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 > 第41章 钢笔危机:实验室的毒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章 钢笔危机:实验室的毒杀

门缝下的纸片静静躺着,边缘被走廊的风微微掀起。

陈默走过去,弯腰捡起。纸上只有八个字,墨迹略显潦草:明日实验课勿用蓝色墨水。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转身回到实验台前,拉开抽屉。那支镀金钢笔正安静地躺在草稿纸之间,蛇形雕纹的尾部还带着昨夜磨砂纸留下的粗糙痕迹。他把它拿出来,用软布仔细擦了三遍,指腹在笔夹处多停留了一瞬,确认没有残留指纹。

然后他将钢笔轻轻放在实验台中央,正对着摄像头的位置。

第二天上午,实验课照常进行。

教室里坐了十几个学生,有的在调试仪器,有的低头记笔记。陈默站在讲台旁,语气轻松:“今天做酸碱滴定,注意操作规范,别把碱液洒出来——这玩意儿可比墨水难清理。”

底下有人笑。

他顺势走到操作台前,从口袋里掏出那支钢笔,假装要记录数据,又“不小心”把它搁在了台面边缘。动作自然得像随手一放。

“小刘,你来演示一下中和反应。”他招呼一个学生上前。

那学生刚站起身,门口传来熟悉的皮鞋声。

张教授推门进来,金丝眼镜在灯光下一闪。他扫了眼教室,语气温和:“听说今天有基础实验,过来看看。”

没人拦他。他是系里的老资格,偶尔来指导学生也算合理。

他缓步走到操作台边,目光掠过那些烧杯和滴管,最后落在那支钢笔上。

陈默不动声色,只微微侧身,给围观的学生让出视线。

张教授伸出手指,像是要扶正钢笔,指尖刚触到笔身,手却一滑。

钢笔翻倒,笔帽崩开,一滴深蓝色液体溅落在木制台面上。

“嘶——”

细微的声响立刻引起注意。那滴墨水迅速扩散,边缘泛起一层白雾,木头表面开始发黑、起泡。

“哎?这墨水怎么还冒烟?”一个学生凑近看。

陈默立刻上前,抓起旁边准备好的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泼在腐蚀处。刺啦一声,白烟更浓,但蔓延停止了。

他用镊子夹起一块边缘被侵蚀的木片,举起来给所有人看:“大家注意,这不是普通墨水。它的ph值接近1,属于强酸性腐蚀液,长期接触皮肤会导致化学烧伤,吸入挥发气体可能损伤呼吸道。”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

“这种成分,通常不会出现在书写工具里。”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张教授,“更不会是正规厂商生产的墨水。张先生送的这支笔,装的却是工业级腐蚀剂,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张教授站在原地,脸上依旧平静,但右手不自觉地缩回了袖口。

“可能是厂家失误。”他声音低沉,“或者……被人动过手脚。”

“哦?”陈默笑了笑,“那您刚才碰它的时候,是想检查,还是想让它倒?”

“我只是想拿起来看看。”张教授语气不变,“怎么,现在看东西也犯法了?”

“当然不犯法。”陈默把那块被腐蚀的木片放进密封袋,又调出摄像头画面,“但我得提醒各位,以后实验课别随便用别人的笔,尤其是蓝色墨水的。万一哪天溅到眼睛里,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转向另一名教师:“李老师,要不要报个备?这种含强酸的物品出现在教学场所,按规章得上报保卫科,必要时还得请公安化验来源。”

李老师犹豫了一下:“这……确实有点危险。”

张教授忽然动了。

他转身走向水槽,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一支笔——正是他随身带的那支银灰色签字笔。他拧开笔帽,作势要冲洗,可就在笔尖靠近水流的瞬间,咔的一声,笔尖断裂,掉进了下水口。

“啧,这破笔。”他皱眉,把剩下的笔杆塞进口袋,没再多说一句,转身就走。

门关上的那一刻,教室里才有人低声议论起来。

“张教授今天有点怪啊。”

“那支笔……真是陈老师的朋友送的?”

陈默没解释,只把密封袋收进文件夹,顺手关掉了摄像头的电源。

下课铃响后,学生们陆续离开。他一个人留在教室,打开抽屉,从底层取出一张ph试纸。那是昨夜留下的备用样品,他用滴管从钢笔残余墨水中取了一点,轻轻点在试纸上。

颜色迅速变成深红。

他又取出一张对比卡,对照数值:ph 0.8,接近浓盐酸水平。

“不是失误。”他低声说,“是冲着人来的。”

他把试纸连同密封袋一起放进牛皮纸信封,在封口处盖上蜡印。图案是一颗三极管,边缘刻着极细的波纹线,像是信号发射的轨迹。

做完这些,他看了看表:十一点四十三分。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很少使用的号码。

“喂,是技侦科吗?我是电子工程系的陈默。昨天你们来过的,关于东德设备的事……我这边又有新情况。对,跟王振国有关。一支笔,一瓶墨水,还有一次‘意外’。”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操作台上那片被碱液中和后的黑色斑痕上。

“我想,你们该来看看这支笔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熟悉的声音:“你说的地址是?”

“实验楼三楼东侧教室,我现在就在现场等你们。证据已经封存,视频也有备份。”

“好,我们半小时内到。”

挂了电话,他没动,只是站在窗边,看着楼下小路上几个匆匆走过的老师。

阳光照进来,落在实验台上,正好打在那支空了的钢笔壳上。金属外壳反射出一道刺眼的光,一闪而过。

他走过去,把笔壳也装进另一个小袋子里,标签上写:张教授所持,笔尖断裂于水槽,疑似销毁部件。

然后他坐回椅子,打开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

刚写下“事件记录:4月7日上午10:15”几个字,门外又响起了脚步声。

这次不是皮鞋。

是布鞋底摩擦地面的声音,轻,但很稳。

门被推开,一个穿着灰夹克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胸口别着技侦科的证章,手里拎着一个黑色工具箱。

“陈老师?”他问。

陈默合上本子,站起身:“你来得比我说的快。”

“路上没堵。”那人走进来,目光扫过实验台,“东西呢?”

陈默把信封和证物袋递过去。

技侦人员接过,打开密封袋看了看那块腐蚀木片,又用便携式检测仪照了照墨水残留,眉头慢慢皱紧。

“这酸性太强了,不是普通墨水能有的。”他抬头,“你怀疑这是蓄意投毒?”

“我不做猜测。”陈默说,“我只提供证据。谁送的笔,谁碰的笔,谁让笔倒的,视频里都清清楚楚。至于为什么用这种墨水,你们查起来比我专业。”

技侦人员点点头,把所有证物登记装箱。

临走前,他忽然问:“你早就准备好了?”

“准备?”陈默笑了笑,“我只是个老师,做实验讲究对照组。一支笔,一次‘意外’,再加上一个警告纸条——这三个变量同时出现,结论不就出来了?”

那人看了他一眼,没再说话,提着箱子走了。

实验室又安静下来。

陈默走到摄像头下方,取出存储卡,用一张新标签贴上:4月7日 实验课全程记录。

他把卡放进内袋,贴着胸口的位置。

窗外,阳光正好。风吹动树梢,一片叶子打着旋儿落在窗台上。

他转身去关电源。

示波器屏幕熄灭前,最后跳动了一下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