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 > 第232章 不然还能咋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祁同伟顿了顿,又道:

“华东六省一市属于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先进的区域,在东大这片区域,我们正尝试打造一个示范样本……”

“其实,真正最容易推进‘信息高速网络’建设的,并不是我们,而是阿美。”

嗯?

两位领导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

祁同伟语气平静,目光坚定:

“阿美的产业体系最成熟,资金雄厚,技术储备也足,完全有能力率先铺开这张网。”

“我敢肯定,他们迟早会意识到信息网络在未来战略中的关键地位。”

“一旦意识到,必然会集中力量投入资源,全力推动。”

赵立春当即表态:“同伟,这份材料不用提交给华东论坛了——就当是你给我准备的明年全省工作的核心思路。”

祁同伟微微颔首:“我清楚了。”

钱丰在一旁补充道,语气温和却充满支持:“小祁啊,你大胆往前走,后面的事,有我们顶着。”

祁同伟笑了笑,点头应下。

于是,就在新年的第一天,赵立春正式宣布:汉东省将全面启动“信息高速网络”建设计划。

不是征求意见,也不是试点探讨,而是直接落地实施。

消息一出,震动不小。

松江知府第一时间拿到文件,反复研读之后,立即下令:松江必须紧跟步伐,迅速跟进。

短短时间内,凡是具备条件的城市,纷纷启动相关项目。

这一年年底,祁同伟和赵瑞龙几乎连轴转,忙得脚不沾地。

丰收集团规模庞大,再像去年那样集中在二王村操场发奖金,已经不可能实现。

只能分散到各个城市总部进行。

Abc银行、宇宙行都被调动起来,人手紧张到极限。

无论是丰收集团本身,还是祁同伟名下的其他企业,既是纳税主力,也是金融机构眼中的顶级客户。

比如在姑苏的生产基地,宇宙行甚至抽调了一个分行和两个支行的全部现金人员现场支援。

现钞数量太大,连续烧坏了十二台点钞机。

今年虽然没有去年那种奔驰轿车作为奖励,但头奖依旧重磅——一汽出品的家用轿车,整整二十辆,轰动一时!

各地情况大体相似。

在手机制造厂,凡是在岗半年以上的员工,都拿到了年终红包,多数是两千起步。

几位提出优化流程、提升效率的工人,更是拿到了上万元的特别奖励。

工厂一直运转到腊月二十二才正式停工。

返乡的员工,一律由公司安排大巴统一接送——或送至各县城区,或直达火车站。

这件事薛向阳亲自过问,毫不含糊。

自己的员工,一个都不能落下!

二王村的年庆照旧热闹,只是地点换了——改到了大学操场,因为别的地方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万响鞭炮齐鸣,震耳欲聋。

不过庆典的第一天,并非直接发钱,而是先发钥匙——新房分配正式开始。

工人们满脸喜气,能在过年之前住进新楼房,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呢?

丰收集团盖的宿舍楼,基本都是三室一厅,少数为两室一厅。

人们对住房的渴望从未改变。

有了宽敞的房子,就能把家人接到身边团聚。

从幼儿园到大学,从诊所到医院,全都在家门口解决,生活还能更便利吗?

一天之内,房屋分配完毕。

第二天,便是劳动模范们披红戴花,喜提新车、新手机的高光时刻。

二等奖略逊一筹,是一整套家电。

三等奖则是红包加一部新款手机。

每年这个时候,二王村都像过节中的节日,沸腾不已。

其实丰收集团人人有奖,但能戴上大红花走上台接受表彰的,终究是极少数。

可别小看这份荣誉。

它不只是意味着数倍年薪的奖金,更附带诸多隐性福利:子女入学免费、家属看病优先、内部晋升加分……

既体面,又实在。

没评上的工人,鼓掌鼓得手掌通红,心里暗暗发誓:明年一定要拼上去!

红旗飘扬,人群如海,笑声不断。

辛苦了一整年,这一刻,才是真正收获的季节。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还没完!

第二天,年货发放继续。

山珍海味、米面粮油,按车间逐一发放。

当然,也可以选择折现,每户五十元。

可谁会选折现呢?

这点钱,连一袋大米都买不回等值的东西。

就连打算回老家的员工,也坚决不换现金。

大家要的是那份实实在在的年味,和被记住的归属感。

带这么多东西,顶多就是路上麻烦些罢了,可一想到带回家里那份热闹劲儿,那都是值得的。

今年春节,祁同伟没在帝都过,而是回到了二王村。

钟小艾已经快到预产期了,再有两个月就要生,祁同伟无论如何也不肯让她奔波。

钟声和钟妈妈也完全支持女婿的决定——一家人来回折腾,实在没必要。

许正阳也没回中原,就留在这里陪着他们过年。

杨建华也一样,把父母送上车后,干脆就直接住进了祁同伟家。

钟小艾看了看杨建华,又瞄了眼许正阳,忽然笑了:

“你们俩我越看越顺眼,要不,试着往一块儿处一处?”

