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151章 合肥神迹定军心,霸主宏图指徐州 /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1章 合肥神迹定军心,霸主宏图指徐州 /

合肥城北,逍遥津畔,冬光如铁,风把战后的血腥味吹得很远。

断裂的木桥半截插在河心,像被巨手折断的肋骨,水拍在破木上,发出无情又单调的声响。岸上横七竖八堆着碎甲与箭簇,火烧过的泥地呈焦黑,踩上去还会发出细微的“咯吱”。

吕布策赤兔而至,未披战袍,玄色内铠表面仍有昼前沙场带下的细微划痕。他放慢缰绳,翻身下马,靴底踏在冰凉泥面,发出沉稳的一声响。他站在断桥前,沉默看了一会儿水光。风从他的发冠里穿过,带着铁与烟的味道,像从远处赶来的旧友,提醒他:这里刚刚发生过一场能写进歌谣的“神迹”。

张辽和高顺已在岸边等候。张辽盔缨尚湿,盔檐下的目光像刀,在风中仍带着一丝尚未退尽的战意;高顺的甲片上却已擦净,只剩下数处深浅不一的划痕,整个人如同一堵以寡敌众之后仍矗立不倒的墙。

“主公。”二人躬身。

吕布没有立刻说话。他在断桥边俯下身,从泥里拔出一支断箭,箭羽烧黑,尾端沾着干涸的泥血。他指间轻轻一弹,断箭发出一记短促的响。他抬头,目光扫过二人,声音平静:“八百骑,昼夜兼程,先断桥,再诱敌,反击于津口狭处;三扑三退,直至敌列自乱。——文远,此役,你在‘险’字上用力极狠。”

张辽一抱拳,简练如旧:“兵力不及十之一,‘稳’字留给活着的将士;‘险’字,是留给我一个人用的。”

吕布的唇线极浅地动了一动。他将断箭插回泥中,像把某种不言而喻的“杀心”也一并埋下:“天下会说,这是神迹。”

“不是神迹。”高顺的声音低沉,“是文远算准了人心与地利。孙家兵来势凶猛,但追功心切,桥断之后脚下心更虚,挤作一团。陷阵营的盾,挡的是刀,文远的桥,断的是胆。”

张辽略一侧身,目光自吕布移向水面,像在回看刚才那段以命换命的桥上厮杀。他不擅长夸功,只把“功”二字不声不响咽回胸腔:“主公前线缠住曹军主力,后方由我断后,皆是职责。”

吕布直起身,拍了拍张辽的肩。那一记轻拍,像把一面沉默的旗插进了风里:“职责,二字虽轻,却是天下最重。今日以八百破十万,诸军耳目已见。此战之后,‘并州军’三个字,不只靠我方天画戟来镇,还要靠你们的‘阵’与‘术’来镇。”

远处传来一阵嘶吼,有人抬着伤者奔过,血沿着担架滴在雪里,瞬即凝成暗红。几名军士看见吕布,先是一惊,随即齐齐跪地叩首,口中只会说一个“万胜”。吕布抬手,示意他们起身;他目光掠过那些或兴奋、或红着眼眶的脸,心底某处一瞬间软了一寸,继而又硬回去。他知道,这一战,不是“魔力”拯救了根基,而是“人”救了“人”。他也知道,这一战,彻底撬动了军心中最沉重的那块石头。

“回营。”他收手,转身,上马,“今夜不饮杀酒,不乱击更鼓。只做一件事——数人。死人,有名;活人,有赏。每一双从津口走回来的脚,都要让他们知道,路是他们自己一步一步踏出来的。”

夜幕低垂,主帐内灯影摇动,帐外的风声与谈论功名的低声喧哗时有时无。陈宫与贾诩对坐,案上沙盘铺开,中原形势如棋谱,黑白棋子分布其间。贾诩以手指轻敲案角,指节在木面上敲出节律,眼神落在兖州与徐州之交的那处“要穴”。

“合肥之战既定军心,则当趁势击兖,压曹之气。”陈宫先开口,语气稳,“然主公于前线牵制,后方新定,粮械将息未复,若持久围城,恐落入‘力不继’之境。曹孟德此人,败而不乱,乱而不散,若被其扛过这口气,反会变作我们之‘役所’。”

“所以公台想说——不若不去兖?”贾诩淡淡一笑,指尖推开一颗黑子,黑子在沙盘上滚了半圈,静在徐州之上,“徐州,地利丰饶,钱粮如海,盐铁商道交汇,若得其心,不仅是城池,更是血脉、钱脉与人脉。”

陈宫看他一眼,笑了笑:“毒士如今也讲王道?”

