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始皇让我搞星际 > 第43章 玄阳炭与标准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福那罐冒着青烟的“玄阳炭”,最终被徐彭岳勒令在通风极佳的露天场地进行“深入研究”。尽管气味感人,但其燃烧时释放出的持续高温,却让负责冶炼的工匠们啧啧称奇,某种程度上,这确实算是歪打正着的能源改良探索,虽然过程充满了不可控的玄学风险。

格物总院的事务在嬴雪华的指点下逐渐理顺。《大秦工械制式规范》的编撰紧锣密鼓,面向全国的“标准传习所”章程也已呈报始皇,只待批复。然而,旧习惯的顽固执拗,远非一纸公文所能轻易扭转。

这日,徐彭岳亲自巡视总院下属的青铜兵器改制工坊。统一后,大量收缴的六国青铜兵器需要回炉重铸,按照新的秦制标准,打造成统一的制式零件或工具。

他刚踏入工坊,便听到一阵激烈的争执。

一位来自原秦国的老匠师,姓王,脸红脖子粗地攥着一把自用的铜尺,尺上刻度已被磨损得有些模糊,但在他眼中却比律法还权威。“这分明就是一尺二寸!老夫打了一辈子铜,这双手就是尺!你们那新尺,冷冰冰的,没点人味儿!”

他对面,一位年轻许多、来自赵地的匠师,则拿着一把崭新的、刻度清晰的钢制标准尺,据理力争:“王师傅,您看,按总院颁下的标准尺,您这构件足足长了一分半!这要是装到弩机上,轻则卡滞,重则崩坏!必须按标准返工!”

“返工?你说得轻巧!这料这火候,是能随便返的吗?差这一分半毫,能用就行!当年在蓝田大营,蒙武将军(蒙恬之父)都没嫌过我造的矛头有偏差!”王师傅挥舞着手臂,唾沫星子几乎要喷到对方脸上。

周围围了一圈工匠,有秦人,也有六国之人,大多面露难色,窃窃私语。显然,王师傅代表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依赖个人经验和“手感”的传统工艺观,而年轻匠师代表的,则是徐彭岳竭力推行的、精确、可复制的标准化理念。这场冲突,是两种时代、两种思维方式的直接碰撞。

徐彭岳没有立刻出声,他静静地看着。他知道,强行压制王师傅,只会引起更多老匠师的抵触。他需要的是一个能让所有人信服的契机。

就在这时,嬴雪华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工坊门口。她似乎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他需要的时候。她今日未着华服,只是一身简单的素色深衣,仿佛只是随意散步至此。

她并未直接介入争吵,而是缓步走到工作台前,拿起那个引起争议的青铜构件,又看了看两把不同的尺子,若有所思。

片刻后,她转向那位面红耳赤的王老师傅,声音温和却不失力量:“王师傅,您为大军打造兵甲数十载,经验丰富,双手便是规矩,此乃大匠风范,雪华敬佩。”

王师傅见是公主,语气稍缓,但仍带着倔强:“公主殿下明鉴,非是小老儿固执,实在是……这新规矩,它不顺手啊!”

嬴雪华微微颔首,表示理解。她话锋一转,却问道:“王师傅,您可还记得,当年蓝田大营,若有兵士持您所造之戈,与来自蜀郡工坊之盾牌相击,结果如何?”

王师傅一愣,下意识回答:“那……那自然是看各自本事,戈利盾坚则胜……”

“若有兵士持您所造之弩,箭矢用尽,欲取他人箭壶中之矢,却发现规格不合,无法使用,又当如何?”嬴雪华继续追问,语气依旧平和。

王师傅张了张嘴,一时语塞。这种因各地标准不一导致的战场窘境,他并非没有听说过。

嬴雪华拿起那把标准钢尺,将其与王师傅的旧尺并排放在一起,指着上面清晰的刻度:“王师傅,您看此尺。它并非要取代您这双巧手,而是要成为所有巧手之间共通的语言。它要确保,您精心打造的每一个部件,都能与千里之外另一位匠人打造的部件严丝合缝;要确保前线将士手中的兵器,永远可靠如一。这不是冷冰冰的规矩,这是万千将士性命的依托,是大秦疆域内,所有工匠能够同心协力的基石。”

她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工匠,声音清越:“《墨子》有云,‘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悬’。无规矩,则百工之事皆不可成。昔日六国并立,规矩各异,故器不能通,力不能往。如今天下一统,陛下欲行新政,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亦当一同。此非摒弃诸位数十年之经验,而是要将诸位之经验,置于一个更广阔、更稳固的基石之上,使我大秦工械,不仅能征伐四方,更能福泽万民,传之千秋。”

她的话语,将标准化从单纯的技术要求,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和军工保障的高度,同时又肯定了老匠人们的经验价值,只是指出需要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发挥。

王师傅脸上的怒色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沉思。他看着那两把并排的尺子,又看了看手中那个“不合标准”的构件,最终,他长长叹了口气,对着嬴雪华和徐彭岳躬身一礼:“公主殿下……侯爷……是小老儿迂腐了。只顾着自己顺手,忘了……忘了这器是要用在何处。”他转向那年轻匠师,“后生,你说得对,按新尺来,返工!”

年轻匠师也松了口气,连忙还礼。

一场风波,在嬴雪华引经据典、情理并重的调解下,悄然化解。工匠们看向嬴雪华的目光,充满了敬佩。

徐彭岳心中感慨万千。嬴雪华不仅给了他战略方向,更具备了解决实际冲突的卓越能力。她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经验与规范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离开工坊时,嬴雪华对徐彭岳轻声道:“徐侯,破旧立新,非一日之功。需以理服人,亦需以情动人。有时,给予老一辈匠人足够的尊重与过渡的时间,比强行推行,效果更佳。”

徐彭岳深深点头:“殿下金玉良言,彭岳铭记。”

正当他以为今日可以平稳度过时,徐福又兴冲冲地跑来,手里举着一块亮闪闪的、仿佛镶嵌着无数细小星辰的黑色石头:“师弟!公主殿下!快看!我在后山尝试‘引地火’炼制‘玄阳炭’时,竟挖出了此物!此物内含星辉,定是炼制仙家神兵的无上宝材!”

徐彭岳接过那块石头,入手沉甸甸,断面能看到明显的晶体闪光。他心中一动,这莫非是……某种高品位的煤精 或者特殊的矿石?如果储量可观,对于能源和材料领域将是重大突破!

他看着一脸“求表扬”的徐福,又看看旁边抿嘴轻笑的嬴雪华,无奈又好笑地摇了摇头。

他的这位师兄,虽然总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但偶尔,还真能给他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统一后的科技树,看来是要在不断的麻烦与偶然的发现中,继续曲折地向上攀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