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始皇让我搞星际 > 第68章 天宫起驾与人选风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8章 天宫起驾与人选风波

“巡天眼”传回的火星图像与数据,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其涟漪迅速扩散至帝国的各个角落。朝堂之上的质疑声被那锈红色的异星景象暂时压了下去,民间更是将此事传得神乎其神,皆言始皇帝威德感天,故能窥探荧惑之秘。

然而,徐彭岳并无暇沉醉于这初步的成功。他知道,这仅仅是帝国星海征途的第一步,甚至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足迹”。真正的挑战,是将“天宫一号”这颗通往星海的基石,稳稳地安放在地球轨道上。

陇西基地,所有人的目光都从遥远的火星收回到眼前更加庞大的造物——“龙门”级重型运载星槎,以及它此次需要托举的乘客:“天宫一号”核心舱。

核心舱的制造已经全部完成。这是一个远比“巡天眼”探测器庞大得多的圆柱形结构,外层是闪烁着暗金色泽的浮金蒙皮,上面密布着各种接口、舷窗以及未来用于连接其他舱段的对接机构。内部则集成了生活区、控制区、简易的实验平台以及生命维持系统的核心部件。将其安全送入轨道,是“天宫”计划成败的关键。

发射前的准备工作进入了最繁琐也最紧张的阶段。核心舱被小心翼翼地转运至总装厂房,与已经竖立起来的“龙门”级星槎第二级“问天”和第一级“撼地”进行对接。无数的管线需要连接,数以万计的符阵节点需要逐一检测,级间分离机构进行了最后一次模拟测试。

徐福这次没有被安排具体的技术任务,但他也没闲着。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套祭祀用的礼器,带着几个被他“感化”的工匠,煞有介事地在发射场边缘设下香案,声称要“祷告昊天,护佑天宫起驾,诸邪避易,一路平安”。

徐彭岳得知后,本想制止,但嬴雪华却劝道:“徐侯,百姓需要仪式,人心需要寄托。只要不影响正事,由他去吧。此举或可安抚一些心中忐忑的工匠与军士。”徐彭岳想了想,便默许了,只是严令徐福及其“仪仗队”不得进入发射核心区五百步之内。

就在技术准备有条不紊地进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争议在高层爆发了——谁将成为首批入驻“天宫”的巡天士?

此前选拔的预备巡天士,都是来自禁军和工匠中的佼佼者,他们经历了艰苦的训练,是最合适的人选。然而,随着“天宫”计划重要性不断提升,以及其象征意义日益凸显,各方势力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这“首巡天宫”的无上荣光。

以公子贞为首的部分宗室提出,如此彰显帝国威严、可能接触“天机”的壮举,理应由皇室子弟亲自参与,方能体现帝国对此事的重视,也能更好地“代表”始皇俯瞰人间。他们甚至隐晦地提到了几位年轻力壮、略有武勇的宗室子弟的名字。

而军方则以蒙恬为代表,坚持认为巡天士首重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禁军中选拔出的精英历经严格训练,是最可靠的选择,皇室子弟固然尊贵,但不应拿如此重要的任务冒险。

就连一些文官也暗流涌动,希望能派遣精通典籍、善于观察记录的学者随行,以“记录天宫见闻,考证上古星图”。

这场人选之争,表面上是关于资格与能力的讨论,背后则是各方势力对未来“星空话语权”的初次博弈。谁能率先踏入“天宫”,谁就在未来的星际探索中占据了先机,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

争议传到徐彭岳这里,他感到一阵头疼。技术问题他可以解决,但这种涉及权力平衡和人情世故的难题,却非他所长。

嬴雪华再次展现了她的政治智慧。她并未直接支持任何一方,而是向始皇提出了一个建议:

“父皇,‘天宫’初建,百事待兴,首巡之士,责任重大,非独勇力或身份可决。儿臣以为,当选派不同背景之精英,组成首巡团队。可包括:训练有素之禁军队,负责航行操作与安全保障;精通格物之年轻工匠,负责设备维护与实验进行;此外……”

她略微停顿,目光扫过殿中众人,缓缓道:“亦可选派一至两位宗室俊彦,或饱学博士随行,一则彰显帝国对此举之重视,二则亦可从不同视角观察记录,或有意想不到之收获。然,所有入选者,必须通过星辉司之最终考核,确保其能胜任天宫之职责,此乃底线。”

这个方案,兼顾了各方的诉求,既给了宗室和文官面子,又保证了团队的专业性核心,更将最终的决定权牢牢握在了技术主导的星辉司手中。

始皇沉吟片刻,准奏。

最终,经过严格的生理、心理和专业技能考核,首批巡天士名单确定:

· 队长:黑林,原禁军队,预备巡天士中表现最稳定、领导力最强者。

· 工程师:公输凡,年轻工匠中的佼佼者,对星槎结构和新设备理解最深。

· 观测员\/记录官:公子衍,一位醉心天文数算、身体强健且通过所有训练的宗室子弟(公子贞一系旁支,既代表了宗室,又因其专业倾向避免了纯粹的关系户嫌疑)。

名单公布,各方虽未必完全满意,但也无话可说。毕竟,考核标准公开,人选也确实代表了各方最合适的“代言人”。

人选既定,最后的障碍也已扫清。

发射前夜,陇西基地灯火通明。巨大的“龙门”星槎如同蛰伏的巨龙,在探照灯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冽的金属光泽。顶端的“天宫”核心舱,如同巨龙衔着的明珠。

徐彭岳最后一次巡视了发射场,检查了每一个关键环节。徐福的“祷告”仪式似乎也刚刚结束,他正指挥人收拾香案,嘴里还念叨着“吉时已定,紫气东来”之类的话。

回到指挥中心,徐彭岳看着屏幕上各项参数都处于最佳状态,深吸一口气。

明日,帝国的星空之梦,将不再仅仅是地面的蓝图和遥远的探测器信号。一座名为“天宫”的孤岛,将真正悬浮于地球之外的虚空之中。

人选的尘埃落定,技术的万全准备,只待黎明时分,那一声震撼天地的轰鸣,送“天宫”起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