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拓奥奥特曼 > 第47章 体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节点γ”的微弱共鸣,如同在金泽沉寂的研究领域中投下了一颗石子,虽然未能立刻激起滔天巨浪,却让原本近乎凝固的水面,荡开了一圈圈充满希望的涟漪。他深知这第一步的珍贵,接下来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更加谨慎和精准。

他调整了研究计划,不再盲目地对所有纹路进行平均用力分析,而是将“节点γ”及其相连的三条主要纹路作为优先突破区,进行“深耕”。他尝试从材料学角度思考:古钟的青铜合金成分,是否对特定频率的振动有天然的筛选或增强作用?那些纹路的深度、宽度、转折角度的变化,是否对应着声波或能量流的阻抗、导向或聚焦?

他甚至异想天开地利用电脑音频软件,生成不同频率和波形的简单声波,然后观察这些声波的某些特性(如波腹、波节)是否与纹路图谱中的某些特征点存在模糊的对应关系。这无疑是大海捞针,且缺乏理论依据,但在这种前沿的、无人涉足的领域,任何看似荒谬的尝试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然而,现实的干扰总是不期而至。

就在“节点γ”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金泽接到了李国锋通过加密通讯频道发来的直接通知。不是学术会议,也不是资料更新,而是通知他,SEccpo为所有外聘顾问安排了一次“定期的、全面的健康体检”,地点就设在那个“先进声学材料与应用实验室”附属的医疗部门。

“体检?”金泽看到这两个字的瞬间,浑身的警惕神经就像被无形的针扎了一下,瞬间绷紧。一种本能的不安感迅速蔓延开来。

“嗯,算是顾问团队的福利之一,确保各位专家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李国锋的语气透过加密频道传来,平稳得听不出任何波澜,仿佛在陈述一件再普通不过的行政事务,“毕竟,你们的工作性质特殊,有时可能需要接触非常规环境或处于高强度压力下。建立一份详细的健康基线数据,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各位的身体状况,并在必要时提供最合适的医疗支持。这次体检也会包含一些基础的压力耐受性和心理适应性评估,都是为了未来更顺畅的协作。”

理由冠冕堂皇,逻辑严密,充满了组织上的关怀与专业性,几乎无懈可击。但金泽心里瞬间雪亮——这绝不是什么“福利”!这是军方对他进行更深入“摸底”的另一种方式,一次披着关怀外衣的、系统性的生理与心理探查!

他们想知道,这个频繁接触异常能量场、甚至极有可能是“代号:钟鸣”人间体的金泽,他的身体内部是否已经发生了某种超越常人的、肉眼不可见的变化?他的血液成分?他的神经传导速度?他的大脑活动模式?尤其是,他的心理状态是否稳定?对超常事件的承受底线在哪里?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倾向?

他不能拒绝。任何犹豫或推脱,在此刻都会显得异常扎眼,等同于不打自招。

“明白了。感谢组织关心。请问具体时间和注意事项?”金泽压下心头的波澜,用尽量平静甚至带有一丝例行公事的语气回应。

“时间安排在明天下午两点。地点我稍后发给你。常规禁食禁水要求即可。”李国锋说完,便结束了通讯。

放下通讯器,金泽靠在椅背上,感觉后背有些发凉。这次“体检”,无疑是他成为顾问以来,面临的最直接、也最难以规避的实质性检验。他就像一个即将被送上精密检测台的未知样品,每一个数据都可能被放大分析,成为评估他“价值”与“风险”的依据。

第二天下午,金泽准时来到了位于高新区的那家实验室附属医疗部门。从外面看,它与普通的社区医院或私立诊所并无太大区别,安静、整洁。但内部的安检流程却透露着不寻常的严格,并且随处可见一些他不认识的、造型奇特的监测设备指示灯在默默闪烁。

接待他的护士笑容标准,流程规范,但眼神中缺少普通医院的人情味,更像是在执行一套设定好的程序。

体检项目确实如李国锋所说,非常“全面”,甚至全面得有些过头了。

抽血不再是简单的几管,而是分门别类采集了超过十管样本,标注着不同的检测目的(有些目的名称相当专业晦涩)。心电图和脑电图的监测时间远超常规,并且是在不同的状态下进行——静息、轻度认知负荷(如心算)、以及……在隔音室里,聆听一段混合了各种自然声音和白噪音,其中似乎极其隐蔽地掺杂了某些特定频率声波的音频。金泽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个频率与N-type能量频谱图中的某些特征点有些模糊的相似,这让他瞬间警觉,全程努力控制着自己的生理反应,避免出现任何异常波动。

视力、听力测试也异常细致,尤其是在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和分辨力上。肺功能检查甚至包括了对呼出气体成分的快速采样分析。

而所谓的“基础压力测试和心理评估”,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博弈。问卷里的问题看似普通,如“您在面对突发意外时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您如何看待‘规则’与‘特殊情况’之间的关系?”,但选项的设置极其微妙,很容易暴露答题者深层的价值观和决策模式。还有一些情境模拟题,描述了一些模糊的、涉及“保密信息”与“公共利益”冲突的困境,要求他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

整个过程中,最让金泽感到意外和压力的,是负责部分核心检测项目操作与数据监控的人——居然是沈思邈博士。

她换上了一身洁白的白大褂,戴着浅蓝色的医用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冷静、锐利、如同精密仪器般的眼睛。她操作那些复杂的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时,动作娴熟、精准、一丝不苟,全程除了必要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指令(“请放松颈部肌肉”、“现在请想象一片宁静的湖泊”、“听到提示音后请尽快按键反应”),几乎不与金泽进行任何工作之外的交流。她身上那种混合着实验室冷静与学术探究欲的气质,在这种医疗环境下,显得愈发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