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87章 一见钟情的生物学解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7章 一见钟情的生物学解释

当晚,队伍在下一处城镇的客栈住下。与往常不同,韦小葆没有立刻召集众人总结行程或规划明日路线,而是罕见地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连双儿都被他温和地请了出去,只留一盏孤灯相伴。

他坐在桌前,面前摊开一张白纸,手中炭笔却久久未曾落下。脑海中,白天溪边那惊鸿一瞥的景象,不受控制地反复上演。那淡青色的背影,那转身瞬间的绝美容颜,那清冷疏离的眼神……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如同烙印。

更让他心烦意乱的是,随之而来的那种生理上的强烈反应——心脏失控的狂跳,脸颊莫名的燥热,呼吸的急促,甚至到现在,回想起那一幕时,胸腔里依然残留着一丝异样的悸动。

“这不科学……”韦小葆放下炭笔,揉了揉眉心,低声自语。他习惯于掌控,习惯于用理性和逻辑理解并应对一切。但这种完全超出他控制范围、源于自身内部的剧烈扰动,让他感到既陌生又警惕。

他决定,必须将这次异常事件纳入分析范畴。既然无法忽略,那就彻底解剖它。

他闭上双眼,开始进行严格的内省与溯源分析。

“首先,是视觉信号输入。”他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开始记录和解析之前的每一个步骤,“目标物体(青衣少女)的形态、色彩、动态,通过视觉神经捕获,其信号强度远超寻常环境刺激,导致视觉皮层异常活跃。”

“随后,信号被传递至大脑边缘系统,尤其是……”他脑海中浮现出大脑的结构图谱,“……杏仁核。此区域负责情绪处理。异常强烈的视觉信号引发了杏仁核的强烈响应,产生了……‘惊艳’、‘震撼’的初级情绪评估。”

“紧接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被激活。”他的思维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急剧飙升。这解释了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以及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导致脸颊发热)等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这是一种典型的‘战斗或逃跑’反应的生理准备状态,虽然诱因并非威胁,而是极度的……吸引力?”

“同时,”他继续深入分析,“大脑的奖赏回路被强烈激活。腹侧被盖区释放大量多巴胺,投射到伏隔核和前额叶皮层。多巴胺的激增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和‘想要接近’的动机。这类似于成瘾物质初期的作用机制,促使个体寻求重复该刺激。”

“可能还有苯乙胺的参与,”他沉吟着,“这种神经递质与浪漫吸引和兴奋感有关,能进一步提升情绪和精力水平。”

他将这些分析在脑海中汇总,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生物学模型:

【事件】:高强度审美视觉刺激(目标:青衣少女)

【主要神经与内分泌响应】:

1. 杏仁核:强烈情绪标记(惊艳)。

2. 去甲肾上腺素:↑↑↑ (生理唤醒:心跳、呼吸、血压、面颊发热)。

3. 多巴胺:↑↑↑ (奖赏、愉悦感、接近动机)。

4. 苯乙胺:(疑似) ↑ (兴奋、精力提升)。

5. (可能涉及其他激素如血清素水平波动,影响情绪专注度)。

【主观体验】:强烈的心动感、注意力高度集中目标、持续的回忆与想象、伴随生理兴奋状态。

“所以,所谓‘一见钟情’,”韦小葆得出结论,试图用冰冷的术语覆盖那灼热的情感,“本质上,是在特定条件下,由高强度外部刺激引发的一系列神经化学反应和内分泌紊乱的综合表现。其核心驱动力,是大脑奖赏系统对‘高价值潜在伴侣信号’的本能性过度响应。”

他试图用这个结论来说服自己,这只是一次偶然的、剧烈的生理心理扰动,如同一次小型的神经“风暴”,会随着时间推移和刺激源的消失而逐渐平息。

然而,当他再次回想起那双清冷的秋水明眸时,那刚刚构建起的理性解释框架,似乎微微晃动了一下。多巴胺带来的愉悦余韵,去甲肾上腺素留下的兴奋感,依然在神经末梢隐隐作祟。

“目标价值评估……”他无意识地在白纸上写下了这个词。在他的模型中,大脑之所以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必然是潜意识里对目标进行了极高的“价值评估”。这价值,包括那无可挑剔的容貌(生物学上的健康与繁衍价值信号),那清冷脱俗的气质(可能暗示的独特性与社会价值?)……

他发现自己无法轻易将这个“目标”简单地数据化、模型化。那惊鸿一瞥的印象,包含了太多无法量化的、感性的元素。

“变量过于复杂,且数据样本仅有一次接触,无法进行有效的回归分析。”他有些烦躁地放下炭笔,意识到自己的科学工具在面对这种极端个人化、主观化的体验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理性的分析,可以解释心跳为何加速,可以解释血液为何上涌,可以解释为何思绪会被占据。但它无法完全解释,为何是“那一个”特定的身影,能引发如此连锁反应?为何在分析了所有生理机制后,心底那份想要再次见到“她”的冲动,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发清晰?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让夜风吹散房间内略显沉闷的空气。夏夜的星空璀璨,但他眼前仿佛仍晃动着那抹淡青色的光影。

“生物学解释……只能描述过程,无法定义本质么?”他望着星空,第一次对自身所坚信的“万物皆可建模”产生了一丝微小的动摇。或者说,他意识到,有些模型,其变量和参数可能复杂到超越他目前的理解范畴。

这次意外的“心动”,如同一滴落入清水的墨汁,正在他井然有序的理性世界里,缓慢地、却不容抗拒地扩散开来。他知道,仅仅完成生物学层面的解构,还远远不够。这个突如其来的高优先级“变量”,已经干扰了他的系统稳定,他必须找到与之共存,甚至……将其纳入掌控的方法。

一个模糊的念头开始在他心中成形:或许,需要启动一个全新的“项目”,来专门应对这个意外出现的、代号为“阿珂”的极高复杂度变量。

理性的灯塔,第一次照见了自身内部一片未知的、汹涌的感性海洋。而韦小葆,这个坚信逻辑的导航者,决定不再回避,而是要绘制这片新海域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