她语气轻松:“同事之间结成夫妻的不少,毕竟天天在一起,彼此知根知底,比外人强多了。

我看你们俩品性都不错,这才提一句。”

话音刚落,许正阳却悄悄伸出手,握住了身边人的手——正是杨建华的。

他笑着回应:“艾姐,其实我们早就在一起了。”

钟小艾一下子愣住:“啊?哎?……”

高小琴和高小凤两个小姑娘立刻捂住嘴,眼睛睁得像铜铃:

“正阳叔叔牵着建华阿姨的手诶!”

杨建华咧嘴一笑:“以前怕影响工作,就没说嘛。”

钟小艾好奇追问:“你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杨建华挠了挠头:“我家爸妈搭的桥。”

“正阳一个人在城里,我家又离得近,我爸妈总喊他来吃饭。

来得多了,自然就熟了。”

“后来家里修水管、搬家具这些事,也都叫他帮忙。

他做事靠谱,从不推脱。”

“时间久了,心意也就到了。”

这时祁同伟刚好打完电话回来,一听这话便插嘴:

“这事儿我懂,太懂了。”

钟小艾纳闷:“师兄,你懂啥?”

祁同伟笑道:“姜老师那个相声《虎口脱险》里说的——每到周末,有对象的全往对方家里跑,不是修灯泡就是通下水道,图个踏实呗!”

“这不是咱们帝都的老传统么?”

钟小艾斜他一眼:“这哪是帝都的事,全国都这样吧?”

祁同伟刚想反驳,手机又响了,只得无奈地走出去接。

今天电话格外多。

他一趟趟进出,饭都没吃安稳。

没办法,找他的人太多了——下属企业的负责人、战略部的骨干、还有合作方的高管,一个都不能怠慢。

杨建华看得有些心疼:“伟哥非得一直接吗?”

钟小艾却很从容:“一年就这么一回,过了九点他就关机了。”

杨建华惊讶:“九点就断联?”

钟小艾解释:“想早点拜年的人,天刚亮就打了;拖到最后才打的,多半是应付差事。

那种人,爱打不打。”

许正阳接过话:“伟哥平时手机都交给我管,唯独这几天亲自拿着。”

杨建华听了忍不住笑。

钟小艾眨眨眼,打趣问:“那你呢?就在她家吃吃饭、干干活,就成了?”

杨建华乐了:“不然还能咋样?”

“你要了解他,就知道他根本不会主动搭理陌生人。

在他那儿白吃半年饭、干半年活,没点心思能行?”

“我心里也有数,我爸妈也喜欢他,顺理成章就在一起了。”

许正阳认真点头:“她说得没错。”

钟小艾心里嘀咕:该不会是误会促成的姻缘吧?

以她对许正阳的了解,这家伙去杨建国家干活,说不定最初真是为了不欠人情、不吃白食……

但不管怎么说,两人能走到一起,是件好事。

一个是祁同伟身边的保镖兼秘书,一个是自己身边的贴身护卫兼助理,平日里忙得脚不沾地,哪有机会谈恋爱?

如今彼此相知相守,再合适不过。

晚上九点一到,祁同伟果断关机。

他掏出四个红包,分别塞给了许正阳、杨建华,还有高小琴和高小凤。

钟小艾见状,也笑着跟上,一人又发了一个。

许正阳接过红包还有些意外:“我也有份?”

祁同伟指了指杨建华:“按南粤的规矩,没领证的都算‘未婚’,逢年过节就得给压岁钱。”

“你们还没办酒,收着吧。”

许正阳还真就收下了,随后从怀里摸出两个红封,分别递给了高小琴和高小凤。

钟小艾轻轻揉了揉两个小姑娘的发丝,柔声道:

“今儿是节上,谁给红包都先拿着,但记得回头跟我说一声。”

俩丫头乖巧地点头应下。

杨建华也笑着掏出一对厚实的红包——这在南粤可不常见,那边过年能给个五块十块的压岁钱,已经算是亲厚人家了。

高小琴和高小凤乐呵呵接过,甜甜地道谢,声音像蜜糖化开似的。

杨建华看着她们俩,心里不禁感慨:要不是遇上了祁同伟,这两个女孩的日子指不定得多艰难。

哪还能像现在这样,活得体面又舒展,像被人捧在手心里养大的闺女?

在他眼里,这姐妹俩如今真是被照顾得妥帖极了——吃穿不愁,心情敞亮,身子骨养得好,容貌气质更是出挑,举手投足间都有股说不出的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