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拓奥奥特曼 > 第151章 航线上的准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起飞平台上,李国锋久久地仰望着天空,直到那个光点彻底消失在蔚蓝的天幕与流云之中,他才缓缓收回目光,对一直静候在身边的助手沉声下令,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通知‘补天’项目总指挥,‘广域谐波阵列’即刻起,进入最高级别战备运行状态。

能量输出频率,同步金泽顾问的生命信号与‘织光者’作战服能量读数。我们要确保,无论他在何方,都能感受到来自故乡的共鸣与支持。”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再次投向西方,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

“我们搭建的这座桥,现在,正式开始了它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段。”

“鲲鹏-7”号如同一头沉默的巨鲸,巡航在平流层稀薄而冰冷的空气之中。

下方是翻滚无垠的云海,在正午的阳光下闪耀着刺目的白,偶尔云层缝隙间,能瞥见蔚蓝的太平洋,那片广阔的水体此刻平静得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掩盖着其深处不为人知的秘密与即将到来的风暴。

机舱内部,与外部飞行器的轰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种近乎实验室般的静谧与有序。

经过特殊改装的舱体异常宽敞,传统的座椅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固定在舱壁上的各种精密仪器架、备用能源单元以及生存物资储备箱。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臭氧味和金属冷却剂的清新气息,这是高精度电子设备长时间运行的特有味道。照明系统发出柔和的乳白色光线,既保证了足够的亮度,又不会对舱内人员的眼睛或精密仪器屏幕造成刺激。

机舱的正中央,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座“精神共鸣仓”。

它并非科幻电影中常见的、充满液体的休眠舱,其造型更接近一个结构复杂的金属躺椅与环绕式能量导流装置的结合体。流线型的舱体由哑光的暗灰色合金铸造,表面蚀刻着细密而复杂的纹路,仔细看去,那些纹路与金泽胸前风铃上的古老符号有几分神似。

舱体内部是与人体工学完美契合的支撑结构,覆盖着一种温润的、能根据接触者状态微调形状和温度的深蓝色凝胶材料。围绕在头部、胸腹和四肢关键部位的,是多组发出微弱幽蓝色光芒的环形能量发射器与神经感应节点,它们由粗细不一的、内里流淌着淡金色光晕的能量导管连接至舱体基座的主控核心。

此刻,共鸣仓处于待机状态,只有那些能量导管中的光晕如同呼吸般缓缓脉动,显示着它随时可以启动。

金泽并没有躺在共鸣仓内。他坐在舱壁旁一个固定好的折叠座椅上,面前是一个可以伸缩的金属台面,上面投射着来自龙渊基地的加密数据流和太平洋区域的实时能量分布图。他刚刚结束与沈思邈博士的一次长达四十分钟的远程技术会议。

“所以,‘谐波定位’算法在模拟强暗寂能量干扰环境下,稳定性提升了百分之十二?”金泽用手指放大着屏幕上的一组波动数据,问道。他的声音通过机舱内高质量的通讯系统,清晰地传回龙渊。

全息投影中,沈思邈的身影似乎比在起飞平台上时更加清晰,她正身处龙渊的主分析室内,背后是巨大的数据屏幕。“是的,基于你在西藏共鸣神庙记录下的部分能量脉络基准频率,以及我们从‘星环’交换到的部分宇宙背景辐射谐波模型,我们优化了算法的滤波核心。”沈思邈解释道,她的语速很快,但条理分明,“但这百分之十二的提升,是理论最大值。实际环境中,尤其是杰罗尼蒙核心区附近,能量混乱程度可能远超模型极限。你绝不能完全依赖它,必须结合你自身对风铃共鸣的直觉。”

“我明白。它是指南针,但路要靠自己走。”金泽点头表示理解。他切换了屏幕上的显示内容,调出了“织光者”作战服的实时监测数据,“生命体征读数稳定,能量波动幅度在预期范围内。不过,我注意到在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时,风铃似乎有极其微弱的、非主动激发的共鸣反应,很短暂,像是……掠过了一层无形的薄膜。”

沈思邈的眉头微微蹙起:“记录下精确的时间和坐标。这很可能是地球本身大型能量脉络节点在空间上的投影效应,也可能是……某种我们尚未探知的大尺度空间结构。‘星环’的观察者曾隐晦地提到过,地球所在的时空并非完全‘平滑’。我会让分析团队跟进这个现象。”

这时,驾驶舱与客舱之间的气密门滑开,机长张诚——一位有着超过五千小时飞行经验、神情刚毅的空军特级飞行员——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是几份加热好的高能飞行餐和功能饮料。

“金顾问,沈博士。”张诚将一份餐食放在金泽面前的台面上,声音洪亮而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还有大约八个小时航程,趁现在空域平稳,补充一下能量。我们刚刚绕开了一个正在发展的热带气旋,后续航路预计畅通。”

“谢谢张机长。”金泽接过餐食,道了声谢。他注意到张诚虽然语气轻松,但眼神深处依旧带着一丝审慎和好奇,不时地瞥向他胸前那看似普通、实则内蕴乾坤的作战服。

“金顾问,”张诚并没有立刻离开,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声音压低了些,“冒昧问一句,我们这次……真的要去跟那种……‘东西’打交道吗?”他显然无法直接说出“亡灵怪兽”这样的词,但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他和他机组的成员,是少数知晓部分核心机密、负责运送“秘密武器”的关键人员,但所知也仅限于最高层批准的范围。

金泽能理解他们的心情。面对未知的、能硬抗核爆的怪物,恐惧是本能。他放下手中的餐具,目光平静地看向张诚:“张机长,我们不是去打仗,至少不完全是。我们是要去……尝试沟通,去理解,然后找到一条不同的路。”他没有使用“调律”这样过于玄奥的词语,而是用了更易于理解的说法。

“沟通?跟那种怪物?”旁边正在检查备用通讯设备的安全官,一位名叫雷毅的壮硕汉子,忍不住插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它不仅仅是怪物,”金泽耐心解释,他知道这些信息需要时间消化,“它的核心,是这片土地过去几百年里,无数伤痛记忆的聚合体。愤怒和毁灭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有时只会制造更深的仇恨。我们需要的,是找到抚平伤痛的方法。”

机组成员们面面相觑,显然这个答案超出了他们的日常认知范畴。但他们看着金泽那平静而坚定的眼神,以及他身上那种超越常人的沉稳气质,最终还是选择了信任——既是对金泽,也是对下达此次任务的最高指挥部。

张机长挺直了腰板,郑重地说:“明白了,金顾问。我们保证把你安全送到指定坐标。至于到了那边……就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