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273章 威尼斯的玻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里斯本商站的晨光刚爬上窗台,就被一阵细碎的“叮咚”声惊醒。郑伟放下手里的海图,只见老李头捧着个木盒,脚步轻快得像踩着棉花,盒里的东西碰撞着,发出玉石般的脆响。

“大人您瞧!”老李头掀开盒盖,一道彩虹突然从盒里跳出来,映得满室流光——里面装着十几块彩色玻璃,红的像石榴,蓝的像深海,最妙的是块透明的,阳光透过它,能把窗棂的影子投在纸上,连木纹都看得一清二楚。

“威尼斯商人刚送来的,说这是‘上帝的眼泪’。”老李头用指尖轻轻碰了碰玻璃边缘,凉丝丝的,比最光滑的瓷釉还细腻,“他们说,全欧洲只有威尼斯的穆拉诺岛能造出这东西,秘不外传。”

正说着,一个戴宽檐帽的威尼斯商人挤了进来,他叫马可,衣襟上别着枚玻璃胸针,折射着晃眼的光。“郑大人,”马可鞠了个躬,操着流利的阿拉伯语,“这是我们威尼斯的宝贝,用沙子和火焰炼出来的,比黄金还珍贵。我想用它们换您的青花瓷,越多越好。”

郑伟拿起那块透明玻璃,对着光看——里面没有一丝杂质,像凝固的泉水。他想起江南的窗纸,一到梅雨季就发潮,糊得再厚也挡不住寒风。要是能用这玻璃做窗户,屋里该多亮堂?

“可以换,”郑伟放下玻璃,指了指货架上的青花瓷,“但我有个条件。”他让人搬来一块云朝的琉璃——虽然也算玻璃,却带着淡淡的绿色,不如威尼斯玻璃透亮,“我想请你们的玻璃工匠去云朝,我们有更好的燃料,能让玻璃更透亮、更结实。”

马可的眼睛眯了起来。穆拉诺岛的玻璃配方是威尼斯的命根子,工匠们世代相传,连出门都要被监视,生怕技术外传。可他看着那些青花瓷——瓶身上的青花像用墨笔在水里晕开的,釉面光润得能照见人影,比欧洲贵族收藏的拜占庭瓷器还精美。

“我做不了主,”马可咬了咬牙,“但我可以写信回威尼斯,告诉总督大人,云朝有能让玻璃更硬的燃料。”他知道,威尼斯的玻璃虽然好看,却脆得像薄冰,掉在地上就碎,要是真能变结实,商船运输时就不会损失那么多了。

交易先在商站做起。一箱箱青花瓷被搬上威尼斯商船,换来的彩色玻璃则被小心地包在棉布里,装进货舱。有块巴掌大的蓝色玻璃,被郑伟送给了里斯本的大主教,大主教把它嵌在教堂的窗户上,阳光透过时,整个祭坛都染上了梦幻的蓝光,信徒们都说“这是圣母显灵”。

三个月后,威尼斯总督的回信到了。信里说,可以派三个工匠去云朝,但要“全程监护”,而且云朝必须用十船瓷器交换。郑伟笑着答应,让人立刻准备——除了瓷器,他还特意备了些煤块,装在密封的木箱里,附了张纸条:“用这东西烧火,火力比木柴旺三倍。”

当三个威尼斯工匠踏上“云鲲号”时,整个商站都来看热闹。领头的老工匠叫安东尼奥,留着雪白的胡子,手里攥着个玻璃吹管,像握着权杖。他带来了穆拉诺岛的秘方:碾碎的石英砂、纯碱、还有一点点氧化钴——那是让玻璃变蓝的秘密。

一路向东,安东尼奥总爱盯着船上的蒸汽机。当他看到司炉工往锅炉里添煤,火苗“腾”地窜起半尺高,铁管都被烧得发红时,突然拍着大腿对翻译说:“这就是能让玻璃变硬的燃料!火越旺,玻璃里的气泡就越少!”

到了江南的苏州,郑伟特意在织造府旁边盖了座玻璃坊,烟囱比旁边的瓷窑还高。安东尼奥和他的徒弟们一到就惊呆了:云朝的工匠竟能把煤块烧得像炭火一样均匀,熔炉的温度比穆拉诺岛的柴窑高得多,石英砂在里面融化得像糖浆。

“试试这个。”郑伟让人往熔炉里加了些铅丹——这是云朝炼丹士常用的东西,他猜或许能让玻璃更透亮。安东尼奥半信半疑地搅了搅,等玻璃液冷却后,竟变得像水晶一样,透过它看远处的塔尖,连瓦片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奇迹!这是奇迹!”安东尼奥捧着玻璃,手都在抖。他试着往玻璃液里加氧化钴,烧出的蓝玻璃比威尼斯的更深邃;加氧化锰,透明玻璃竟白得像雪,一点杂色都没有。

江南的工匠学得快。一个叫王二的小伙子,以前是吹糖人的,看安东尼奥用吹管造型,没半个月就学会了,能吹出玻璃珠子、花瓶,甚至还照着安东尼奥的样子,吹了个玻璃灯笼,里面点上蜡烛,亮得能照见三里地。

安东尼奥渐渐不想走了。他爱上了苏州的评弹,觉得那弦音比威尼斯的船歌还动听;更让他着迷的是云朝的煤——用它烧出的玻璃,不仅透亮,还硬得能当锤子砸钉子,再也不怕运输时碎裂了。

“我们的窗户,也能用玻璃了。”郑伟站在织造府的新窗前,看着阳光透过透明玻璃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方格的光影。以前糊纸的窗户,现在都换上了威尼斯工匠和云朝工匠合造的玻璃,既挡风又透光,连下雨天都能看清院子里的芭蕉叶。

消息传到京城,皇帝让人把紫禁城的几扇窗户也换成了玻璃。太监们第一次在屋里不用点灯就能读书,都新奇得很。很快,江南的富商大贾们纷纷效仿,玻璃坊的订单排到了半年后,安东尼奥的徒弟们成了香饽饽,走到哪儿都被请去指导。

当安东尼奥终于要回威尼斯时,他送给郑伟一个礼物:用云朝的煤和威尼斯的配方,吹了个玻璃船——船帆是透明的,船身是蓝色的,里面还坐着两个小人,一个戴着威尼斯的宽檐帽,一个穿着云朝的长衫。

“告诉总督大人,”安东尼奥握着郑伟的手,眼里闪着光,“玻璃不是谁的秘密,是火和沙子的缘分。云朝的煤,威尼斯的手艺,合在一起,才能造出最好的玻璃。”

郑伟看着那艘玻璃船,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他知道,这船载着的不只是两个工匠的友谊,更是两种文明的相遇——就像那些镶嵌在窗户上的玻璃,透明,坚固,能让光穿过,也能把温暖留住。

江南的雨又下了起来,敲在玻璃窗户上,发出“噼啪”的声响。屋里的人坐在灯下看书,玻璃窗外的雨丝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幅活的水墨画。郑伟笑了,他仿佛看见,用不了多久,云朝的玻璃会顺着航线回到威尼斯,嵌在那里的窗户上,让地中海的阳光,也能照出江南的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