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靖王赫连擎穹便率先出列,声音洪亮,带着武将特有的直率,却字字藏锋:“父皇,九皇妹戍边三载,劳苦功高,昨日刚受封赏,今日便应召入朝,忠心可嘉。”

“只是,儿臣听闻,皇妹在清玄城时,北蛮使者巴图曾秘密入城,与皇妹密谈良久。不知北蛮使者所为何事?如今北离异动,边关不稳,与北蛮往来,牵涉甚大,还望皇妹当着父皇与满朝文武的面,解释清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他一开口,便将“私通外邦”的嫌疑轻描淡写却又精准地抛了出来。

瑞王赫连擎晨随之出列,语气温和,却更显阴险:“二哥所言极是。九皇妹,非是为兄疑你,只是你手握重兵,又刚得‘临机专断’之权,与北蛮接触,确需谨慎。”

“况且,你甫一离城,陛下便召你回京,北蛮使者便紧随而至,这时间上,未免太过巧合。”他巧妙地将皇帝召她回京与北蛮使者到访联系起来,暗示其中或有隐情。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妘姮身上,等待着她的回答。康王赫连擎岳虽未说话,但袖中的手微微摩挲着玉扳指,显然也在密切关注。

龙椅上,赫连昊目光深沉,并未阻止儿子们的发难,似乎也想看看这个三年未见的女儿,如何应对这朝堂之上的疾风骤雨。

妘姮面色平静,仿佛早已料到会有此一问。她上前一步,先向赫连昊行礼,而后转向靖王与瑞王,声音清越,不疾不徐:

“二位皇兄心系国事,关切边陲,姮感佩于心。”她先礼后兵,姿态从容。

“北蛮使者巴图,确于儿臣接旨前日到访清玄城。其所为者,乃向儿臣示警,并提议结盟。”

她话音一落,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靖王嘴角勾起一丝冷笑,瑞王眼中精光一闪。

妘姮不等他们再次发难,继续道:“巴图言,北离近半年来,暗中增兵边境,挑拨北蛮周边部落,更在秘密研制新型火器,其野心已不容小觑。

北蛮可汗担忧北离坐大,危及自身,故欲与我南诀再续前盟,联防边境,共抗北离。

为此,北蛮愿出兵三万骑兵协同布防,并愿在互市关税上再让一成,每年多供五百匹良马。”

她将巴图的提议原原本本说出,毫无隐瞒,这份坦荡反而让一些准备弹劾她的大臣迟疑了一下。

“然而,”妘姮话锋一转,目光扫过靖王与瑞王,“儿臣当场并未应允。”

“哦?为何?”赫连昊终于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

“回父皇,原因有三。”妘姮侃侃而谈,“其一,北离异动,仅凭北蛮一面之词,尚未证实,我朝不可偏听偏信,贸然与北蛮深度捆绑,以免被其利用,卷入不必要的纷争。”

“其二,与北蛮联兵,涉及两国兵力调配、指挥权限等诸多事宜,牵一发而动全身,非边关守将可独自决断,需由父皇圣裁,兵部、枢密院详议方可。”

“其三,”她微微抬高声调,目光清冽,“儿臣深知,我南诀国策,在于稳定。与北蛮互市通商,是为求边关安宁,百姓生计。若轻易与北蛮结军事同盟,势必打破三国平衡,可能刺激北离提前采取过激行动,亦可能让我南诀过度依赖北蛮兵力,绝非长久之计。”

她顿了顿,最后向赫连昊躬身:“故此,儿臣虽有权宜之权,却不敢擅专。已嘱托代管玄甲军的林轩,与北蛮使者谨慎周旋,既不断其念想,亦不轻易许诺,一切待儿臣回京禀明父皇,由朝廷定夺。儿臣接旨后即刻返京,未敢有片刻延误,便是为此。”

一番话语,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既澄清了与北蛮接触的事实,又表明了自己谨慎持重、恪守臣节的态度,更将最终决策权毫无保留地交还给了皇帝。

朝堂之上一时寂静。许多原本打算附和靖、瑞二王的大臣,此刻也不禁暗暗点头。这位九皇女,不仅能在沙场征战,于朝堂机辩之上,竟也如此老练!

靖王脸色微沉,瑞王脸上的笑容也淡了几分。

连昊凝视着殿下的女儿,威严的目光中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赞赏。他沉吟片刻,缓缓道:

“九儿思虑周全,处置得当。北离之事,朕已另遣密探核查。与北蛮之事,暂且依你之意,由林轩与之虚与委蛇,待查明北离动向再议。”

“儿臣遵旨!”

妘姮再次行礼,随后转身,步履沉稳,转回原位。银白的身影在众人的注视中,依旧挺直,依旧孤傲。

经此一役,满朝文武皆知,这位手握兵权、圣眷正浓的镇国公主,绝非可以轻易撼动之辈。京城的棋局,因她的回归,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靖王与瑞王交换了一个眼神,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与忌惮。

他们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