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雨水,再有一个学期,你就上初中了。”

百货大楼里面,宋晨光带着家人在置办年货。

也都要买新衣服,钱在留着是真花不出去了,因为啥都要票啊。

“晨光哥,我肯定能考上初中的,海棠也行。”

这年月,初中是要考的,但何雨水不差,今年期末考试,是年级第二名。

“那是,你俩都没问题。”

宋晨光非常清楚现在的情况。

城市里的中学入学考试相对来说难度较低一些。

毕竟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便是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的不同。

此外,城里的孩子们大多数抖脱产了,最多帮着家里干掉家务活。

别的精力都可以放在学习上。

可以说,只要想说,基本都可以读初中。

实在不行就留一两年级。

但农村的孩子就不同了,能去↑初中的基本人男孩子。

女孩要读初中,要么成绩好。

要么家庭经济实力雄厚。

足以负担得起家里的开支,还有闲钱让家里的孩子都读书。

这都是摆在眼前且无法回避的残酷事实。

让一个孩子去读书意味着家中多一张嘴吃白饭。

同时还要耗费不少钱来用于学费及生活开销等等。

最为重要的还是减少一名劳动力。

至于九年义务教育政策,都要到八十年代开始推行实施。

并且要想实现完全普及直至覆盖全国都新世纪了。

“晨光哥,这套好看吗?。”

何雨水自己挑了套红色满天星的花棉袄,满心欢喜的,自己是很喜欢。

但也要看看晨光哥喜不喜欢。

可谁知道,宋晨光却摇头说:“这套不行,太土了......呃,换这套吧,我看着挺好的。”

“嗯,那我就换这套........”

何雨水直接就去换了素色,等穿上以后,忽然就喜欢了。

“姐夫.......”

小京茹也换上了新衣服,是一件红色的花棉袄。

“不是,淮茹,你给选的啊,也换了。”

宋晨光麻了,别人怎么穿他管不了,可在自己这儿,家里人的穿着,得在他的审美上才行啊。

“诶,这就换。”

秦淮茹话是这么说的,可觉得红色棉袄挺好看的,京茹穿着多喜庆啊。

过年不就应该穿红色么。

不一会儿,选好了衣服,一家人也没跑远,就在百货大楼置办了年货,然后叫了三轮车回去了。

等到了四合院门口,就被人叫住了。

“宋主任,你要的东西到了,这就给您送过来。”

院门外外一个中年男子站在墙根等着了。

“能匀出来多少来。”

宋晨光问的是甘蔗,北方要买这东西可不容易,因为这边不好种植,这也导致糖的价格一直偏高,也不好买。

特别是白砂糖。

要知道,在前朝那会儿,要大户人家才吃得起白糖。

而相对于白糖来说,新鲜的甘蔗就更不好买了,得靠火车运到当地来卖。

中年男子回话说:‘最多十捆,再多就是没货了。’

他也是没办法,一般的单位小干部都是论根,但这不同,是大干部。

“宋晨光点头,说:“那就十捆,五捆送到饭店,剩下的送到院里来。”

“好嘞,一会儿就到。”

中年男子没说钱,到时候再算,再说了,这才几个钱,都是白忙活,但不办又不行啊。

等人走了,秦淮茹才说:‘晨光,你买了什么啊,还要可这么多.......’

宋晨光笑了笑,说:“是甘蔗,这东西稀罕,碰着了就多要点。”

“啊,甘蔗啊,那也要不了这么多啊,多少钱一斤啊。”

秦淮茹知道甘蔗难买,可一次也不用买这么多啊。”

“不贵,三分钱一斤,跟一等菜一个价钱。”

宋晨光想着,这会儿的钱是真值钱,南方那边的甘蔗批发价才一毛钱,收购价的话肯定不到一分。

“这么便宜啊。”

秦淮茹觉得不贵了。

“小钱,你就别管了,走,回去放东西,”

宋晨光没解释了,他订的年货可不止甘蔗。

过了一阵。

中年男子就把甘蔗给送来了。

秦淮茹这才知道,一捆竟然是十根,这也太多了吧。

“晨光,这么多,能吃完吗?”

秦淮茹从来没想过屯甘蔗吃。

宋晨光笑了笑,说:“家里人多,一天一根,等过完年就吃完了。”

就在这个时候,董大妈到了西厢房门口,说:“晨光,淮茹,三大妈生了,是个女孩。”

“女孩好啊,她都生了仨儿子了,得要个女儿。”

秦淮茹没瞎说,男人也喜欢女儿,但她肯定也得跟三大妈一样,生了三个儿子以后再生女儿。

“可不是吗,生女儿多好啊,送年送节的,都是咱们这些女儿做的.........”

董大妈念叨了几句,想想到了过年去了就头疼,送年又得花不少钱。

而宋晨光却想,阎解娣还是出生在老阎家,没变化。

但从名字能看出来,老阎家哪怕都仨儿子了,都还是想要儿子。

因为娣这个字,在名字里面,无论搭配什么名,都是有招儿子的意思。

...........

夜幕降临。

阎解成终于拖着板车缓缓归来。

车上坐着他老娘还有好刚出生的妹妹。

而阎埠贵则走在一旁陪同。

毕竟作为一名文化人,干不了重活。

再说了,儿子这么大了,这活还自己干,不是白养这么大么。

与此同时,贾家屋内灯火通明。

“吧啦吧啦.........”

李美玲正坐在桌前,全神贯注地拨弄着二手算盘。

她面前摆放着一堆钞票,其中大多数都是分票。

但偶尔也会夹杂几张毛票。

等数好一个整数以后,就用毛线扎起来。

这种实实在在看到现金进账的感觉不要太爽。

这可不是在轧钢厂打工能体验到的。

也回不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一阵掀开门帘的声音。

紧接着便是贾张氏风风火火地闯进屋来。

跟着就嚷嚷着说:“哼!三大妈抱回了一个女儿,还想再生个儿子呢?我看呐,门儿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