“毒与王,不过是杯中之水。”贾诩抬眼,目光却十分认真,“主公此卷,意在‘建巢引凤’。攻城夺地,终究是刃上行走;而今后要走的,是以势成城。徐州不必攻——‘取其人’,则城自开。”

帐帘一响,吕布来。风从他身后一路跟到帐内,被帐中的热气逼回一半。他解下披风,披风上的霜化成一层细湿。他坐于上首,视线一扫案上沙盘,像猛禽越过林梢,“合肥既定,诸军皆望东走。”

陈宫与贾诩同时起身。陈宫道:“军心所向,亦合大势。徐州富庶,得之,则北粮可南调,南盐可北行,军政财三脉可一并贯通。然徐州内里,人心未一。刘玄德挂着汉室宗亲的脸,善以仁义感人;陈元龙为内政高手,知郡国章法;糜家挟钱粮,民间商团尽在其手。三者互制,成一鼎足之局。”

贾诩接话:“因互制,便有裂缝。若主公以‘夺’而去,三者反会抱团;若主公以‘合’而来,各取其需,则裂缝可成门。”

吕布指背在案上缓缓摩挲。他看着徐州的那颗黑子,似在对它说话,又像在对帐中所有人说话:“宛城教我有‘智’不可轻视;合肥教我有‘势’不可轻弃。徐州,当教我有‘钱’与‘政’不可轻慢。——公台,阿诩,我要一个新法子。不是‘征’、不是‘伐’,是‘合伙’。”

陈宫眉梢一动,贾诩露出少见的赞同:“‘合伙’?”

“是。”吕布点沙盘,“元龙擅治——给他一个‘治’的天地,封以‘徐州太守’,兼‘霸府司农’,但‘司’归霸府。糜竺有钱——给他一个‘钱’的海,开设‘霸府钱库’,盐铁、漕运之利,与其家共分,但‘船’与‘票’,归我军法。刘玄德善借名——给他一个‘名’的面子,广施赈济,仍可挂‘汉宗亲’之牌,抚民心;但‘兵’,归我,‘印’,归霸府。——此三者,彼此愿望皆得以满足,而权柄的‘脉’,归于我手。”

陈宫沉吟片刻,目中现出光:“主公此策,以‘名、利、权’三字各以其所求而予之,而‘权’却以‘制度’回笼。名给刘备,利与糜竺,权以法归。此‘合伙’,其实是‘合而不纵,伙而不散’。若成,徐州便不是我们攻下的城,而是自己走来的城。”

贾诩两手相击,发出一次轻响:“最妙还在于‘心法’。元龙最恨‘空谈仁义、不兼术法’,主公给他‘术法’;糜竺最惧‘政乱伤商’,主公给他‘秩序’;刘备最需‘舞台’,主公给他‘舞台’。给他们各自以‘镜’,照出他们愿意看到的自己,他们便会在镜前站定。”

吕布笑了,笑意不张狂,反而有一种在寒夜里压住火星的克制:“镜,是要人照的。但先要有人伸手把镜抬到他们眼前。——‘鸩’在徐州可有羽脉?”

“有。”贾诩目光微沉,“自宛城后,‘鸩’已沿汴泗水系铺下三处暗桩。元龙喜访贤士,爱在夜里与清客谈‘政术’;糜竺在下邳外有一处私库,盐票与商契多数在此换手;刘备仗义,常独自行于市井,问疾苦,得民心——亦得耳目。要递送‘镜’,并不难。”

吕布的指节在案上轻轻一敲:“不递‘镜’,递‘帖’。不是‘檄’,是‘帖’——‘国士帖’。以公台之笔,阿诩之策,貂蝉之心,写一封天下‘只写给活人,不写给死人’的帖子。”

陈宫颔首,目中闪过锐利的光:“帖上写什么?”

