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出身寒微与天争命 > 第6章 荆棘木不如参天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清平最怕自己老爹,他从小就是三兄弟里面最皮的那一个,也是挨揍最多的那一个。

林正华打儿子打顺手了,哪怕三儿子林清平都结婚生子,孙子林海都十多岁了,他有时候还会顺手揍三儿子一顿。

林海轻易不犯错,他只要一犯错,亲爹林清平准会挨揍。

林正华教育林海的方法就是揍林清平给他看,这叫杀鸡儆猴。

不过林正华揍三儿子林清平的时候,从来都不当着儿媳妇的面揍,都是背地里揍林清平。

老子揍儿子天经地义,但得要给儿媳妇留个面子,怕儿媳妇心疼再落下埋怨。

林清平看了看瞪着眼睛的亲爹林正华,嘴唇蠕动了一下没敢再多说什么。

他知道自己媳妇赵氏现在不在家,老爹是真的敢揍他,揍了也白揍。

林清平狗狗祟祟的偷瞄着自己老爹林正华,然后从林正华身边怯怯偷偷的磨蹭过去,然后一溜烟的跑回自己房间里。

林正华看着林清平的背影,恨恨的骂道:“不争气的玩意,早晚让你气死老子”。

林海看着林清平这副模样强忍住笑,勉强压住嘴角的笑意对林正华说道:“阿爷,您消消气,这天也不早了,俺阿奶跟俺阿娘她们也快回来了,我去迎迎她们”。

林正华换上一副笑脸对林海说道:“这山里路不好走,你别去了,别再磕着碰着了,让你爹去,你爹皮糙肉厚耐造”。

说完,林正华扭头对着西屋厢房喊道:“老三,你属猫的,还没喝完水,赶紧滚出来,去东山那边看看你娘跟你媳妇回来了没有”。

“哦哦哦,知道啦”。

林清平应和着,从西屋厢房快步走了出来,对林正华说道:“爹,这茶太热了,海子也不知道给我们冷点凉茶”。

林正华闻言眼睛一瞪,冲着林清平骂道:“你自己有手有脚,想喝茶不会自己倒点茶冷着啊!一天天的就你事多。

赶紧去东山看看,这天都快黑啦,你娘跟你媳妇都还没回来呢”!

林清平赶忙点头说道:“中中中,我现在就去”。

林海对准备出门的林清平说道:“爹,我跟您一块去”。

林清平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说道:“你别去啦,万一再摔着碰着你,恁爷爷非得扒了我的皮,在家待着当你的大少爷吧”。

说完,林清平就快步走出院子,朝着村东头走去。

农村生活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柴米油盐,柴排在第一位,没柴连饭都做不了。

林氏族人近四百口人把整个虎啸岭都快砍伐秃噜了,整个虎啸岭上就没剩下几棵成材的树木。

村民想要砍柴就得往东走七八里山路才有柴可砍。

现在刚开春地里得要翻地,林清顺、林清康、林清平三兄弟,再加上一头老黄牛是翻地的主力。

老大林清顺的媳妇张氏,还有老二林清康的媳妇刘氏,也得当半个男劳力使唤跟着一起翻地。

林清平的媳妇赵氏因为生了林海,对林家有大功,所以不用跟着下地翻地。

但她也得跟着婆婆王氏,领着家里的一群女娃娃到东山砍柴才行。

种地收的麦秆和谷子杆还要喂牛,这些东西可不舍得当柴火烧,顶多引火用一下。

虎啸岭的村民经常拉帮结派一起去东山砍柴,人多了野兽不敢靠近,也更安全。

就是山路难走,时不时的就会有人在砍柴途中摔伤,好在没出过人命。

林清平走后,林正华跟林海爷孙俩也没闲着,两人又凑到一起忙活着做家具。

家里赚钱的主力就他们爷孙俩,林正华负责生产,林海负责出主意,偶尔搭把手,爷孙俩配合非常默契。

林海一边给林正华递着藤条,一边说道:“阿爷,我们做的这一批保温壶,我觉得您可以编织几个小饰品,挂在藤壶外面当做装饰,再用绸缎包裹好。

到时候卖给县里的那些大小姐小媳妇,应该会很畅销”。

林正华编织藤壶的手顿了一下,看了林海一眼,然后继续编织着藤壶说道:“绸缎太贵啦,万一卖不出去,砸在手里可赔的不少”!

林海说道:“阿爷,我们不用专门买那些好绸缎,前段时间我在县里的绸缎庄看到,他们绸缎庄里每天都会丢弃一些裁剪过后用不到的边角料。

我们下次去县城卖东西,找他们绸缎庄要上一些边角料,反正他们也要丢掉,不如给我们废物利用。

俺阿娘还有俺二大娘她们都会点女工,让她们挑出来一些能用的绸缎,再缝缝补补,说不定就能用的上”。

林正华没有丝毫犹豫,点头说道:“管,就按你说的办,我先把这个藤壶编好,等下我再编几个小玩意,你看看行不行”。

林正华几乎不会反驳林海的建议,他知道自己这个大孙子是个顶尖的聪明孩子,从小主意就多。

林海在县城读书所有的开销,几乎全是林正华一人挣出来的。

而林正华之所以能够挣这么多钱,又全是在背后林海出主意。

这也是林海的大爷家和二大爷家,大力支持林海在县城读书的主要原因。

在县城读书的花费远超在镇上读书的开销,但林家还是在林正华的亲自拍板下,把林海送到县城去读书了。

一个原因是想让林海有更好的读书环境,靠读书出人头地,将来能够光宗耀祖。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林海在县城读书,几乎没有花大爷和二大爷家赚到的钱,没有触犯他们的利益,反而对他们有好处。

现在村里面谁不知道林海是个读书的苗子,小小年纪就考上了童生,将来还能考秀才,考举人,考状元,当大官。

以前村里人都在背后嚼舌根,说林正华家的三个儿子不行,八成是做了什么亏心事才净生闺女,八成是要断子绝孙。

自从林海出生后,这种乱嚼舌根的现象才少了一点。

当林海年幼便表现出远超常人的聪慧后,村里在背后嚼舌根的人更是少了许多。

尤其是林海考上童生后,村里对林正华一家只剩下奉承了。

谁也不傻,村里那些背后嚼舌根的人,也不愿意得罪一个将来的秀才公、举人老爷,甚至还有可能是官老爷。

家里只有一根独苗也不怕,只要这根独苗能够长成才,一样可以给家里遮风挡雨。

百根荆棘木,不如一根参天树。

家里生再多男娃,只要没能走出虎啸岭,就依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远不如人家林海小小年纪就已经见过很多大场面的读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