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44章 统计学精准采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流程优化的成效,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其涟漪效应开始逐渐显现。御膳房内部运作的节奏变得明快,以往那种人仰马翻、互相掣肘的景象大为减少。虽然新的标准和流程仍在磨合,不时有小磕绊,但整体效率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尤其是传菜速度和大型灶台群的协作顺畅度,让即便是最保守的老师傅也不得不暗自点头。

然而,韦小葆的目光早已越过内部的工序流转,投向了供应链的源头——采购。流程再优化,若源头失控,一切终将是空中楼阁。堆积如山的《食材耗损统计》表格,无声地诉说着这个环节的巨大黑洞。

这一日,他召来了御膳房负责采购登记的钱太监和几位常年与宫外供应商打交道的老采办。几人惴惴不安,尤其是钱太监,额上沁着细汗,生怕这位手段古怪的爵爷要拿陈年旧账开刀。

韦小葆没有看那些旧账册,而是将一叠新的表格放在他们面前。

“过往之事,暂且不提。”他开门见山,“从本月起,采购事宜,需按新规矩办。”

他拿起最上面一张表格,标题是《御膳房月度食材需求预测模型(基础版)》。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预测。”韦小葆说道,“不再是‘大概’、‘估摸’,而是基于数据和规律的精准预测。”

他解释道,这个模型主要参考几个变量:

1. 基准消耗量: 过去一年(剔除异常大型宴请月份)各品类食材的月均消耗量。

2. 季节性调整系数: 根据不同季节时令蔬菜瓜果的产量、价格波动以及宫廷饮食习惯(如夏季多用瓜果,冬季多用根茎、干货)设定的调整参数。

3. 宴请活动因子: 根据内务府提前通告的月度宴请计划(包括规模、等级、大致人数),计算出额外增加的食材需求量。

4. 人员变动修正: 考虑宫中常住人口(皇帝、后妃、皇子皇女、有定额的宫女太监)的微小变动。

“例如,”韦小葆指着表格上“粳米”一栏,“根据去岁数据,平日月耗基准为二百石。七月因有万寿节及避暑山庄随行,宴请因子为1.5,故预测需求为三百石。再考虑到七月天气炎热,粥品需求可能略增,面食略减,稍作微调即可。而像春笋、螃蟹这类时令极强的食材,则需严格按季节和预计上市时间、价格曲线进行采购,非时令期原则上不采购,避免高价和低质。”

几个采办听得目瞪口呆。他们干了半辈子采购,从来都是上司吩咐、凭经验估算,或是供应商报来什么价就斟酌着买,何曾想过采购还能像算命一样“算”出来?

钱太监忍不住道:“爵爷,这……这能准吗?宫里用度,时有突发,岂是能全然算尽的?”

“问得好。”韦小葆并不意外,“所以这并非一成不变。模型预测提供的是一个基准计划。我们还需建立《采购计划滚动调整机制》。”他拿出另一份文件。

“每旬,我们会根据实际消耗与预测的差异,进行小幅调整。对于突发性需求,”他顿了顿,“需由需求部门(如某宫主子突发想设小宴)提前至少十二个时辰提交《特需申请单》,经核准后,方可纳入紧急采购流程,并记录在案,作为后续优化预测模型的参考数据。无单特需,原则上不予受理。”

这一下,不仅采办,连旁边几位管事太监都暗暗咂舌。这规矩可真严!以往各宫主子心血来潮,或是哪位得势太监打个招呼,采买上就得忙不迭地去办,其中油水和人情可想而知。韦小葆此举,简直是断了不知道多少人的财路。