“写‘我不来做你的主公,我来做你的‘同事’。”吕布道,“写‘徐州不是我的城,是我们要一起守的城’。写‘你们要的,不是一个能打仗的人,而是一个能让你们做成事的人’。写‘‘合伙’二字,明本分、明责权、明赏罚。——最重要的,写‘我信任你们的专业’。”

帐中一瞬静。那两个熟悉的词——“信任”——落在陈宫耳里,竟有一瞬晕眩的回响。他出神片刻,眼角的细纹突然柔了一分。他记起许多事:记起凤仪亭利刃出鞘时的果决,记起宛城前主公曾轻蔑“毒士”的锋芒,也记起方才断桥边,主公在战后第一句不是纪功,而是“数人”。

“有一事。”贾诩忽道,“徐州三人,最软的一环,是刘备。刘备的‘仁义’是他最硬的甲,也是最软的肚。他若自以为操‘名分’之大义,便会在关键时刻以此相要。若其人不入局——”

吕布抬手止住他:“入局的是‘徐州’,不是‘刘备’。若其人不入,局仍可转。给他一个‘名分’舞台,同时备好‘退场’之门。——退场那一刻,要准备好下一面‘镜’,照给他看:‘你可以是另一个地方的‘仁义公’,而徐州,需要的是‘治’。’”

陈宫长出一口气:“明白了。此策三步:一,‘帖’,以言开门;二,‘镜’,以心入室;三,‘法’,以制成局。”

“对。”吕布指向徐州,“并州狼旗,要插在徐州,但不是插在人背上,是插在制度里。”

他话音一落,帐外忽地传来一阵低低的鼓点,不急不缓。那是军中“宣慰鼓”。合肥之捷的消息已在各营炸开,士卒们自发敲起鼓面,原本粗砺的生命在这节律里,忽然多出几分可以安放的重量。吕布听了一会儿,目光自沙盘上收回,望向帐门的黑。他像是再次看见了断桥与水,见那支插回泥里的断箭,又像看见它在春来之时,会生出新芽一样。

“传令。”他道,“合肥军士,明日午时,七人成伍,由张辽亲自宣奖;伤者入帐,军医、药、钱,三项并行。——另,草拟‘徐州合伙十条’,今晚定稿。”

“喏。”

“再有。”吕布顿了顿,眼中寒意淡下去几分,换成一种不容易被人看懂的温度,“明日我亲写‘国士帖’的头一句。”

陈宫与贾诩对望一眼:“头一句,主公如何写?”

吕布背直如戟,眼神却落回内心那处极小极静的地方。他把那句在合肥断桥边生出的念头捞起,拂去水渍,递到笔尖:“——‘元龙、子敬、季直诸君:我以一戟开疆,不以一戟取人。’”

翌日,河岸风缓。军帐外,伤员躺在临时搭起的棚下,阳光像薄薄的布铺在他们的脸上;棚边挂着一条条写满名字的木牌,那是夜里“数人”的结果。张辽甲带未解,自一营到一营地走,亲手把一枚枚“津口之捷”的小旗插到各伍前。那面小旗不过手掌大小,黑底,一笔白色斜线,像断桥残肋,最下方用极细的字写着七个字:“七人一伍,众志为桥”。

士卒们摸着小旗,笑里带泪。有人伏在同伍的兄弟怀里,闷声哭出一口憋在肺里一夜的气;有人把旗插在头盔后,把那一笔白线当作护身符。张辽不说煽情的话,只在每一伍面前停半息,点点头。那些“点头”像印,印在了每个人胸口。

军医与唐樱领着一队小吏,手里拿着药箱与账本,逐个登记伤者脉象与需药。唐樱的目光一例沉静,指尖稳稳地按在每条脉上,偶尔抬眼,眼神里带着不为外人知的锐利与柔软。有军士疼得直哆嗦,她便轻声道:“忍一忍,这药辣,像你们昨晚的命。辣过去,命就稳了。”那军士咧着嘴笑起来,笑出汗来:“医娘,您说话比主公还狠。”

午后,主帐中铺开的不是沙盘,而是纸。厚重的黄纸上,陈宫写下“徐州合伙十条”的骨架,贾诩趁势添上“赏罚”“问责”“轮值”“账册”“法司”等诸条,像在织一张从容而牢固的网。貂蝉静静坐在一旁,她衣色素淡,眼波不似往日里那般凌厉,倒像是把锋芒都收进了袖口里。她并不插嘴,只在陈宫笔停时,轻轻点出一两个词:“‘告知民众’——要写;‘公开账目’——要写。徐州人需要看见‘未来’四个字,不只是‘眼前’两个字。”

她言语不多,却一针见血。陈宫抬眼与她对望,点头:“此条写入‘第七条’。”

