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李言李语 > 第139章 皇帝给我递折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暮色还未散尽,枢政阁的灯便已亮了整夜。

苏识坐在案前,指尖轻点着一卷泛黄的册子边缘,目光冷得像冰。

窗外风声掠过檐角,吹动烛火微微晃动,映得她侧脸轮廓分明,如刀刻一般沉静。

桌上摊开的是柳绿刚送来的三份皇子夭折案宗——都是十年内、未满七岁便“病逝”的皇嗣,生母皆出身低微,死后追封虚名,连葬礼都草草了事。

可真正让苏识脊背发凉的,是那三份案卷末尾附着的御医院用药记录。

安神汤。

三名早夭皇子临终前三日,均被赐饮此方,由太医令亲笔署名开具,药性标注为“宁心定志,助眠安神”,看似无害。

可她在前世玩过的某部暗黑系宫廷游戏里见过类似的桥段:一味温补之药,长期服用会缓慢侵蚀幼童肝肾,初期症状与风寒无异,待发现时早已不可逆。

而更巧的是——这位太医令,正是先帝驾崩前一年提拔的旧臣,素来不亲近新帝,甚至曾在朝议中公开质疑萧玦继位合法性。

她缓缓合上卷宗,指节在案角轻轻叩击三下,节奏稳定,一如她此刻的心跳。

“不是无嗣。”她低声自语,声音几乎融进寂静里,“是有人……不让陛下有嗣。”

话音落下那一刻,窗外一片枯叶飘落,正巧打在窗棂上,发出极轻的一响。

与此同时,勤政殿深处,灯火幽深。

白砚立于殿心,铁甲未卸,面容肃然。

他面前的沙盘上,标注着宫城地下暗渠的走向图,以及各处地库守卫轮值时间表。

他的手紧握刀柄,眉心微蹙:“陛下,若真如您所疑……当年毒害皇子者仍在宫中,且至今掌管御药……那此人背后,恐怕不止一人。”

萧玦背身而立,玄色龙袍在烛光下泛着冷调的光泽。

他没回头,只淡淡道:“朕登基六年,忍而不发,不是因为查不到,是因为——没人敢替我掀盖子。”

他终于转身,眸光锐利如刃:“百官讲规矩,后妃顾体面,太医守祖制……可偏偏,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人,既不怕毁誉,也不怕沾血。”

他顿了顿,唇角竟浮起一丝极淡的笑:“她说过,最好的棋手从不下在明处。那朕就让她做那双看不见的手,而我——来做最后收网的人。”

白砚心头一震,低头应是。

他知道,陛下口中的“她”,指的是那个拒受首卿之位、却掌控枢政实权的掌事姑姑。

风向变了。

苏识也察觉到了。

次日清晨,她召柳绿入影阁别院密谈,只说了一句:“把《内廷医政整顿章程》拟出来,三日内呈递内政院审议。”

柳绿不解:“这是要动太医院?可眼下并无确凿证据……”

“不需要证据。”苏识执笔蘸墨,笔锋凌厉,“我要的是动静。一道改革章程,足以让某些人坐不住。他们若不动,说明我猜错了;他们若动……那就正好。”

她抬眼,目光清冷如霜雪:“我要的不是立刻揭破,而是让他们自己跳出来。”

当夜,苏识独坐灯下,翻开那本只有她一人知晓的《角色行为修正档案》。

纸页翻动间,一行行熟悉的标签浮现眼前:

【目标身份】:大靖皇帝

【原型参照】:吉尔伽美什(《命运》系列)

【初始判定】:傲慢自负,追求平衡与秩序的统治者

【更新判定】:情感驱动增强,对特定对象产生非理性依赖倾向;当前行为模式已偏离“维持现状”,转为“彻底清除威胁”

她停顿片刻,提笔写下新的对策:

【对策更新】:制造可控危机,诱导其暴露幕后黑手,避免盟友陷入道德困境。

切记——不可让他亲自出手。

一旦帝王亲涉阴谋,合法性将受损,政权根基动摇。

写罢,她闭目良久。

但她更清楚,真正的杀招,从来不在明诏之上,而在那些无人注意的阴影之中。

三日后清晨,薄雾未散。

影阁别院外传来一阵极轻的脚步声。

不同于往常宫女的急促细碎,这步履沉稳、带着几分迟疑与决绝。

柳绿快步入内通报:“华贵妃亲至,求见姑姑。”

苏识正在整理医政章程副本,闻言笔尖微顿。

华贵妃?那个一向高傲、从不屑踏足偏院的远坂凛式人物?

