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李言李语 > 第4章 凭什么ECMO开机费这么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章 凭什么ECMO开机费这么高

虽然三年疫情期间才知道Ecmo(体外膜肺氧合)这个医疗设备,印象中只知道开机贵。最近因为唐先生投诉救护车转运费太高热度持续不减,所以就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

Ecmo(体外膜肺氧合)作为重症救治的“终极救命神器”,其设备价格和使用成本均十分高昂。结合公开采购数据和行业分析,具体费用构成及原因如下:

一、Ecmo设备单台价格

进口设备主流价位:100万–200万元人民币

例如: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5年采购的迈柯唯Rotaflow II型号,单价164万元;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23年采购的理诺珐cp5型号,单价149万元。

高端移动型设备:可达300万元\/台(如疫情期间紧急调配机型)。

国产设备突破:2023年首台国产Ecmo(深圳汉诺医疗)上市,价格未完全公开,但目标是降低进口依赖。

二、Ecmo单次开机及使用费用

开机成本:5万–7万元,主要为离心泵头、管路、膜肺等一次性耗材费用

每日维持费用:1万–2万元,含IcU病房、抗凝药物、监测设备、医护团队操作等。

单周总费用:约14万–24万元,开机费+7天维持费。

例如:一名患者使用Ecmo两周,总费用可能高达20万–30万元,且大部分未纳入医保。

三、费用高昂的核心原因

1. 耗材完全依赖进口,垄断推高成本

Ecmo的核心耗材(如膜肺、离心泵头)需频繁更换,其材料(如pmp聚烯烃)全球仅3m等极少数公司能生产。

单次耗材包成本即占开机费的70%以上,且无法国产替代。

2. 专业团队要求极高

Ecmo操作需心脏外科、体外循环、IcU等多学科团队协作,国内能熟练操作的医生不足2000人。

医院年均操作案例低于20例时,失败风险显着增加,进一步推高人力培训成本。

3、配套资源昂贵

需在IcU环境中运行,叠加血气分析、抗凝监测、呼吸支持等辅助设备,日均费用远超普通重症监护。

4、技术壁垒与市场垄断

全球仅10余家厂商(如迈柯唯、美敦力、索林)掌握核心技术,2024年前三季度这三家占据中国市场83%份额。

设备维修、耗材供应均受制于海外厂商,议价能力弱。

四、国产化进展与未来展望

技术突破:汉诺医疗、航天长峰等企业已实现Ecmo整机国产化,部分性能接近国际水平。

降本关键:国产pmp材料(如杭州科百特)预计近年面世,有望降低耗材成本50%以上。

政策支持:国家将Ecmo纳入“十四五”高端医疗设备攻关项目,加速审批与医保覆盖探索。

综上,Ecmo的昂贵是技术垄断、高值耗材及专业医疗资源叠加的结果。随着国产替代推进,未来费用有望逐步下降,但短期内仍属“黄金救命”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