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李言李语 > 第38章 我递的不是证据,是刀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章 我递的不是证据,是刀鞘

风雪压檐,宫务清查司的大门在辰时三刻轰然开启。

朱漆铜钉的门扇缓缓洞开,像是巨兽张开了口。

百官列席两侧,目光如刀,齐刷刷刺向站在堂前那一袭素青宫装的身影——苏识。

她手中捧着一只黑铁匣,表面无饰,却沉得几乎要压弯她的臂弯。

匣中是参政司三年来所有副单账册,厚厚一叠,纸页泛黄,边角卷曲,每一页都浸着油墨与时间的气息。

这是她七日七夜从灰烬、谎言与沉默中拼出来的真相,也是她今日亲手递出的刀。

“臣女苏识,奉旨呈交参政司历年副档副本,共计三百六十七件。”她的声音不高,却穿透了满堂窃语,“原档已于前月火灾焚毁,此为据各司上报文书重新整理之补录版本。”

她将铁匣置于案上,退后半步,动作从容,仿佛只是交出一份寻常公文。

主审官张廷珸捻须翻阅,眉头越锁越紧。

这位以“铁面较真”着称的老御史,一生最恨模棱两可。

他指尖停在“御菌调换”一栏,凝视良久。

那里空着。

两日的记录,空白无字。

更诡异的是,在空白旁用淡墨歪斜地写着一行小注:“待核实”。

墨色比其他笔迹浅了一分,笔锋也略显滞涩,明显出自不同人手,且书写时心神不宁。

“这不像铁证。”张廷珸终于开口,语气冷峻,“倒像漏洞。”

话音落下,堂下立时掀起一阵低议。

萧璟坐在侧席首位,唇角微不可察地上扬。

他等这一刻太久了。

当夜,他就收到了密报:苏识留了破绽。

那两日空白,是她无法圆谎的证据;那行“待核实”,是她仓促补救的败笔。

她主动交账?

那是心虚到了极点,生怕别人查不到她头上!

她还敢附《补录说明》?

简直是把罪状亲手递上来!

“好,很好。”他在袖中轻笑,“自投罗网,也不过如此。”

次日清晨,周侍郎便联合户部三名属官联名上疏,措辞激烈,直指苏识“账目混乱,篡改痕迹昭然若揭”,请求“严审其人,以正视听”。

奏章呈入勤政殿时,连新帝萧玦都未曾拆看,朝野上下已传得沸沸扬扬。

“掌事姑姑完了。”

“听说她昨夜烧了自己的私录簿子,怕是藏不住了吧?”

“难怪最近脸色发青,每晚都要喝三盏安神汤才能入睡……做贼心虚啊!”

流言如毒藤蔓般疯长,缠绕进每一处宫殿角落。

而这些话,正是苏识让柳绿放出去的。

“人心最信‘细节’。”她昨夜站在窗前,看着远处御药房飘出的淡淡药香,冷冷道,“一句‘焚毁私录’,比千句辩白更有杀伤力。一杯安神汤,能让所有人相信她在怕。”

柳绿听得胆寒:“可……万一他们真信了您有罪呢?”

苏识笑了,眼底却没有温度:“那就让他们信到骨子里。”

因为她知道,真正的杀招,从来不在账本里,而在人心对“破绽”的贪婪。

她故意留下那两日空白,不是失误,而是陷阱。

那两日,正是尚宫局记事官秋桐告病归家的日子。

交接不清,记录中断,合情合理。

而那行“待核实”的字迹,是她模仿秋桐平日笔法所写——轻微颤抖,末尾拖曳,连用墨习惯都一丝不差。

只要秋桐还在,这个“破绽”就能圆。

只要秋桐不开口,这个“漏洞”就是引蛇出洞的饵。

而现在,蛇已经出动了。

萧璟派心腹暗探连夜搜查秋桐旧居,逼问其家人,甚至贿赂太医院医正,欲伪造一份“秋桐早已病亡”的脉案。

但他们不知道,秋桐根本没死。

她被白砚藏在城南一处废弃道观中,由太医局一名老医女照料,每日按时服药,静候召唤。

“他们在找一个‘死人’。”白砚昨夜归来,覆雪未消,只低声说了一句,“可活着的人,总会说话。”