她抬眸,眸光渐冷。

“请她在外堂稍候。”

片刻后,苏识缓步而出。

只见华贵妃一身素色宫装,未施脂粉,手中捧着一只褪色旧香囊,指尖微微颤抖。

两人对视无言。

良久,华贵妃上前一步,将香囊轻轻放在案上。

“这是先皇后遗物。”她声音低哑,似藏着千言万语,“当年她临终前攥着它,说——‘汤冷了,孩子就醒了’。”三日后,华贵妃亲至影阁别院。

苏识接过那只褪色香囊的瞬间,指尖触到内衬一处微凸的针脚——极细、极密,是尚宫局老绣娘才有的“回字锁边”。

她不动声色地翻转香囊,凑近鼻尖一嗅,一股极淡却刺鼻的苦杏仁味悄然钻入肺腑。

氰霜草。

前世某部悬疑番里,反派用这种无色无味的毒药,在十年间悄无声息地清除皇嗣。

初期仅表现为嗜睡、食欲不振,与体弱多病毫无二致;待肝肾衰竭已成定局,连太医也只能归因为“先天不足”。

而今,三名早夭皇子临终前共饮的安神汤……先皇后临终呓语中的“汤冷了,孩子就醒了”……一切线索如蛛网收拢,终于拼出那幅被刻意掩埋的真相:这不是天妒,是谋杀。

一场持续十年、由宫廷最高医权执掌者亲手执行的系统性清洗。

她的目光缓缓落在香囊背面一朵几乎褪尽的并蒂莲上——那是先皇后生前所绣。

当年她难产而亡,死时手中紧攥此物,如今看来,并非遗念,而是控诉。

“你为何现在才拿出来?”苏识抬眼,声音冷得像冰刃。

华贵妃垂眸,指甲掐进掌心:“我也是昨夜才明白……我妻氏一族被贬为庶民,正是因为先皇后曾托我母保管这香囊。她们死了,封口令下了,可我还活着。”她苦笑,“你说我是傲娇?是任性?可在这宫里,谁不是戴着面具演了一辈子戏?我装作争宠、嫉妒、愚蠢,只为活到能把它交到你手里的这一天。”

苏识沉默良久。

眼前这个曾被她标记为“远坂凛式角色”的女人,原来早已在命运的夹缝中,独自扛下了一场腥风血雨。

当夜暴雨倾盆。

雷声碾过宫檐,如千军踏阵。

苏识立于窗前,望着被雨幕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宫殿轮廓,心头却异常清明。

线索已齐,只差最后一击。

忽然,远处钟声七响。

礼制钟!唯有皇帝亲临枢政阁才会敲响的七声!

她心头一震,披衣而出。

雨水顺着屋檐砸落,打湿肩头织金暗纹。

行至阁前,却见萧玦孤身立于飞檐之下,玄袍猎猎,手中握着一柄断刃,刀尖滴血,汇入青石缝隙,蜿蜒如蛇。

“太医令死了。”他开口,声音平静得不像在说一条人命,“死前招认,背后另有主谋。”

苏识脚步微顿。

她没有问凶手是谁,没有问刑讯手段,甚至没有看那柄染血的刀。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他——那个曾躲在冷宫角落、靠一本残破兵法熬过寒冬的少年,如今已能亲手斩断盘踞朝堂十载的毒根。

“你说过,最好的棋手不下明处。”他抬眸,眼中闪电划过,映出她清冷的身影,“可这一次,我不想让你再躲在后面看我杀人。”

雨声骤然放大。

苏识忽觉胸口一滞。

不是恐惧,而是某种更深的东西——一种预感。

他不再是需要她布局的盟友,而是一个开始按自己意志挥刀的帝王。

她轻轻拂去肩头雨珠,转身步入阁内,留下一句淡淡的话:“把尸体处理干净,别让血渗进地砖缝里。”

柳绿已在内等候,捧着那份即将呈递的《内廷医政整顿章程》副本。

苏识坐下,提笔蘸墨,却未落纸。

片刻后,她将整卷文书推至灯焰之上。

火舌舔舐纸角,迅速蔓延,映亮她沉静如渊的眼眸。

“焚了它。”她说。

柳绿愕然抬头。

苏识取出另一张素笺,提笔写下新令,字迹锋利如刀:

“放出消息——‘影阁查案受阻,主谋疑似牵连宗室元老’。”

写罢,她吹熄烛火,低语如风:

“真正的猎物,还没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