果然,消息传出,御膳房内暗流涌动。几个倚老卖老的采办表面应承,背地里却消极怠工,提交上来的预测数据敷衍了事,甚至故意扭曲几个数据,想看看这位小爵爷的笑话。

韦小葆心知肚明,却不点破。他亲自带着两名助理,利用 evenings 时间,一头扎进故纸堆,翻阅了过去三年所有能找到的采购记录、膳食用度清单、乃至内务府关于宫廷人口变动的零星记载。他将这些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清洗、归类、录入(用他自创的简化符号系统),建立了一个初步的食材消耗数据库。

十天过去,到了第一次旬度调整会议。钱太监和几位采办拿着他们“估算”的下一旬采购计划前来汇报,眼神中带着一丝看好戏的意味。

韦小葆静静地听完,没有说话,而是将一张刚刚绘制好的《本月上旬食材实际消耗与预测对比分析图》挂了起来。图上,用红蓝两色线条清晰标示出了主要食材的预测消耗量与实际消耗量。

红色线条(预测)与蓝色线条(实际)在许多品类上出现了显着偏差。有的远超预测,有的则远远不足。

“诸位请看,”韦小葆用木棍点着几个偏差巨大的点位,“粳米,预测三百石,实际消耗二百七十石,误差百分之十。鲜猪肉,预测一百五十斤,实际消耗一百九十斤,误差超过百分之二十六。时蔬瓜果,因前几日太后赏赐宗室,消耗激增,普遍超出预测百分之三十到五十……”

他每说一项,底下几个采办的脸色就白一分。这些数据,他们自己心里大概有数,但如此清晰、冰冷地呈现在图表上,还是第一次。

“这些误差,说明了什么?”韦小葆目光扫过他们,“说明我们的预测模型还不够完善,需要更多的数据和更精细的变量。但更重要的是,”他语气转冷,“说明我们某些环节的计划性极其薄弱!太后的赏赐并非突发事件,内务府早有备案,为何未能及时反馈并调整预测?日常消耗的波动,为何与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出现如此大的系统性偏差?”

他拿起采办们提交的那份敷衍的采购计划,轻轻放在桌上:“如果下一旬,我们依然按照这样缺乏依据的计划进行采购,结果会是什么?要么是库存积压,造成浪费和资金占用;要么是临时短缺,影响膳食供应,甚至可能被迫高价紧急采购,滋生更多弊病!”

钱太监冷汗涔涔,连忙躬身:“爵爷息怒,是……是奴才等办事不力,未能深刻领会爵爷的新法精要……”

“我要的不是请罪。”韦小葆打断他,“我要的是改进。从今日起,所有采办人员,必须参加数据记录与分析的培训。每旬的采购计划,必须附上详细的数据来源和计算过程说明。我会亲自审核。”

他环视众人,声音不容置疑:“统计学的意义,不在于百分之百的精准,而在于降低不确定性,让我们的决策从‘拍脑袋’变成‘有依据’。减少浪费、杜绝腐败、确保供应,这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以往那种浑水摸鱼、凭关系办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接下来的日子,御膳房的采购体系经历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采办们被迫拿起纸笔,学习记录数据,分析趋势。韦小葆则不断完善着他的预测模型,加入了更多变量,如天气对食材保存的影响、某些菜品因受欢迎程度变化导致的消耗波动等。

效果是显着的。一个月后,御膳房的食材库存周转率明显加快,仓库里不再堆满即将变质却又无人问津的“陈货”;因计划不周导致的紧急采购次数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显着提升,月度结算时,竟然破天荒地出现了不小的结余!

当韦小葆将那份清晰列明结余金额和来源的分析报告呈送给内务府时,引起的震动不亚于当初擒拿鳌拜。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位韦爵爷的“奇术”,不仅能擒拿权奸,更能实实在在地省下真金白银。

统计学精准采购的威力,初露锋芒。它像一把无形的手术刀,开始切割着寄生在旧有体制上的脓疮和赘肉,为后续更深入的变革,铺平了道路,也积蓄了能量。而韦小葆知道,流程和采购的优化,最终需要人的执行和积极性来保障。下一步,该是触动最敏感的神经——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