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拓奥奥特曼 > 第46章 纹路探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大胆的、令人振奋的猜想在他脑中轰然成形:难道,这古钟内部,包括那个核心符号在内的所有复杂纹路,并非简单的装饰或宗教图示,而是一种……高度精密的、用于操控和引导“秩序之声”(o-type能量)的……能量回路设计图?一种镌刻在青铜之上的、关于光之力量的……古老“说明书”?!

这个想法让他激动得几乎要战栗起来。

如果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如果他能破解这些古老纹路中隐藏的规律和奥秘,是否就意味着,他能够更主动、更高效地引导和运用体内的光之力?

甚至,开发出超越目前被动变身、能量剧烈消耗模式的新能力?

而不必每次都像是等待神灵赐福一样,依赖碎片那不确定的“施舍”和变身时几乎要榨干自身的巨大负担?

希望的火焰再次被点燃,并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炽烈。

他立刻调整了研究策略,不再仅仅局限于那个核心符号本身。

他开始将当初在清音观钟楼内,利用各种角度和光线拍摄到的、所有涉及内部纹路的高清晰度照片,全部导入电脑,进行全景式的数字化拼接和三维建模分析。

这是一个浩大得近乎疯狂的工程。

那些镌刻在古老青铜内部的纹路,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盘旋回转,疏密有致,仿佛一座微缩的、由金属铸造的、充满未知意义的迷宫。

他调动起作为一名优秀土木工程师,分析复杂桥梁结构应力分布、寻找关键受力节点时的那种超凡耐心和缜密技巧

运用cAd软件和简单的图像分析算法,试图从这片混沌的线条海洋中

找出潜在的规律、能量流动的假设路径、以及可能存在的关键“节点”或“枢纽”。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对自身内在力量的感知与“训练”。

每晚,在投入繁复的纹路研究之前,他都会强制自己静坐十五到二十分钟。不再是之前那种带着强烈目的性、急于求成的“驱使”和“呼唤”,而是调整呼吸,努力放空焦虑的思绪,双手轻轻覆盖在胸前的碎片上,尝试去“倾听”。

倾听体内那如同风中残烛般微弱、却真实存在的星火之光;

倾听碎片那冰冷漠然的物质形态之下,是否隐藏着与自身生命频率、或者与遥远古钟之间,某种极其细微的、超越物理距离的共鸣。

老道长那句“心到了,金石为开”的箴言,成了他此刻修行的心法总纲。

他不再执着于立刻得到力量的回应,而是将这种静坐感知,当作一种日常的冥想,一种对自身意念的锤炼,一种与体内光之痕迹的重新连接与熟悉。

起初的几天,除了双腿麻木和思绪如同脱缰野马般不断走神、睡着之外,几乎一无所获。

但或许是他的心境因为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而变得更为沉淀,也或许是这段时间频繁接触SEccpo数据库里关于秩序与混乱能量的一手信息、以及高强度、高专注度的纹路研究

无形中强化了他自身意识与“秩序”概念的连接与理解,某种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开始悄然发生。

大约在他成为“顾问”后的第二个周末,一个深夜。

金泽正对着电脑屏幕上那令人眼花缭乱、仿佛蕴含无限奥秘的青铜纹路三维模型发呆,右手无意识地在鼠标垫旁边的空白桌面上,凭着肌肉记忆和某种直觉,临摹着一个他标注为“节点γ”的、由三条主纹路交汇形成的、结构尤其复杂的旋钮状图案。

就在他的指尖虚拟划过那个节点中心凹陷处的瞬间——

嗡……

一声极其轻微、仿佛来自脑海深处而非现实世界的微弱嗡鸣响起!

紧接着,他感到胸前紧贴皮肤的位置,那枚碎片极其短暂地、如同生物呼吸般,散发出一丝微弱却无比清晰的温热感!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他眼角的余光瞥见,电脑屏幕上那个被他临摹的“节点γ”,其三维模型的对应位置,似乎极其短暂地“亮”了一下,仿佛被一道无形无质、却充满秩序感的光流瞬间勾勒、充盈了一遍!

金泽猛地屏住了呼吸,全身的动作瞬间凝固,连心跳都仿佛漏跳了一拍!

那丝温热感如同退潮般迅速消散,屏幕上的幻象也消失无踪,

一切恢复原状,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他长时间用眼过度产生的幻觉。

但他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虎口,清晰的痛感传来。不是幻觉!

刚才的的确确发生了些什么!碎片对特定的纹路节点产生了反应!

虽然这反应微弱、短暂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同在浩瀚沙漠中发现了一粒与众不同的金沙,但这无疑是“零的突破”!是黑暗中看到的第一丝曙光!

巨大的激动和兴奋如同电流般席卷全身,让他几乎要从椅子上跳起来。他强忍住呐喊的冲动,深呼吸了几次,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激动过后,是更深的思索和审慎。为什么是这个“节点γ”?他仔细回顾这个节点在整体纹路网络中的位置——它处于三条他认为可能是“能量主干道”的纹路交汇处,结构复杂,像是一个微小的、精密的调节阀或放大器。他尝试再次集中精神,用指尖在桌面更专注、更用力地临摹那个节点的图案,甚至在心里默想着“光”、“秩序”、“守护”等意念。

然而,碎片依旧冰凉,屏幕上的模型也再无任何异状。

显然,这种共鸣的触发,需要极其苛刻的特定条件。并非简单地复刻图形就能成功。是临摹时那种无意识、放松状态下偶然契合的“意念频率”?是自身体内光之力恰好处于某个微弱的活跃峰值?还是两者在那一刻达到了某种玄妙的同步?亦或是,需要某种外部的能量刺激作为“引信”?

这条路,方向似乎是对的,但前方依然迷雾重重,探索之路漫长而艰辛。

他拿起笔,在专用的研究笔记上,郑重地记下了今天的日期、触发的节点编号、以及详细的感受和后续失败的尝试。这微小的“星火”,必须小心呵护,并以此为线索,继续深入这片未知的青铜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