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47章 龙心大悦与新的任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章 龙心大悦与新的任命

慈宁宫宴会的余韵尚未完全散去,其带来的震撼效应却已如同投入池水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紫禁城的权力核心。宴会次日,内务府呈上的详细奏报,更是将这种震撼具象化为了一连串冰冷而有力的数字,以及一句来自最高统治者的评价。

乾清宫西暖阁内,康熙皇帝手持那份来自内务府的密折,目光在纸页上反复巡弋。折子上不仅详细罗列了此次宴会的各项开销与预算对比(结余高达预期经费的两成),更附有一份韦小葆亲自撰写的《御膳房管理中宴项目总结报告》。报告中,他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关键路径法”、“统计学预测”、“流程优化”与“绩效激励”在此次任务中的具体应用与成效数据。

“好!好一个‘零延误、零差错’!好一个‘结余两成’!”康熙猛地将折子合上,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激赏与振奋,他甚至忍不住轻轻拍了一下御案,“朕果然没有看错人!此子之才,岂止于奇技淫巧?这分明是……是经世济民的实学!是改革积弊的利器!”

他之前在朝堂上听韦小葆谈及“科学”,虽觉新奇,却更多是将其视为一种辅助性的“术”。而此刻,御膳房从一个积重难返的烂摊子,在短短一个多月内脱胎换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效率与秩序,这让他真正认识到,韦小葆所掌握的,是一种能够系统性解决问题、提升效能的“道”!这与那些空谈义理、却于实事无补的酸儒文章,有着天壤之别!

“张德顺!”康熙扬声唤道。

“奴才在。”首领太监张德顺连忙躬身应道。

“传朕口谕,召韦小葆即刻觐见!”

“嗻!”

当韦小葆步入西暖阁时,感受到的是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氛围。康熙看他的眼神,不再是看待一个有趣、有用的弄臣或幸运的少年,而是带着一种审视重器、寄予厚望的凝重与热切。

“臣韦小葆,叩见皇上。”韦小葆依礼参拜,心中对此次召见的目的已有八九分把握。

“爱卿平身,看座!”康熙的声音透着难得的亲切,“你此番整顿御膳房,成效卓着,慈宁宫宴更是给朕,给大清长了脸!朕心甚慰!”

“皇上谬赞,此乃臣分内之事,亦赖皇上信任,御膳房上下用心。”韦小葆从容谢恩,态度不卑不亢。

康熙站起身,在暖阁内踱了几步,忽而转身,目光灼灼地看向韦小葆:“韦卿,你与朕说实话,你这套……‘科学管理’之法,可能推而广之?可能用于这大清朝的其它衙门,乃至……天下州府?”

终于问到核心了。韦小葆心中了然,知道展示更大价值的时候到了。他略一沉吟,组织语言道:“回皇上,臣此法,其核心在于‘循理而行,数据决策,优化流程,激励人心’。但凡有组织、有流程、有资源投入之处,无论是御膳房,还是六部衙门,或是漕运、织造、乃至军需后勤,理论上皆可应用。”

他顿了顿,见康熙听得专注,便继续深入:“譬如户部钱粮征收、仓储管理,可引入统计学模型,精准预测、合理调配,减少损耗与贪腐空间;工部工程营造,可应用关键路径法,优化工期,控制成本;兵部武备制造、驿传系统,亦可进行流程再造,提升效率。甚至……地方州府的税赋、刑名、教化等事务,若能建立标准化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流程,亦能提升政令通达与执行效率。”

韦小葆没有夸口包治百病,而是谨慎地强调了“理论上皆可应用”,并指出了前提条件:“然,推行此法,需上下一心,需打破陈规积习,需建立新的数据体系与考评标准,阻力必然不小。且需因地制宜,不可一概而论。但其核心思想——以最小成本求取最大效益,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之理。”

康熙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光芒越来越盛。韦小葆的描述,为他勾勒出了一幅吏治清明、效率倍增的蓝图。这远比单纯擒拿一个鳌拜,更让他心动。擒鳌拜是铲除障碍,而此法,却是强健国体的根本之道!

“说得好!‘以最小成本求取最大效益’,此言深得朕心!”康熙抚掌赞叹,“我大清立国未久,百废待兴,然衙门积弊,效率低下,亦是顽疾。韦卿,你既身怀此术,朕岂能让你屈就于区区一御膳房?”

他走回御案后,提笔蘸墨,沉吟片刻,朗声道:“韦小葆听旨!”

“臣在!”韦小葆立刻起身肃立。

“尔才堪大用,敏而善谋。着,即日起擢升尔为工部右侍郎兼领内务府营造司郎中,加‘格物院行走’衔,赏双眼花翎,准随时递牌子请见!”

旨意一下,连侍立一旁的张德顺都暗自吸了口凉气!

工部右侍郎,这可是从二品的部院大员!直接进入了帝国的核心决策圈层!虽然右侍郎通常为佐贰官,但品级和地位已非御前侍卫副总管可比。兼领内务府营造司郎中,则是将宫廷内部的部分工程、制造事务也划归其管理,权力触及实际利益。而“格物院行走”这个前所未有的头衔,更是意味深长,显然是为其“科学”研究特设的通道,享有超然的顾问地位。双眼花翎与随时请见,则是恩宠与信任的极致体现!

这一步,堪称鲤鱼跃龙门!从一个多月前身份暧昧的“假太监”,到如今的部院侍郎、天子近臣,韦小葆的崛起速度,足以让整个朝野为之侧目。

韦小葆心中亦是心潮微涌,但迅速被理性压制。他立刻跪伏于地:“臣,韦小葆,叩谢皇上天恩!必当鞠躬尽瘁,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新职位分析:工部右侍郎(平台更高,可接触国家工程、技术体系)、内务府营造司(实践基地,可进行技术试验与应用)、格物院行走(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议通道)。权力、资源、平台均获大幅提升。

风险同步增加:将直接面对更复杂的利益纠葛、更顽固的保守势力、以及更高的期望压力。

“爱卿请起。”康熙亲手扶起韦小葆,语重心长道,“朕予你此职,望你莫负朕望。工部掌管天下工程、水利、匠作,乃国之基石,然积弊亦深。朕望你能将你那‘科学管理’之法,用于工部事务,革除旧弊,提升效能。这‘格物院’,朕许你招募精通算学、格物之人,专事研究,若有成果,可直接呈报于朕!”

“臣,定当竭尽全力,以科学之法,强我大清!”韦小葆郑重承诺。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舞台不再局限于宫廷一隅,而是扩展到了整个帝国的层面。他将用理性的尺规,去丈量这个古老的国度,尝试撬动那沉重而僵滞的齿轮。

新的任命,如同一声号角,宣告了韦小葆正式以“科学改革者”的身份,登上了波谲云诡的大清政治舞台。一场由数据、逻辑与效率主导的风暴,即将在工部乃至更广阔的领域酝酿。而此刻,在京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另一双关注着他一举一动的眼睛,也因这道任命而变得更加深邃。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觉得是时候,与这位名声鹊起、深得鞑子皇帝信任,却又似乎与众不同的“韦爵爷”,进行一场更深入的对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