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李言李语 > 第36章 水盆羊肉三重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水盆三重奏

要说陕西水盆羊肉最出名的,应该是澄城水盆羊肉了。

正宗的澄城水盆是不加粉丝、青菜和丸子的。它由清汤、羊肉和羊杂组成,搭配手工现打的月牙饼或烧饼两个,以及一份小菜。没有糖蒜,汤鲜美,肉质细腻不膻。

有南方朋友来古城游玩,吃过油泼面和肉夹馍之后,对牛羊肉泡馍很感兴趣。我想着他们掰馍之辛苦,以及南方胃对北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决定带他们去吃一碗正宗的水盆羊肉,等他们的胃在这几天游玩中适应了北方美食,临走的一天再请他们吃泡馍,起码路上不会饿了。

西安至澄城大概160公里左右,因为我开车慢,赶到澄城时天色微明,巷子深处已浮起团团白气,羊肉汤锅在炉上默默沸腾,恍若大地腹中正孕育的温热呼吸。老师傅手中铜勺在汤中轻巧一探,薄薄羊肉片瞬间便如云朵般浮起,稳稳落在青花碗里,再浇上澄澈鲜亮、金黄油星点点漂浮的汤。一切,都只为了静候那三块月牙饼的登场。

此次带朋友来的是宝馨斋,据说号称是“澄城第一水盆”。其实美食是有两种功能的,第一种最重要,就是填饱肚子,延续生命;第二种就是美食的延伸,文化功能。美食文化就是在肚子不饿后,研究食物的色香味,研究怎么样能够吃出花来。美食文化的价值已经远远大于食材本身的价值。

头一块饼子先被掰开,中间夹入羊肉、几片脆生生的白洋葱,再浇上些许绿辣子小菜。我捧起饼子,一口咬下,面香裹着肉香骤然在口中爆裂开来,洋葱辛辣与绿辣子的鲜香交织,如弦乐与鼓点骤然撞击,舌上味蕾刹那间便醒了。肉香裹着面香,又渗着汤的鲜味,舌尖上竟不知何味更胜一筹,只余下满口交香。再啜饮一口汤,鲜香醇厚,暖暖流入胃中,仿佛周身血液也随之畅快流淌起来。

第二块饼子,被撕成几块,只轻轻在汤里蘸了一下。这饼子吸饱了汤汁,既未软烂,又染上了羊肉汤的鲜美。入口时,饼心绵软,饼边却还保留着韧劲,咀嚼之间,汤的鲜味裹着面香,在唇齿间缓缓释放,舌尖上,似乎正有一场柔和的对话在进行着。

饭量大者,此时便轮到第三块饼登场了。饼子既不再夹肉,也不蘸汤,干脆直接掰成大块,送入口中细细咀嚼,而后再饮一口汤。饼的麦香纯粹,汤的浓烈鲜香,各自分明,彼此呼应,却又互不淹没。面香与肉汤彼此独立,却似秦腔里粗犷的唱词与沉浑的板胡,各自嘹亮,又浑然一体。这质朴搭配,何尝不是味觉中的返璞归真?

三种吃法,如同三种旋律,在澄城老店这方小天地里自由轮转着。陕西人最是随性,饼子怎么吃,肉汤怎么喝,全凭自己心意。邻座一位壮实汉子,三块饼子风卷残云般吃尽后,又单要了一块饼,如孩子般掰成小块投入汤中,搅成半糊状,吸溜吸溜吃得痛快淋漓。他吃得尽兴,额头汗珠淋漓,脸上却绽开舒展满足的笑容,毫无顾忌。此情此景,竟如秦腔里一个响彻云霄的高亢收尾——这碗中乾坤,食客们才是那唯一的、自得其乐的王。

日头渐渐升高,店中杯盘碗碟的碰撞声却更热闹了。我碗中汤尽,饼也吃完,心中却豁然开朗:所谓传统,不过是无数个“我就要这样吃”的任性的总和。

这些任性的总和,在澄城清晨的汤锅前,在食客们酣畅淋漓的咀嚼声里,凝结成一种坚不可摧的活法——那活法如月牙饼刚出炉的裂口,如羊汤滚沸时顶起的油星,如绿辣子呛锅时腾起的烟火气,是生命本身最本真、最喧腾的形态。

碗底空了,汤气却依然氤氲蒸腾,仿佛某种未尽的曲调盘旋在口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