吕布执笔。他那一手字不是士人之字,起笔凌厉,收笔果断,字与人一般直。纸上很快浮出那句头语:“元龙、子敬、季直诸君:我以一戟开疆,不以一戟取人。”其后,十条一条条落下:“一曰分责——治、商、军三司并立,各尽其职;二曰分利——盐铁、漕运、州课,按期共分;三曰分权——印归霸府,法归法司;四曰互查——账目月开,季审;五曰举贤——徐州籍士民,优先任用;六曰保商——商旅有约,夜禁不扰;七曰公示——施政与用度,择日示人;八曰备荒——常平仓立,薄税以恤;九曰禁军私役——重者斩;十曰义仓与学校——两年内并置。”

写到最后一条时,吕布忽抬头,望向帐外阳光。他想起某一次在并州乡间,貂蝉牵着一个孤儿的手,指着远处的河,对他说:**“要让他知道,长大以后,脚不是用来逃的,是用来走到他想去的地方的。”**他心口一闷,指尖用力,最后一笔重重按下。

陈宫读了一遍,沉声道:“此十条一出,徐州若不来,便是他们‘不识时务’。”

贾诩笑而不语。他从袖中取出三封早已写好的密札,封蜡尚温:“‘镜’亦已备好。其一给陈元龙——写‘治术’,兼附徐州近三年田亩、赋税与盗案曲线;其二给糜竺——写‘商约’,兼附盐价、漕价,以及‘霸府钱库’的分利比例;其三给刘玄德——写‘民望’与‘舞台’,兼附‘学校’与‘义仓’之条。三封各不同,皆能照见其所欲见之‘自己’。”

“善。”吕布收笔,按下一方刻着“并州狼”的印,“再备一封——‘辞’。万一刘备不愿入局,此‘辞’便是为他准备的‘面皮’:‘徐州之局,非弃仁义,乃施仁义;仁义不在‘说’,在‘行’。君若有志,东海郡正缺一位明府,愿赐之。’”

陈宫失笑:“主公这‘辞’写得比‘请’还漂亮。”

“给人留路,才有路可走。”吕布淡淡道,“我走过太多断路,知路绝之苦。——但路绝之前,一定要先告知路在何处。”

他说到“路”字,思绪却在不经意间又回到昨日的断桥。他忽然发现,自己心里那柄自负的戟,锋芒不知何时与这几行字并立了。——用戟,是把路从敌人身边劈过;用字,是把路从自己脚下铺出。

“使节谁去?”贾诩问。

“高顺。”吕布想也不想,“我以‘军中最直’的人,去求‘最直’的术法之士,元龙若见他,便知我此来非伪。另遣臧霸去见糜竺,他是行商出身,话里有市井的盐,不至于腻;至于刘备,文远去。”他看向张辽,“文远在逍遥津之捷,士民皆闻,刘备重‘人望’,他见你,心软一半。”

张辽拱手:“喏。”

“期限给三日。”吕布立起身,“三日内不回,策二案:‘城下之盟’与‘城外之营’。前者谈成即入,后者——我不攻城,我在城外筑营,‘十条’照常行。你们在城外看见秩序,城里人,便会出来。”

陈宫与贾诩俱是心中一震。**“城外施政”,**这四字,是他们刚刚在纸上想而未敢写的险策——不攻城而先行治,治到城里百姓主动推门,这是一条极锋利、也极冒险的路。吕布像是在断桥边走惯了险,干脆又果断地把这条路当作理所当然的正道。

贾诩看他,眼底忽地浮出一点很淡、却真切的笑:“主公,合肥教会你‘信人’,徐州会教会你‘信法’。若徐州成,此法可遍天下。到那时,你的戟不是只斩‘人’,它斩的是‘乱’。”

“说得好。”吕布短短应了一句。

他抬手,帐门被人掀开,风把灯火吹得往后一仰。风里有雪将至的味道,冷而清。吕布迈出帐门,夜色如墨,他的背影挺直,像被夜色磨得更亮。赤兔在外低低嘶了一声,踏着地面的湿光。他翻身上马,回望帐中那张铺开的纸。

“合肥神迹,是军心之‘桥’。”他在马背上低低道,“徐州合伙,是天下之‘桥’。”

他一夹马腹,赤兔蹄声如鼓,载着他沿着河岸的黑,向着东边的更黑处去了。

天边有一线极细的白,像远处有人用小刀先把夜割开了一缝。缝里透出一点光,冷得像新磨的铁,却终究是光。

——三日之后,泗水之上,陈登是否会携书而来?下邳城中,糜竺是否会出库相迎?刘备,又会在“仁义”与“术法”之间,如何抉择?

风卷起帐前那面手掌大的小旗,白线在黑底上抖了一下,像断桥上的一抹笑意,轻轻,落进了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