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23章 双面间谍的诞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成功配制出能够有效对抗海大富毒药的解药,让韦小葆紧绷的神经获得了片刻的松弛。体内那如影随形的隐痛被压制到最低,仿佛一直笼罩在头顶的阴云透出了一丝微光。然而,这并未让他感到高枕无忧,反而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处境的微妙与危险。

他现在脚踏两条船,一条是通往权力核心、闪烁着理性与求知光芒的“康熙号”,另一条是隐藏在阴谋深处、散发着腐朽与死亡气息的“海大富号”。这两条船航向未知,随时可能倾覆,或者……互相碰撞。他必须成为一个技艺高超的“双面间谍”,在两者之间维持危险的平衡,并利用信息差为自己营造一个尽可能安全的生存空间。

他的首要任务是 “信息隔离” 。在康熙(小玄子)面前,他是那个有些小聪明、喜欢“瞎琢磨”、能解答各种稀奇古怪问题、还能做出有趣玩意的小桂子。他谨慎地控制着透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确保既能让康熙保持兴趣和依赖,又不会显得过于惊世骇俗,引来不必要的探究。他绝口不提自己的来历、与海大富的关系以及体内的毒患,将这段关系严格限定在“知识探讨”和“主仆情谊”的框架内。

而在海大富那边,通过那个御马监的老太监刘公公,他则扮演着另一个角色:一个战战兢兢、被毒药控制、偶尔因为有点小机灵被皇帝叫去解闷、但始终牢记自身处境、不敢有丝毫异心的棋子。每次领取“解药”时,他都会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虚弱”和“恭顺”,并“无意”间透露一些经过筛选的、关于康熙动向的无关紧要的信息,比如“皇上近日似乎对西洋自鸣钟很感兴趣”、“皇上问起过宫外集市的热闹景象”等等。这些信息真假掺半,既满足了海大富的窥探欲,又不会暴露康熙的真实意图或他与康熙关系的深度。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这双重身份,韦小葆在脑中建立了一个更精细的 “信息处理与风险评估系统”。

信息输入分类:他将从康熙处获得的信息标记为【K级】,包括其情绪状态、关注焦点、对某些大臣或事务的私下评价(极其谨慎地听取)、以及偶尔流露出的对鳌拜等权臣的不满。将从海大富渠道获得的信息(主要是指令和试探)标记为【h级】。将从底层太监赌局和人脉网络中收集的宫中流言、各宫动态标记为【G级】。

信息交叉验证:他将【K级】、【h级】、【G级】信息进行比对。例如,当【h级】信息显示海大富对康熙关注西洋器物表示出异样兴趣时,他会结合【K级】信息中康熙的真实态度(可能只是好奇),以及【G级】信息中是否有相关人物(如钦天监的传教士)活动异常,来评估海大富的真实意图和潜在风险。

风险评估与应对预案:对于每一条可能引发冲突的信息,他都预先设想多种应对方案。例如,如果海大富命令他打探康熙对鳌拜的具体看法(高危任务),他预设的回应是:以自身地位低微、无法接触核心决策为由婉拒;或者提供一些模糊的、符合大众认知的泛泛之谈(如“皇上似乎对鳌少保有些敬畏”);最坏情况下,考虑向康熙有限度地“坦白”部分受胁迫的处境,寻求庇护。

这个系统让他不再是被动地接收和反应,而是开始主动地管理和利用信息流。他像下棋一样,推算着每一步可能带来的后果,精心布置着自己的防线和退路。

一天,康熙在探讨完一个关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问题后,显得有些心事重重,屏退左右,对韦小葆叹道:“小桂子,你说这满朝文武,表面恭敬,背地里究竟有几人真心为国,几人只知结党营私,窥伺朕这宝座?”这话语里带着少年皇帝难得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孤独与愤怒。

韦小葆心中剧震,这是【K级】高危信息!直接关联权力斗争核心。他立刻启动风险评估:皇帝在宣泄情绪,需要的是倾听和有限的共鸣,而非具体指证或解决方案。他绝不能提及任何具体人名(尤其是鳌拜),也不能表现出对朝局的深入了解。

他低下头,用充满“朴素忠君”思想的语气回答:“小玄子是天下的主子,心怀天下,自然看得比奴才这等蝼蚁明白。奴才不懂那些大道理,只知道谁让主子不开心,谁就是坏人。奴才……奴才只盼着主子能天天开心,有什么烦心事,要是能像琢磨那些物理道理一样,一步步解开就好了。”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回双方熟悉的“解决问题”模式,既表达了立场,又规避了直接评论朝臣的风险。

康熙听了,怔了半晌,苦笑着摇摇头:“一步步解开?谈何容易……罢了,不说这些了。”他没有再深谈,但看向韦小葆的目光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暖意,似乎在这种毫无利益瓜葛的“纯粹”关系中,找到了一丝慰藉。

另一方面,海大富的试探也在升级。刘公公传来的口信不再仅仅是询问康熙的日常,开始更具体:“海公公想知道,皇上近日可曾单独召见过鳌少保?所谈何事?”“皇上书房里,可有一部蓝布封皮的《四十二章经》?”

面对这些更敏感的问题,韦小葆的应对愈发谨慎。关于鳌拜,他回复:“奴才身份低微,鳌少保入宫觐见,规矩森严,奴才无法近前,只远远看到过鳌少保出宫,气势威严得很。”关于《四十二章经》,他则表示:“奴才在书房外伺候时,似乎见过类似的书,但不敢确定,更不知皇上是否看重。”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既没有断然拒绝引起怀疑,也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情报,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行走在康熙的信任与海大富的胁迫之间,韦小葆感觉自己就像在刀尖上跳舞。但他不再是初入宫时那个只能被动承受的少年了。自制的解药给了他身体上的底气,而精心构建的信息处理系统和日益纯熟的演技,则给了他周旋的智慧。

双面间谍的身份固然危险,但也赋予了他独特的优势。他比海大富更了解康熙的真实想法和潜力,也比康熙更清楚海大富这条隐藏在暗处的毒蛇的威胁。这信息差,就是他最大的武器和护身符。

他知道,这种脆弱的平衡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海大富的耐心是有限的,而康熙迟早会面临真正的亲政考验。风暴正在积聚,他必须在这最后的平静期里,继续强化自己的位置,并准备好在那不可避免的抉择时刻,做出最理性的判断。

他既是棋子,也在努力成为棋手。在这盘错综复杂的宫廷棋局中,他要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