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103章 敌我力量对比分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技术参谋部的院落成了肃州大营最忙碌也最安静的地方。与外面操练的喊杀声、车马喧嚣声不同,这里只有算盘珠子的噼啪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偶尔低声讨论的嗡嗡声。空气中弥漫着墨汁、旧纸张和一丝新木料的气息。

韦小葆拒绝了所有将领立刻出兵侦察或寻求小规模接触的建议。他的第一道正式军令,是要求参谋部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葛尔丹力量的全面、量化分析。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韦小葆站在临时用木板拼凑成的大型绘图桌前,对围拢过来的各组负责人说道,“我们要的,不是模糊的‘势大’,而是精确到每个千人队可能的位置,每条补给线路的承载量,甚至他们战马的平均膘情。我们要把葛尔丹,从一头恐怖的巨兽,拆解成一个个可以测量、可以计算、可以针对的零部件。”

这道命令让初来乍到的参谋们既感压力,又隐隐兴奋。他们从未想过,军国大事竟可以如此……“格物”。

情报分析组率先行动。算学博士周铭带领组员,将过去三年所有关于葛尔丹的边关奏报、商人传闻、俘虏口供、甚至互市记录,全部搜集起来。他们不再满足于“骑兵数万”、“粮草充足”这类模糊描述,而是试图从中提取具体数字。

“看这里,”周铭指着一份半年前的奏报,“‘葛尔丹于乌兰布通集结,旌旗遮天,帐篷连绵二十里’。根据常规帐篷间距和营地布局,我们可以反推其大致兵力。”

“还有这份商队记录,‘见驼队运粮,首尾不相见,绵延半日路程’。根据驼队行进速度和常见载重,可估算这批粮草的大致数量。”

他们甚至通过分析不同季节葛尔丹部队的活动范围、与各部落的互动频率,来推断其兵力投放重点和联盟稳固程度。

工程技术组的匠头们则带着测绘人员,根据现有地图和新的侦察信息(韦小葆派出了少量精锐夜不收,但任务重点是测绘地形而非接敌),开始精确标注山川、河流、水源、隘口。他们重点分析葛尔丹可能的进军路线和补给线路。

“大帅请看,”老匠头赵德胜指着一条蜿蜒的河谷,“此乃葛尔丹南下必经之路之一。河谷狭窄,两侧高地若能构筑工事,便可控其咽喉。且根据水源和草场分布,其大军每日行进距离,在此路段应有上限。”

后勤统筹组的压力最大。户部主事孙文远带着手下,一头扎进了堆积如山的旧账册里。他们不仅要理清目前大营的粮草、军械库存,还要根据分析组提供的葛尔丹兵力数据,模拟推算其维持大军所需的消耗,并找出其补给线最脆弱的节点。

“假设葛尔丹有战兵五万,辅兵及随行人员倍之,人马合计逾十五万。”孙文远在纸上飞快计算,“人日食米一斤半,马日食草十斤、料三斤……其每日仅粮草消耗便是一个天文数字!其补给线漫长,主要依赖驼队,从科布多至此,路途遥远,损耗至少三成!若能断其粮道十日,其军必乱!”

韦小葆穿梭于各组之间,听取汇报,提出问题,引导方向。

“周博士,葛尔丹各部族的出兵比例和战斗力差异,能否从他们获得的战利品分配和出现频次中分析出来?”

“赵匠头,标注出所有适合伏击辎重队的地点,按实施难度和效果排序。”

“孙主事,计算一下,如果我们在这些节点进行骚扰,需要多少兵力,能达到何种程度的迟滞效果?”

大量的数据被汇集、清洗、交叉验证,然后通过表格、图表(韦小葆引入了简单的柱状图和曲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原本模糊不清的葛尔丹形象,渐渐变得清晰、立体,甚至……不再那么可怕。

十日后,一份厚厚的《葛尔丹部敌情分析及我军应对策略初步报告》摆在了韦小葆的案头。报告分为几个部分:

1. 兵力构成与部署推测: 推断葛尔丹核心精锐约三至四万,附属部落兵力两万余人,总兵力并非传闻的十万之众。其主力目前分散在几个主要草场,尚未完成全部集结。

2. 补给线与脆弱性分析: 明确标出了三条主要补给线路,并指出其中两处关键隘口和一处水源地是命门。

3. 作战模式总结: 擅长骑兵突袭和包抄,缺乏攻坚手段和持久战准备,各部族协同存在间隙。

4. 天时地利影响: 分析了未来两月的气候(风沙、降雨)对双方行军、作战的可能影响。

5. 初步策略建议: 避其骑兵锋芒,依托要点构筑坚固防御体系;组建快速机动部队,持续骚扰其漫长补给线;利用其内部矛盾,进行分化瓦解。

韦小葆仔细翻阅着报告,眼中闪烁着光芒。这才是他想要的战争!不再是迷雾中的赌博,而是基于数据和逻辑的精密推演。

他将报告的核心结论,向主要将领做了简要通报。

当听到葛尔丹实际兵力可能只有五六万,且补给线如此脆弱时,众将一片哗然。

张玉麟副将忍不住道:“大帅,这些……这些皆是推算,万一有误……”

“张将军,”韦小葆平静地打断他,“推算基于现有所有信息,并给出了置信区间。这比我们凭空猜测‘敌势浩大’要可靠得多。至少,我们现在知道了该朝哪里用力,该防范什么。”

他指着地图上那几个被标记出的补给线节点:“从现在起,我们的首要目标,不是寻找葛尔丹的主力决战,而是确保他无法顺畅地得到补给。同时,在他南下的必经之路上,给他准备几个‘惊喜’。”

敌我力量对比分析,如同在黑暗的战场上点亮了一盏探照灯。虽然无法照亮每一个角落,但至少指明了方向,驱散了部分未知的恐惧。韦小葆用理性的手术刀,将“葛尔丹”这个令人畏惧的符号,解剖成了可以被理解和应对的具体问题。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基于这份详尽的“体检报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