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全国各地恐怖民间故事 > 第920章 十堰深山“寄死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20章 十堰深山“寄死窑”

李明是个对历史和民俗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学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闻了十堰深山里 “寄死窑” 的传说。那是一个闷热的午后,李明正在整理民俗资料,同校的老教授在闲聊时,面色凝重地提及了这个神秘事物。老教授缓缓说道:“在十堰的深山里,藏着一些被称为‘寄死窑’的洞穴,据说,过去当老人年满六十,子女就会将他们背进这些窑洞,然后用砖块慢慢封堵洞口,直至老人在黑暗中孤独死去……”

李明只觉一股寒意从脊梁上升起,手中的笔都差点掉落。在他的认知里,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这样残酷的习俗实在难以想象。但老教授严肃的神情又让他觉得,这个传说绝非空穴来风。

当晚,李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寄死窑” 的画面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仿佛看到了那些阴暗潮湿的窑洞,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蜷缩在角落里,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而洞口,子女正一块一块地砌着砖,每砌一块,老人的世界就暗一分…… 李明猛地坐起身,大口喘着粗气,他决定,一定要去十堰的深山里探寻一番,揭开 “寄死窑” 背后的真相 。

几天后,李明踏上了前往十堰的火车。一路上,他的心都被即将到来的探寻之旅填得满满的,车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他却无心欣赏。下了火车后,李明又换乘了多趟班车,最终抵达了十堰的一个小镇。这里已经离深山很近了,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和草木的清香。

在小镇上,李明向一位老者打听去深山的路。老者听他说要去探寻 “寄死窑”,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连连摆手说:“年轻人,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传说那里阴气重得很,去不得啊!” 李明却笑着说:“大爷,我就是想弄清楚那些传说是不是真的,您就告诉我路吧,我会小心的。” 老者见他态度坚决,只好叹了口气,给他指了路,还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尽早回来。

沿着老者指的方向,李明踏上了进山的小路。刚开始,路还算好走,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竹林,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可越往里走,山路就越崎岖难行,有的地方甚至被厚厚的落叶覆盖,根本看不清路,李明只能小心翼翼地拨开落叶,摸索着前进。

山林幽深寂静,偶尔传来几声不知名鸟儿的鸣叫,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李明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紧紧地背着背包,手中的登山杖用力地戳着地面,为自己壮胆。突然,一只野兔从他脚边窜过,李明吓得差点叫出声来,待看清是野兔后,他才松了一口气,不禁自嘲地笑了笑:“还没见到‘寄死窑’呢,自己倒先被吓成这样。”

就这样,李明在山林中艰难地前行着,汗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衣衫,又被山风吹干,留下一片片白色的汗渍。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找到 “寄死窑” 。

在山林中艰难跋涉了几个小时后,李明终于在当地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的带领下,找到了传说中的 “寄死窑” 。那是一处位于山坳中的几处窑洞,周围被茂密的灌木丛环绕,若不是向导熟知路径,根本难以发现。

李明站在窑洞前,心跳陡然加快,一种莫名的紧张和恐惧涌上心头。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走近其中一个窑洞。洞口狭小,仅能容一人通过,他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钻了进去。

窑洞内阴暗潮湿,一股霉味扑面而来,李明忍不住咳嗽了几声。他打开手电筒,昏黄的灯光在窑洞中摇曳,映照出洞壁上斑驳的痕迹。窑洞内部空间十分局促,他站直身子都有些困难,只能微微弓着背。

李明仔细观察着窑洞,发现洞壁上有一些简单的凹槽,似乎是用来摆放物品的。在窑洞的一角,还有一些腐朽的稻草,或许是当年老人用来铺垫的。这些发现,让李明越发觉得,这个传说中的 “寄死窑” 并非虚构 。

他想象着当年那些老人被送进这里时的场景,心中一阵刺痛。他们在这狭小昏暗的空间里,孤独地等待着死亡,该是多么的绝望和无助 。李明又走进了几个窑洞,发现它们的构造都大致相同,只是有些窑洞里还能看到一些破碎的陶片,似乎曾经有人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 。

李明在窑洞中待了很久,他不断地拍照、记录,希望能从这些遗迹中找到更多关于 “寄死窑” 的秘密 。当他再次走出窑洞时,阳光洒在他身上,他却感觉不到一丝温暖,心中沉甸甸的,仿佛被一块大石头压着 。

“这些窑洞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李明望着眼前的山林,喃喃自语道 。他知道,自己已经揭开了 “寄死窑” 神秘面纱的一角,但要想真正了解它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