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 > 第119章 假技术的最后利用:诱敌深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9章 假技术的最后利用:诱敌深入

陈默把录音磁带放进铁盒时,指尖在\"饵\"字上停留了片刻。那个用红笔写的字有些歪斜,像是随手涂鸦。他没合上盒盖,就这么敞着口塞进抽屉最里边,上面压了本《电子工程基础》,乍一看就像堆废纸里随手扔的杂物。

天刚蒙蒙亮,他就去了教研室。

张教授已经在里面了,背对着门正在翻看文件。听见脚步声,他肩膀微微绷紧,却没回头,只是不动声色地把文件往桌角挪了挪。陈默瞥见封面印着\"通信卫星项目立项预审材料\"的字样,心里了然。

\"张老师。\"他走近,声音平稳,\"昨晚休息得还好?\"

张教授这才转过身,脸上挤出笑容:\"还行。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有些数据要核对。\"陈默从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袋,封口贴着胶带,上面工工整整写着\"绝密·仅限内部评审\"八个字,笔迹和上次那份图纸如出一辙。\"这是最新的通信模块架构图,我整理了一下,想请您帮着把把关。\"

张教授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目光在纸袋边缘快速扫过,又迅速移开:\"你现在都能独立完成架构设计了?\"

\"毕竟是自己的项目。\"陈默把袋子轻轻放在桌上,\"明天就要提交校方初审,时间紧,怕有疏漏。您是这方面的专家,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张教授没有立即回应。他盯着那个纸袋,像是在掂量什么。空气凝滞了几秒,窗外传来扫地阿姨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

\"你……不怕我看走眼?\"他终于开口,语气里带着试探。

陈默微微一笑:\"您要是看走眼,那说明这技术还不够成熟。真金不怕火炼,您说是不是?\"

这话说得坦荡,却像根细针,轻轻扎进对方心里。张教授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伸手接过纸袋,指尖有些发颤,但很快稳住了。

\"行吧。\"他说,\"我抽空看看。\"

\"谢谢老师。\"陈默点头,\"对了,今天下午三点前我得把最终版交上去。您看完要是有问题,最好早点告诉我。\"

说完,他转身离开,脚步不疾不徐,没有回头。

直到拐过走廊转角,他才放慢脚步,靠墙站了一会儿。晨风从尽头的窗户吹进来,掀起他衣角。他掏出随身的小记事本,在\"张\"字后面画了个圈,写下两个字:启动。

中午在食堂,沈如月端着饭盆蹦到他身边。

\"师兄!听说你要正式申报卫星项目啦?太厉害了!\"

他夹了筷白菜,慢条斯理地嚼着:\"还没定呢,就是走个流程。\"

\"可张教授昨天半夜又来实验室了!\"她压低声音,\"我值晚班,看见他刷卡进去,待了快一个钟头才出来!\"

陈默\"嗯\"了一声,筷子没停。

\"你不担心啊?他是不是……还在偷东西?\"

\"他现在做的每件事,都在我预料之中。\"陈默抬头看了她一眼,嘴角微扬,\"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罢了。\"

沈如月眨巴着眼睛,一脸困惑:\"啥意思?\"

\"没什么。\"他放下筷子,\"吃完回去写份测试报告,下午开会要用。\"

下午三点,会议室准时开始。

陈默站在白板前,简要讲解了几个技术要点,然后郑重宣布:\"所有对外资料必须经过双人核验,任何人不得私自复制或外传原始设计图。\"

底下有人问:\"包括导师吗?\"

\"包括所有人。\"他说得斩钉截铁,\"就算是我父亲来了,也不能破例。\"

散会后,张教授特意留下来,递回那个纸袋。

\"整体没问题。\"他语气平静,\"就是有几个参数可以再优化一下,我已经标注出来了。\"

陈默接过袋子,点点头:\"辛苦您了。\"

\"你打算什么时候交给学校?\"张教授忽然问。

\"最快明天上午。\"陈默直视着他,\"最晚不超过后天。\"

张教授沉默了两秒,忽然说:\"有些事,晚一步,就可能永远错过了。\"

这句话出口的瞬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

陈默没有反驳,只是淡淡一笑:\"是啊,所以得抓紧。\"

