却推说倭寇未剿净不便拨款,最后还是圣上从内帑拨了二十万两白银。她至今记得圣旨抵达那日,漕船上飘着江南织造局的杏黄旗,船头站着个戴西洋眼镜的传教士,正往本子上记着什么。

暮色渐沉时,锅炉房飘来焦糊味。几个学徒围着冒烟的传动轴抓耳挠腮,春桃提着油灯蹲下查看:齿轮咬合太紧,该用猪油润滑。她沾满油污的手指点着图纸:这飞梭轨道得再打磨三寸,不然纬线总往右偏。杏花凑过来看时,发现图纸角落画着个西洋齿轮,旁边歪歪扭扭写着二字。

漕渠上忽然传来汽笛声,三艘蒸汽轮船正载着成捆的布匹驶向运河。李大姐扶着织机栏杆,看那铁甲船头劈开波浪,想起七年前倭寇的火船也是这般气势汹汹。如今船头飘的却是织造局的龙旗,甲板上堆着要送往京城的云锦——那些曾被倭寇付之一炬的云锦,此刻在蒸汽机的轰鸣中重获新生。

李大姐,新到的德国制梭子到了!王木匠举着木箱闯进来,箱里躺着二十枚泛着蓝光的铁梭。春桃凑近细看,梭身上竟刻着细密的花纹:这是用蒸汽淬火的吧?比咱们的手工锻打足足快了十倍。李大姐望着窗外渐亮的星空,忽然觉得那些被倭寇烧毁的织机碎片,此刻正在蒸汽中化作点点星辰。

(第三百八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