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54章 总舵主的震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国水乡,暮色四合。一处隐秘的庄园书房内,陈近南正就着烛光,批阅着来自各地分舵的文书。窗外细雨淅沥,敲打着芭蕉叶,更衬得室内一片静谧。然而,这份静谧,在他拆开李力世以密语写就、由心腹快马加鞭送来的青木堂急报后,被彻底打破了。

信的前半部分,汇报了尹香主殉难、堂口兄弟悲愤难平,以及韦小葆受邀与会之事。陈近南眉头微蹙,对京中局势的恶化感到忧心,也对韦小葆的动向格外关注。当他看到韦小葆并未支持激进刺杀,反而拿出了一份所谓的“风险评估与可行性分析报告”时,他捻须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是更深的探究。

“此子行事,果然迥异常人……”他喃喃自语,继续往下看。

接下来,便是韦小葆那番关于“非对称发展战略”的详细阐述。李力世的文笔朴实,却尽可能完整地记录了韦小葆当时的言论,从对现有刺杀计划的冰冷剖析,到提出避开清廷武力优势,转而发展经济、情报、教育的三大支柱,再到描绘那幅通过财富积累、信息掌控和人才培养来从根本上动摇清廷统治根基的宏大蓝图。

起初,陈近南是疑惑的。经济?情报?教育?这些词汇他当然懂,但将它们提升到与“反清复明”大业核心战略同等的高度,甚至视为更优的路径,这完全超出了他毕生的认知框架。他一生致力于联络豪杰、积蓄武力、等待时机,所思所想无不是如何壮大反清武装,如何寻找战机。韦小葆的这套理论,听起来像是迂阔的书生之见,或是畏战避战的托词。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他脸上的疑惑渐渐被凝重所取代。韦小葆的论述并非空谈,而是有着严密的逻辑链条。他指出与清廷正面武力对抗的绝对劣势,如同一个冰冷的现实,砸在陈近南心头,这是他内心深处一直清楚,却不愿过多正视的残酷事实。天地会发展至今,看似声势浩大,但核心力量与庞大的清帝国机器相比,无异于萤火之于皓月。

“……若我们一直与之比拼武力、暗杀,就如同与一个巨汉比拼力气,我们永远是处于绝对劣势的一方,每一次碰撞,都可能伤筋动骨。”

看到此处,陈近南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这正是他一直以来竭力避免会内兄弟盲目行动的原因,也是他深感无力之处。

接着,韦小葆提出的“财”、“信”、“才”三大支柱,以及三者相辅相成的论述,开始在他脑中盘旋。积累财富,支撑行动;编织情报,洞悉先机;培养人才,着眼未来。这不再是零敲碎打的江湖手段,而是一套系统的、着眼于长远的建国方略的雏形!尤其是那句“当我们的财力足以影响一方经济,我们的情报网络能洞悉朝廷机密,我们培养的人才遍布各行各业甚至渗透进其官僚体系内部时……届时,清廷这棵大树,或许无需我们费力砍伐,其内部已然被蛀空,只需轻轻一推。”

这段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陈近南思维中固有的迷雾!他猛地站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胸膛微微起伏。

他一直将“反清复明”视为一场需要毕生之力、甚至需要数代人前仆后继的悲壮事业,充满了牺牲与不确定性。但韦小葆的描述,却为他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一种不依赖于某场决定性战役的胜负,不依赖于某个英雄人物的横空出世,而是通过持续、隐蔽、系统性的力量积累,从内部瓦解对手的“降维打击”!

这不再是传统的改朝换代,这更像是一种……文明的竞争,体系的对抗!

“釜底抽薪……润物无声……”他重复着玄贞道人在信中的感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这八个字,精准地概括了韦小葆战略的精髓。与这种宏大的、着眼于根基的谋划相比,以往那些刺杀几个贪官污吏、劫掠几批官银的行动,显得何其短视和微不足道!

他走到窗前,任由冰凉的雨丝随风拂在脸上,试图让自己沸腾的思绪冷静下来。韦小葆的这套战略,无疑具有惊人的前瞻性和诱惑力,但其可行性呢?需要投入多少资源?需要多长时间?过程中如何保密?如何应对清廷的察觉与反制?这些都是极其严峻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这套战略几乎完全颠覆了天地会现有的组织形态和行动模式。会中兄弟大多草莽出身,习惯于快意恩仇,让他们转而去做生意、搞情报、教书育人,他们能接受吗?总舵内部,那些与自己理念不尽相同的元老,会支持这种看似“怯战”的转型吗?

陈近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意识到,韦小葆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战略建议,更是一场对天地会灵魂的拷问。是继续沿着传统的、充满悲情色彩但前路渺茫的武装反抗道路走下去,还是冒险踏上这条全新的、充满未知却可能通向更广阔天地的“非对称”征途?

这个选择,太重了。

他回到书案前,再次拿起那封密信,目光落在最后关于韦小葆对“报仇”的重新定义上——“让他活着看到他所效忠的体系是如何从内部开始腐朽的”。这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理性,让陈近南感到一阵寒意,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或许才是对敌人最彻底的打击。

“此子……真乃异数。”陈近南长叹一声,将密信小心翼翼地收好。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做出决断。青木堂不可久无香主,京畿重地的战略走向需要明确。而韦小葆此人,无论是其才具,还是其带来的这套惊世骇俗的理论,都已然成为天地会未来发展无法忽视的关键变量。

他需要亲自去一趟京城。不是以总舵主的身份去施压,而是以一个求索者的心态,去与那个年轻的工部侍郎,进行一场决定天地会命运的深入对话。韦小葆的理论如同一块巨大的陨石,砸入了陈近南坚守多年的信念之湖,激起的波澜,正在迅速扩散,即将改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