苏识闭了闭眼。

她在等。

等第三日会审,等张廷珸当众质问那两日空白。

等秋桐出现在大殿之上。

等那些以为火能烧尽一切的人,亲眼看着灰烬里爬出的名字,一字一句,撕开他们的伪善面具。

此刻,她站在清查司大堂中央,风雪扑打窗棂,如同命运擂鼓。

她垂眸,指尖轻轻抚过铁匣边缘,仿佛在确认某把刀是否已在鞘中。

没有人知道,她递出的不是证据。

是刀鞘。

而刀,早已抵住敌人的咽喉,只待一声令下,便斩断所有妄想。

第三日,天未明,霜气凝结。

清查司大堂尚未开衙,可百官早已列席,衣冠肃整,神情紧绷。

昨日流言如潮,今日便是定局之时。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场“账目审查”,早已不是查案,而是夺命的棋局。

辰时正刻,铜锣三响,张廷珸缓步登堂,面容冷峻如铁。

他手中捏着那份补录账册,目光直刺堂下那抹素青身影。

“苏掌事。”他声如裂帛,“你呈交之副档,两日空白,仅注‘待核实’三字。此为何解?”

满堂寂静,连呼吸都似被风雪冻结。

苏识缓缓抬头,神色平静得近乎漠然。

她没有辩解,没有慌乱,只是轻轻垂眸,仿佛在回忆一段无关紧要的旧事。

“回大人,”她的声音清晰如冰泉滴石,“那两日,尚宫局记事官秋桐告病归家,交接不清,记录中断,属情有可原。臣女已按规标注‘待核实’,并拟于后续补证。”

话音未落——

“轰”地一声,侧门骤开!

一道瘦弱身影跌跪入堂,披头散发,泪流满面,正是“已死”的秋桐!

“冤枉啊——!”她伏地痛哭,声嘶力竭,“是周侍郎逼我藏匿单据!他说……若我不从,便揭发我姐姐曾私递冷宫衣食!那是死罪!我、我只能听命……”

满堂哗然!

御史中丞猛地站起,户部尚书手中的折扇“啪”地落地。

就连一向沉稳的张廷珸也瞳孔微缩,震惊难掩。

萧璟端坐侧席,指尖猛然掐进掌心。

不可能……她怎么可能还活着?!

他昨夜才收到密报,医正已伪造脉案,秋桐“病亡三日”,尸身停于义庄——可眼前这人,分明就是活生生的秋桐!

连耳后那颗朱砂小痣都一模一样!

就在这片惊涛骇浪之中,一道黑影无声出现。

白砚自殿外走入,玄衣如墨,覆雪未融。

他单膝跪地,双手奉上一本泛黄簿册。

“启禀主审官,此为太医院冷宫支取记录签收簿原件,由老医女林氏保管,今晨亲交属下。其中三十七处‘苏氏’签押,皆为秋桐之姐亲笔。”

张廷珸接过翻开,目光扫过一行行墨迹,脸色愈渐阴沉。

“苏氏”二字笔锋圆润,与秋桐平日字迹确有七分相似,而时间跨度长达两年,绝非伪造可成。

他猛然合上簿册,怒视崔元衡与周侍郎:“账可补,人证在此!你们还有何话说?!”

周侍郎面如死灰,嘴唇颤抖,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崔元衡强作镇定,还想狡辩:“一介宫婢信口雌黄,岂能定罪?!”

“信口?”苏识终于开口,语气轻得像雪落在瓦上,“那你可敢对质?——问问秋桐,你许她的那对翡翠镯子,如今藏在她家灶台砖下第几块?”

全场死寂。

崔元衡脸色骤变。

那镯子……是他亲手埋的,无人知晓!

苏识缓缓转身,目光淡漠地掠过他惨白的脸:“你说,她是信口,还是——你的心虚,早就写在了行为模式里?”

她没说“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她说的是“你的行为模式”。

像是在解析一个角色,冷静、精准、不留余地。

萧璟坐在阴影里,手指剧烈颤动。

他忽然明白了——

她从不曾试图掩盖破绽。

她是在制造破绽,让敌人误判她的弱点,进而暴露真正的杀机。

那两日空白,不是漏洞,是诱饵;

那行“待核实”,不是败笔,是引信;

而秋桐的“复活”,不是侥幸,是她早就在棋盘之外布下的必杀伏笔。

他盯着苏识的背影,第一次感到彻骨寒意。

这不是宫斗。

这是用人心规律当武器的精密猎杀。

退堂钟响,众人散去。

萧璟独自回到书房,心神未定。

烛火摇曳间,忽见案上多了一张素笺。

无署名,无落款。

只画一柄剑,出鞘半寸,寒光隐现。

剑身刻着一个字——“璟”。

而那剑鞘,纹路清晰,赫然是参政司官印的样式。

他指尖触纸,僵住。

她不是在等他认罪。

她是在告诉他:刀是你拔的,鞘是我给的。

——棋盘已裂,刀未落,鞘先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