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106章 标准化施工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水泥的成功试制,解决了材料的核心难题,但韦小葆深知,拥有先进的材料和设计,若没有高效的施工方法,依然无法在葛尔丹大军压境前完成防御体系的构建。传统的筑城方式,依赖工匠个人经验和大量人力堆砌,工序混乱,效率低下,质量参差不齐。他需要将现代工业的“标准化”与“流水线”理念,植入这座古老的兵营。

肃州以北三十里,选定的第一座棱堡建设工地,此刻已不再是荒芜的河谷,而是一个庞大而喧嚣的露天工厂。韦小葆没有像传统将领那样仅仅下达命令然后等待结果,而是亲自驻扎在工地旁,将这里变成了他推行“标准化施工法”的第一个试验场。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将复杂的棱堡建设工程,按照“格物致知”的精神,拆解成一系列清晰、独立、可重复的“标准工序”。

工程技术组的匠头们根据最终确定的棱堡图纸,在韦小葆的指导下,编制出了详细的《棱堡筑造标准作业流程》。这份流程册子,不再是用晦涩的文言文描述,而是配以简明的图示和数字,规定了从地基开挖到墙体浇筑的每一个步骤:

1. 勘察放样组: 专司使用标竿、绳索和简易水平仪,严格按照图纸尺寸,在实地标定出棱堡的精确轮廓、棱角位置和墙基走向。他们不参与具体施工,只确保“形”的准确。

2. 地基处理组: 依据土力学数据,负责挖掘符合要求深度和宽度的基槽。遇到软土则按标准打入加固木桩,遇到岩石则按规程进行爆破或凿平。完成后,需由质检人员用标准量具验收。

3. 模板预制组: 在后方工棚内,按照统一规格,批量制作浇筑墙体所需的木模板。模板的尺寸、支撑结构都有严格规定,确保拼装快捷、接缝严密、能够承受混凝土压力。

4. 混凝土配制组: 这是核心环节。韦小葆引入了标准的体积配比桶(“一桶水泥,两桶沙,四桶碎石”),并规定了严格的搅拌时间和加水量。配制好的混凝土需在规定时间内使用,避免初凝。

5. 浇筑与振捣组: 负责将混凝土倒入支设好的模板内,并使用特制的木夯或铁钎进行充分振捣,排出气泡,确保密实。分层浇筑,每层厚度都有明确要求。

6. 养护与拆模组: 混凝土初凝后,负责定时洒水养护,防止开裂。达到规定强度后,按顺序安全拆模。

每一道工序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操作标准、质量要求和时间节点。不同工序的班组之间,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当勘察组完成一片区域放样,地基组立刻进场开挖;当地基处理完毕,模板组已提前将预制好的模板运抵现场拼装;模板刚支设好,混凝土组的独轮车或挑担便已将拌合好的混凝土运到……

韦小葆还引入了简单的“施工进度看板”,用不同颜色的木牌标示各区域的工程状态(未开始\/进行中\/已完成\/待验收),让整个工地的进展一目了然。

这种前所未有的施工方式,起初让习惯了各自为战、凭经验办事的工匠和役夫们极不适应。有人觉得规矩太多,束手束脚;有人对那“死板”的配比和操作步骤不以为然。

工地上曾发生过这样一幕:一位老石匠负责的一段墙基,挖掘深度比标准浅了半尺,他凭借多年经验认为“足够了”。负责质检的年轻匠人坚持要求返工,两人争执起来。

韦小葆闻讯赶来,没有斥责任何人。他让那老石匠和质检员分别站在基槽两侧,然后让人抬来一块代表城墙压力的重石,悬在基槽上方。

“老师傅,您经验丰富,认为无事。他按标准办事,要求合规。”韦小葆平静地说,“但我们筑城,不是为了‘大概无事’,是为了‘万无一失’。这半尺的差距,平时或许无妨,但若敌军用撞车猛攻,或经历暴雨浸泡,可能就是墙体开裂、堡垒被破的关键!在战场上,这半尺,要用多少将士的性命来填?”

他让人取来标准尺,亲自跳下基槽,量出那欠缺的半尺,用石灰画上线。“返工!不仅要挖到标准深度,还要将槽底夯实三遍!我要的不是‘差不多’,是‘刚刚好’!”

这一幕,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从此,“标准化”、“按规程办事”的理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摒弃了混乱和无序,整个工地变得井井有条。由于分工明确,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熟练度迅速提升。预制模板和标准化配比混凝土,使得施工速度远超传统的砌石或夯土。原本预计需要数月才能完成主体的棱堡,肉眼可见地一天一个模样,以一种令人瞠目的速度拔地而起。

张玉麟等将领再次巡视工地时,看到的不再是乱哄哄的人群,而是一支支分工明确、动作迅捷、配合默契的“工程部队”。那高效、精准、甚至带着某种韵律感的施工场面,让他们彻底收起了对韦小葆“奇技淫巧”的最后一丝轻视。

“这……这哪里是在筑城,”张玉麟看着那已初具规模的、棱角分明的灰白色墙体,喃喃道,“这分明是在……‘生产’一座城啊!”

标准化的施工法,如同给韦小葆的军事改革装上了强大的引擎。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工程效率,更在潜移默化中,将精确、协作、纪律的工业化思维,注入了这支古老的军队。当第一座棱堡即将合拢之时,一种全新的力量,已然在这片土地上悄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