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拓奥奥特曼 > 第122章 最后的宁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圆明园内,秋日的宁静首先被天空中突然出现的、低空快速掠过的武装直升机群打破。巨大的轰鸣声吸引了所有游客的注意,人们纷纷抬头,脸上露出惊讶和好奇。

紧接着,园区内的广播系统响起了紧急通知,最初还是相对温和的语调:“各位游客请注意,接上级通知,园内即将进行紧急消防演习,请各位游客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有序从最近出口撤离。重复……”

然而,很快,看到大量穿着黑色作战服、携带奇特装备的“长城”部队士兵,以及成队的武警和警察跑步进入园区,开始设置路障和隔离带时,一些敏感的游客开始意识到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妈妈,那些叔叔拿的枪好大!”戴红帽子的小女孩有些害怕地抱紧了妈妈。

年轻的母亲看着士兵们凝重紧张的表情和迅速展开的队形,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紧紧拉住女儿的手,开始随着人流往出口方向移动。

陈明远教授看着窗外迅速集结的部队,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不仅没有感到害怕,反而有一种“果然如此”的释然,以及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立刻冲出办公室,对着还在有些茫然的工作人员大喊:“快!不是演习!是真的紧急情况!帮助引导游客,特别是老人和孩子!优先确保人员安全!”

他自己则逆着人流,冲向存放重要文物档案和监测数据的资料室。那里有他几十年心血整理的圆明园研究资料,以及最近记录异常现象的原始数据,他必须在可能的灾难发生前,尽可能地将这些宝贵的资料转移出去。

疏散工作开始了,但在最初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混乱。部分外国游客对广播内容不理解,需要工作人员反复用多种语言解释;一些老年游客行动缓慢,在拥挤的人流中显得步履维艰;更有少数沉浸在拍照中的游客,对撤离命令置若罔闻,直到士兵和警察上前严肃劝离。

天空中,更多的直升机出现,其中几架明显是新闻媒体的,试图靠近拍摄,立刻被军方的直升机拦截并引导离开。远处,隐隐传来了防空警报低沉而悠长的声音,如同无形的波纹,掠过整个京华市的上空。

山雨欲来风满楼。圆明园上空原本澄澈的蓝天,不知何时,仿佛蒙上了一层难以察觉的、暗红色的薄纱。一种无形的、令人心悸的压迫感,开始从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深处,缓缓弥漫开来。

防空警报的声音,如同沉重的鼓点,敲打在京华市每一个市民的心上。虽然大多数普通人并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但这象征着最高级别危机的警报,足以让所有人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城市西北方向,尤其是圆明园周边区域,瞬间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圆明园及周边五公里范围内的疏散命令,通过所有可能的渠道迅速下达。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交媒体推送、社区喇叭……所有信息都在重复着同一个核心内容:紧急情况,立即撤离!

通往圆明园的各条主干道和辅路,第一时间实施了交通管制,只允许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和军车进入,社会车辆一律绕行或原地停车。相反方向,则开辟出了多条紧急疏散通道,由交警和武警战士负责引导,确保撤离车辆和人群能够快速有序地离开危险区域。

地铁线路方面,经过圆明园附近的地铁站临时关闭,列车不停站通过。公交公司调集了所有可用的车辆,在疏散区域外围设立接驳点,免费将撤离的市民运送到更远的安置点。

社区工作人员、基层党员、志愿者团体迅速动员起来,以楼栋为单位,挨家挨户敲门,确保通知到每一位居民,特别是那些独居老人、残疾人和不常使用电子设备的群体。

园内的疏散工作在“长城”部队、武警、公安、消防员、园区工作人员和自发加入的志愿者共同努力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尽管形势危急,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场景,在这片曾经饱受蹂躏的土地上不断上演。

在九州清晏景区附近,一位坐着轮椅的八十多岁老大爷,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撤离困难。两名年轻的“长城”部队战士发现后,二话不说,一人负责抬起轮椅前部,一人稳住后方,在崎岖不平的遗址小路上艰难而稳健地前行。老人的轮椅很重,路也不好走,汗水很快浸透了他们的作战服。

“孩子,辛苦你们了,把我放下,你们先走吧,别管我了……”老人过意不去地说道。

“大爷,您放心!有我们在,绝不会落下任何人!”走在前面的战士喘着气,语气却异常坚定,“当年我们的先辈没能守住这里,今天,我们一定要守住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老人的眼眶湿润了,颤抖着伸出手,拍了拍战士结实的臂膀,不再说话。

在福海码头,等待乘船撤离的游客排起了长队。人群中,那个戴红帽子的小女孩突然哭闹起来,原来她最喜欢的那个印着大水法图案的毛绒玩具掉进了水里,正慢慢漂远。小女孩的母亲焦急万分,却又无可奈何。

一名正在维持秩序的年轻武警战士看到了这一幕。他看了看冰冷的湖水,又看了看哭得伤心的小女孩,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脱下外套和作战靴,对同伴喊了一声“我下去一下!”,便纵身跳入了秋日冰冷的福海中。

他快速游到玩具边,抓起那只湿漉漉的玩具,又奋力游回岸边。

当他浑身湿透、嘴唇冻得有些发紫地将玩具递到破涕为笑的小女孩手中时,周围响起了阵阵掌声。

小女孩的母亲连声道谢,声音哽咽,然后踹了小姑娘一脚。

战士只是憨厚地笑了笑,擦了把脸上的水,迅速穿好衣服,又回到了执勤岗位,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在园区的一个岔路口,人流密集,有些拥挤。

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外国母亲显得十分慌乱,语言不通让她更加无助。

一名戴着红袖标的社区志愿者大妈见状,立刻挤了过去,用带着浓重口音但努力清晰的英语单词,配合着手势,引导着这位母亲和孩子走向正确的出口。

旁边一名警察也过来帮忙,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拥挤的人流,为这对外国母子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那位外国母亲离开时,不停地用生硬的中文说着:“谢谢!谢谢龙国!”

陈明远教授在几名战士的护送下,抱着几个装满资料的沉重箱子,艰难地撤到了园区边缘。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片他守护了大半生的废墟,眼中充满了不舍与忧虑。一名负责接应的少校军官看到他,立刻上前:“陈教授,您的车在那边,请快上车!”

陈教授却摇了摇头,指着不远处一栋古建管理用房:“那里!那里还有一批刚修复的琉璃构件和 archival 胶片!那是研究圆明园西洋楼最关键的影像资料!不能丢!”

少校看了一眼那栋看起来并不算太安全的房子,又看了看时间,咬了咬牙,对身边两名战士下令:“你们两个,跟陈教授去!动作要快!五分钟内必须回来!”

“是!”两名战士毫不犹豫,跟着陈教授再次冲回了危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