张教授转身离开,步伐比平时急促了些。

当晚十一点,苏雪打来电话。

\"刚收到线报。\"她的声音很轻,\"张教授今晚联系了境外联络点,用的是旧渠道,加密级别不高。他们约在城西老火车站见面,时间是凌晨一点。\"

\"东西带出去了吗?\"

\"带了。\"她说,\"是一个牛皮纸袋,和你给他的那个一模一样。\"

陈默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片刻:\"监听设备都布置好了?\"

\"布置好了。音频信号稳定,能完整录下来。\"

\"好。\"他睁开眼,\"等结果。\"

凌晨一点十七分,监听录音开始传输。

虽然看不到现场画面,但声音清晰可辨。

先是脚步声,接着是低语。

\"王先生,东西拿到了。\"张教授的声音明显带着紧张,\"是通信卫星的核心架构,频率分配、轨道校准、信号加密方式都在里面。他还让我帮忙审核,说是明天就要上报立项。\"

短暂的沉默后,另一个男声响起,语调沉稳:\"你确定是他亲手交给你的?\"

\"千真万确。他今天当着我的面拿出来,还催我尽快看完。\"

\"有意思。\"那人轻笑一声,\"一个天才学生,主动把命脉交到叛徒手里?\"

\"我不觉得他是傻。\"张教授低声说,\"但他太自信了。也许……这就是年轻人的通病。\"

\"不,这不是自信。\"对方缓缓道,\"这是破绽。越是天才,越容易高估自己,低估别人。\"

停顿片刻,指令下达:\"立刻安排转运。我要在四十八小时内看到完整分析报告。\"

\"明白。\"

通话结束。

陈默坐在桌前,听完最后一段录音,慢慢把磁带倒回开头,重新播放一遍。当听到\"核心架构\"四个字时,他按下暂停键,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三下。

然后他起身,走到档案柜前,拉开底层抽屉,取出另一份文件——真正的设计图原件,封存在真空袋中,编号001。

他把它放进保险箱,顺手将标有\"饵\"字的铁盒摆在桌面中央。

第二天傍晚,苏雪再次来电。

\"王振国那边有动静了。\"她说,\"他连夜召集团队,把图纸送进了美国合作实验室,要求优先解析'1985年量子通信频率调制协议'部分。他们已经开始搭建模拟环境。\"

陈默正在调试一台信号发生器,闻言停下动作。

\"他们信了?\"

\"完全信了。\"苏雪语气凝重,\"而且……他们认为这是中国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技术突破,准备全力进行逆向工程。\"

\"很好。\"他轻声说,\"那就让他们忙去吧。\"

他挂了电话,拿起铁盒,打开盖子,把最新一段录音放进去。盒底已经有三盘磁带,每盘都贴着标签:诱饵一、诱饵二、内鬼之声。

他合上盖子,在新磁带上写下第四行字:鱼已入网。

窗外天色渐暗,楼道灯自动亮起,光线透过门缝照进来,在地面投下一道细长的光痕。他把铁盒推回抽屉,锁好,然后翻开笔记本,在\"王振国\"条目下划掉之前的预测,重新写上:行动窗口:72小时。

他知道,对方很快就会发现那些参数无法复现——因为它们根本不符合现实物理规律。所谓的\"量子通信协议\",是一套精心设计的逻辑陷阱,只要投入资源验证,就会陷入无限循环的错误推导,耗尽人力与经费。

而这,正是他想要的。

两天后的深夜,境外某实验室。

王振国站在投影屏前,盯着满屏错乱的数据流,额头青筋暴起。

\"为什么跑不通?\"他猛地拍桌,\"这架构明明完美无缺!\"

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回答:\"我们尝试了七种解码路径,结果全都卡在第三层校验。它……像是故意设置了死循环。\"

\"不可能!\"王振国吼道,\"陈默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他一定是留了后门!\"

\"可我们检查过原始文件,没有任何隐藏标记……\"

王振国喘着粗气,死死盯着那串代码。

突然,他在某个参数角落发现一行极小的注释,几乎看不见:

\"若方向错误,再快的船也会驶向深渊。\"

他瞳孔一缩,猛地抬头:\"联系张教授!马上中断一切操作——\"

电话铃响了。

是大陆打来的。

他一把抓起听筒:\"说!\"

听筒里传来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语气平和,甚至带着些许笑意:

\"王先生,您觉得,我为什么会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亲手交给一个早就想搞垮我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